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优秀3篇)

时间:2015-01-08 03:16: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一

在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继续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通过设计精彩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下是我们的教学计划: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规则。

3. 学会使用小数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求解。

4. 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小数的引入和认识(2周)

-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利用教具和游戏提高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小数的比较和运算(3周)

- 通过比较大小的游戏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小数大小比较的直观感受。

- 教授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实例演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数的实际应用(2周)

- 利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小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分数的复习和拓展(3周)

- 复习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分数运算能力。

- 引入分数的拓展知识,如分数的化简、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等。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境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教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评价方式和标准:

1. 口头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笔头评价:通过小测验和作业,评价学生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二

在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继续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通过设计精彩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下是我们的教学计划: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2.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标准。

3. 学会使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

4. 熟练掌握图形的放缩和相似的判定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2周)

- 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 通过实例和游戏,培养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三角形的认识和性质(3周)

-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标准。

- 教授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三角形的证明和应用(2周)

- 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证明和推理。

- 进行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图形的放缩和相似(3周)

- 教授图形的放缩规则和相似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图形变换能力。

- 利用实例和游戏,巩固学生对图形放缩和相似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境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探究教学法:通过实验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掌握知识。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教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四、评价方式和标准:

1. 口头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笔头评价:通过小测验和作业,评价学生的证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三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如何把教学计划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有: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有:确定位置、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有:复式折线统计图。还有就是找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上述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4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

  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板块。例题教学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试一试”安排在各道例题之后,在简单的情境中再现或应用例题中的知识,起消化知识的作用。“整理与练习”在回忆中突出基础知识,在整理中建立认知结构,在练习中灵活应用知识,在探索与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我评价中反思学习过程与收获。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知识的形成,牢固掌握公式和方法。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关系,会求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分数与分数、分数与小数间的互化和大小比较。

  4、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约分和通分的含义,灵活运用比较大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探索和发现简单覆盖现象中的一些规律。

  6、知道“行”与“列”的含义,用数对表示,能借助数对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以及简单的图形变化过程。

  7、认识圆及其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考方法。

  8、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

  数学思考方面:

  1、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和公因数中,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合乎逻辑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时,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数对和圆时,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实践“互动课堂,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激发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以基础知识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4)切实做好“培优补偿”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5)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6)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7)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加以弥补知识缺陷。

  (8)培养学生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9)加强验算检查,养成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