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实用3篇】

时间:2013-04-09 05:49: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和比较整数。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辨别和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能够解决一些拓展性的问题。

教学内容:

1. 整数的认识和运算: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通过加减法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能够辨别和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拓展性问题的解决: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与同学分享讨论。

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和巩固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情景,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互动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是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2. 几何图形的辨别和解决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通过实践和观察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问题解答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通过布置作业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来评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二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分数的认识和运算能力,能够正确读写和比较分数。

2. 培养学生对分数的应用能力,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分析能力,能够辨别和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4.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内容:

1. 分数的认识和运算: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通过加减法和乘除法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图形的认识和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能够辨别和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情景,让学生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通过图表和图形的绘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和巩固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情景,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互动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分数的认识和运算是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2. 图形的辨别和解决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通过实践和观察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需要通过实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问题解答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通过布置作业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来评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简析

  本班学生共有51人,比上学期少了1人,其中有2名学生转学,有一名学生转进。就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的比较好,对于乘法口诀学生能熟练的记口诀,但对于口诀的应用掌握的不是很好。其中优秀人数是22名,学困生是7名,学困生主要问题是不理解解决问题的题意和所求问题,不能较好地应用乘法口诀于实际的计算中,造成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优等生的主要问题是在解决问题中不够细心、审题不到位,以致于出现各色各样的问题。本班学生还有一个特点是对于课本里的出现的情境图,学生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进行描述。

  二、教材总体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的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方法与措施

  1、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2、采用同桌互相帮忙、互相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进度。

  3、树立榜样让学生向榜样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

  4、采用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及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5、对于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进行提问,加强这些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

  7、培养学生会看课本的情境图,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和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