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精彩3篇】

时间:2019-04-02 08:16: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如数的认识、数的比较和数的运算;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数的比较;

2. 教学难点:数的运算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

a. 认识1-10的数字和数量,能正确朗读并书写这些数字;

b. 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

2. 数的比较:

a. 通过视觉和实物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等比较符号;

b. 运用比较符号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3. 数的运算:

a.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b.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问题解决能力:

a.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b.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物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

1. 热身:通过数学游戏或有趣的数学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思维;

3. 教学: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实物操作,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4. 练习:通过练习题和游戏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拓展:通过拓展题或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 总结:通过小结和讨论,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教学评价;

2. 学生自评法: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反思能力;

3. 小组评价法:通过小组互评,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如数的认识、数的比较和数的运算;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数的比较;

2. 教学难点:数的运算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

a. 认识1-10的数字和数量,能正确朗读并书写这些数字;

b. 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

2. 数的比较:

a. 通过视觉和实物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等比较符号;

b. 运用比较符号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

3. 数的运算:

a.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b.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问题解决能力:

a.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b.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物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

1. 热身:通过数学游戏或有趣的数学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思维;

3. 教学: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实物操作,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4. 练习:通过练习题和游戏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拓展:通过拓展题或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 总结:通过小结和讨论,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教学评价;

2. 学生自评法: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反思能力;

3. 小组评价法:通过小组互评,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篇三

关于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2人。男生24人,女生8人。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 ,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 ,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 ,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