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抛硬币》教学设计【优秀3篇】

时间:2013-04-01 09:27: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二年级上册《抛硬币》教学设计 篇一

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抛硬币》教学设计

引言:

《抛硬币》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篇教学内容,通过抛掷硬币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篇教学设计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通过合作探究和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抛硬币,并了解正面和反面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抛硬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问题导入,例如:“小明手中有两个硬币,他抛掷了一次,一个硬币正面朝上,另一个硬币反面朝上,请问这两个硬币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激发兴趣:

让学生自己抛硬币,观察硬币的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与同桌交流,讨论抛硬币的规律和结果。

3. 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枚硬币。让学生抛掷硬币,并记录下抛硬币的次数和结果。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抛硬币的规律。

4. 游戏活动:

设计一个小游戏,每个小组轮流抛硬币,根据抛硬币的结果进行得分。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总结归纳:

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抛硬币的规律和结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可以评价他们是否能正确抛硬币,是否能找出抛硬币的规律,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得分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结:

通过《抛硬币》这个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合作探究和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上册《抛硬币》教学设计 篇二

题目: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抛硬币》教学设计

引言:

《抛硬币》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篇教学内容,通过抛掷硬币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本篇教学设计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巩固知识为主线,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能够正确抛硬币,并分析抛硬币的结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抛硬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问题导入,例如:“小明手中有两个硬币,他抛掷了一次,一个硬币正面朝上,另一个硬币反面朝上,请问这两个硬币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回答,并复习概率的概念。

2. 实际操作:

让学生自己抛硬币,并记录下抛硬币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分析抛硬币的结果,计算正面和反面的概率,并进行比较。

3. 问题解决:

设计问题,例如:“小明抛硬币三次,三次都是正面朝上,请问下一次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

4. 拓展活动:

设计一个小游戏,每个学生抛掷硬币,根据抛硬币的结果进行得分。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

5. 总结归纳:

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可以评价他们是否能正确抛硬币,是否能分析抛硬币的结果,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得分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结:

通过《抛硬币》这个教学内容,可以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可以巩固学生对概率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上册《抛硬币》教学设计 篇三

二年级上册《抛硬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知识目标:

  1、在活动情境中体验事件的发生有的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并会用可能、 一定、不可能加以描述,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判断能力、解决能力及学生间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每三人准备一个硬币。

  3、一个罐子,罐里有6个乒乓球(3个白球和3个黄球或6个白球或6个黄球),每组两张统计表(表1、表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游戏中都有蕴涵有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边玩游戏边学习数学知识,你们说好不好?(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抛硬币的游戏开始学习数学知识——可能性。

  板书:抛硬币

  ——可能性

  二、学习游戏,引导探索,在游戏中发现秘密。

  游戏一:抛硬币

  1、看课件,问: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抛硬币的游戏)

  2、组织同学们玩抛硬币的游戏。

  每人抛三次,与同桌说说你每次的情况。

  3、指名汇报情况。(请多几位学生汇报)

  我第一次是()面朝上,第二次是()面朝上,第三次是()面朝上。

  师: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汇报,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小结:抛硬币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朝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引导小结:硬币只有两个面——正面和反面,所以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朝上。)

  板书:有可能

  游戏二:石头、剪子、布

  1、课件演示小朋友们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跟你的同桌玩一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猜5次,并说说每次结果有哪些可能。

  1、指名汇报结果。(多请几位学生汇报)

  ……

  师: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汇报以及你自己的结果,你能发现这个“石头、剪子、布”游戏的秘密吗?

  (引导学生回答:可能是我赢,可能是我输,可能我们平手。)

  老师小结:猜的时候,赢、输、平手都是有可能的。

  游戏三:摸球游戏

  1、体验“可能”。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罐子,罐子里有6个乒乓球,(3白3黄)请同学们一起做一个摸球游戏。(请6名学生来摸球)请同学们先猜一猜每次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再摸球。每人摸一次,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

  师:从我们摸球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体验“不可能”。

  师:从刚才的盒子里能摸出黑球吗?为什么?

  生1:不能摸出黑球,因为盒子里只有白球和黄球。

  生2:盒子里根本就没有黑球,所以不可能摸出黑球来。

  师:好。还不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1:不可能摸出绿球。

  生2:不可能摸出蓝球、红球和紫球。

  生4:除了红球和黄球,别的颜色的球都不可能摸到。

  板书:不可能

  3、体验“一定”。

  教师出示一盒球,(只有白球)摇晃均匀,请同学生先猜再摸球。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来摸球,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

  生1:摸出的是白球。

  生2:摸出的还是白球。

  生3:我知道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因为盒子里只有白球。

  板书:一定

  4、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观察,教师往盒子里装入6个白球和1个黄球。)

  师:同学们猜一猜,摸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学生纷纷猜测后,请8位学生摸球,并将结果统计在黑板上)

  师:从统计的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可能会摸出白球,也可能会摸出黄球。

  生2:摸出白球的次数多,摸出黄球的次数少。

  师追问:为什么摸出白球的次数多,摸出黄球的次数少?

  生:因为盒子里白球多,黄球只有一个。

  师小结:对,盒子里的白球数量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次数就多;黄球数量少,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小,次数就少。

  5、游戏拓展:

  装球游戏:同学们请按大屏幕上要求装球。

  1、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可能是黄球?

  2、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一定是黄球?

  3、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不可能是黄球?

  (二)学以致用。

  1、回答教材第92页的问题。

  2、完成教材第93页“连一连”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意见、想法。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游戏四:数字转盘

  1、师:这里有个数字转盘,我们来玩“转一转、比一比”的游戏。

  2、请听规则:看老师转两转,请你把转到的数字填在你的表2上。

  注意:转第一次就要马上把第一次转的数填在其中一个数位上,再转到第二个数时就填在另一个数位上,然后跟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谁的数大,谁就赢了。比三次。

  3、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数转,学生比较。

  (课件演示:教师点击那个数指针就转到那个数)

  如选择:46、38、79

  4、师:说一说你能获胜的策略(办法)

  指名回答

  ……

  小结:在转数的过程中,第一次转到大的数(如7、8、9)就把它放在十位上,如果第一次转到小的数(如0、1、2、3、4)就把它放在个位上,这样取胜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可能性的问题。比如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是不可能的。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一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

  ……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二年级上册《抛硬币》教学设计【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