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精彩3篇】

时间:2012-06-04 09:22: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如何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三算能力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三算能力上存在着各种问题,如计算速度慢、错题率高等。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呢?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三算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和方法。可以通过反复训练和巩固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趣味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和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三算能力。例如,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参与中提高计算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注重实践应用。学生在学习三算能力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练习和应用。例如,让学生通过购物、料理等实际情境来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数学软件和APP应运而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便捷地进行三算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工具,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夯实基础知识、趣味化教学、实践应用和技术手段的结合,相信学生的三算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呢?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个性化辅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算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计算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提炼问题的本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来进行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和家长之间要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提高三算能力的计划,并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中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我们还应该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个性化教学、思维训练、家校合作和教学反思等方式的综合运用,相信学生的三算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篇三

《如何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主要是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重视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有快的同学做好了,可慢的同学只做了一点点的现象。观察后发现这部分同学主要是口算能力不过关。比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如:7+15、13-7等;还有简单的求积、求商,如:12×4、80÷2等,他们还要列出竖式来计算,这非常浪费时间。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好口算的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

  1、要注重掌握口算的方法。

  例如: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利用加、减法的互逆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等。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计算题很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多种形式地来练习口算。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的广泛运用,使得练习形式更加多样,有趣和生活化,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3、坚持不懈地训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

  须从平时抓起。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我班同学人人都有一本口算本。针对每天的基础题或易错题,进行训练。课前1分钟训练以及每天回家10道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题目可以老师布置也可学生自己出。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只是低年级的事情,应当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与笔算、估算等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二、强化基础知识,提高笔算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是重点。笔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管未来科技如何发达,笔算能力始终是小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1、使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技巧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首要条件。

  每种计算,都依据相应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础知识而进行。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理解不正确,掌握不透彻,就无法进行计算。只有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运算性质、定律、技巧之后,才能在具体计算中应用这些知识来寻求简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加快计算速度。

  2、加强练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

  比如分数四则计算中,常常碰到有一些学生计算法则正确但计算结果错误的情况,出错的原因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所以在计算练习中要加强基本计算技能的训练。

  3、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学生达到“正确、迅速”的要求,还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比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75+25=10025×4=100125×8=1000);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三、联系实际,发展估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正因为估算的实际应用较多,在这几年的课程改革中,估算被放在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估算教学明显比以前更受重视,估算开始和平时计算教学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39×86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些估算方法。例如:低位估算法,高位估算法,数位估算方法,近似估算法,观察估算法,直觉估算法,口算估算法,综合估算法等。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我要求学生题目抄下来后花2秒钟校对,做到不错不漏。开始训练时,速度可放慢,逐渐养成习惯。

  2、审题的习惯。在审题时发现数字与符号的内在联系,灵活选择合理方法。

  3、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格式规范,字迹端正。

  4、订正的习惯。当学生计算产生错误时,不应绕过错误,而应查找错误。我要求学生保留错题,分析错题,看看是题目抄错了,还是运算顺序不正确,是计算法则混淆了,还是简便方法用错了,找到原因后订正在旁边。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把计算教学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并在知识掌握、技能训练、习惯培养方面加以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如何提高学生的三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