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推荐6篇)

时间:2016-07-02 03:37: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一

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将继续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主要目标,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下面是我们的教学计划安排:

语文课程:在语文课程中,我们将继续巩固学生的拼音、认字和阅读能力,同时引入一些简单的课文,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故事内容。我们还将进行一些口语表达和听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数学课程:数学是一门需要反复训练和巩固的学科,我们将继续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包括加减法、数学表达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等。同时,我们将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题中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课程: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外语学科,我们将继续进行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字母、单词和简单的句子构成。我们还将通过英语歌曲、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其他课程:除了以上主要学科外,我们还将安排一些综合性课程,如美术、音乐、体育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中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

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积极的氛围中学习。

评价方式:在评价方面,我们将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口头表现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上是我们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安排,我们将全力以赴,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二

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计划安排,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拓展视野、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以下是我们的具体教学计划内容:

1. 语文课程:继续巩固拼音、认字、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入趣味故事、诗歌、文言文等文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理解能力、品味文化。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口语表达、作文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数学课程:继续进行加减法、乘除法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引入一些简单的数学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英语课程:继续进行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通过英语歌曲、故事、对话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4. 综合课程:安排一些综合性课程,如科学、社会、艺术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中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

5. 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项目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6. 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安排,我们将全力以赴,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三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每单元3课,并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具体特点如下: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突出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全册教材重点、难点: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介绍父母在家做的饭菜,感受父母的辛勤哺育和无私关爱,感受家庭生活的和睦和温馨。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人有两件宝:大脑和双手,培养儿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4、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五、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品德与生活涉及到生活中的知识与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养成习惯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充分备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进行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第1——4周)

  (1)萝卜白菜我都爱2课时(2)我设计的午餐2课时(3)小心,病从口入2课时

  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第5——8周)

  (1)我有两件宝2课时(2)做个小玩意儿2课时

  (3)打扮我的小天地2课时机动2课时

  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第9——11周)

  (1)绥德朋友多2课时(2)你真行2课时(3)我们一起成长2课时

  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第12——14周)

  (1)你留心了吗2课时(2)我的问题卡片2课时(3)到哪儿找答案2课时

  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第15——17周)

  (1)让我走近你2课时(2)美丽的生命2课时(3)我能做什么

  第18、19周复习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四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大致可分为:我的家人与伙伴走进大自然健康生活每一天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五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使用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九年义务教育湘版美术实验教材。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即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二、学情分析:

  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画时初步培养了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

  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完成,少数同学形象表达能力还比较弱。

  三、基本情况:

  一年级有3个教学班,学生美术知识掌握得较牢固,上学期美术考核人人合格。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该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

  存在问题:

  1、学生作品缺乏表现力(特别是工艺),使作品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强。

  2、部分学生作业上交或做作业方面速度比较慢。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要点

  1、感知各种随意形。

  2、各种基本平面形和常用色的认识与运用。

  3、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方法,培养正确的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二)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儿童从无意想象过度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度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学生

  (三)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运用现代教学设施及教学仪器进行课堂教学。

  2、喻教与乐、喻教于美术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个人展望:

  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第1课小雨沙沙1课时

  第2课软绵绵的云1课时

  第3课手型添画1课时

  第4课画中画2课时

  第5课由小变大的画2课时

  第6课小人国2课时

  第7课你的家我的家2课时

  第8课袋鼠妈妈的口袋1课时

  第9课有趣的拓印2课时

  第10课拓印花纹组合画2课时

  第11课剪贴组拼小村庄2课时

  第12课动物唱歌的模样1课时

  第13课彩泥连连看1课时

  第14课剪对称鱼形2课时

  第15课会飞的翅膀2课时

  第16课变色龙2课时

  第17课地下王国1课时

  第18课灭火英雄2课时

  第19课公交车上2课时

  第20课我爱我家2课时

  第21课小树快快长2课时

  第22课折大嘴巴2课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小学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与艺术水平,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十九课。本教材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美术课程实验教材。

  本教材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富有情趣和启发性。通过组织学生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造型表现方面: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体,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方面: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体,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方面: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方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四、教学措施:

  1、进行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鼓励儿童用绘画和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他们形象记忆力和想象力。

  3、教会学生认识红、黄、蓝、紫等多种颜色,并学习临摹,添画,记忆画和想象画的画法。

  4、指导小朋友学习拼贴,泥工,纸工等基本的制作方法。

  5、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作画和制作,培养动脑筋,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