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经典6篇】

时间:2013-02-06 07:12: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一

实施「实践创新,培养创造力」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将介绍一种以实践创新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通过充分运用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设计;实践创新;创造力;审美能力;艺术表达能力

导语:高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一种以实践创新为核心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的源泉

美是艺术的灵魂,也是美术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引导他们发现美的源泉。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观察自然景观,欣赏音乐和舞蹈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中蕴含的美,并且从中汲取灵感。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高中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勇于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提供各种创造性的任务和题材,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独特的艺术品,或者创作一幅具有个人风格的画作。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实践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艺术技巧和表达方式。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雕塑、摄影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提高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四、鼓励学生展示作品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展览、组织学生参加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通过展示作品,学生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从而提高自信心和创造力。

总结:高中美术教学设计应该以实践创新为核心,通过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且让他们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二

构建多元化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将介绍一种多元化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通过引入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设计;多元化;艺术素养;创造能力;艺术表达能力;审美能力

导语:高中美术教学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只是局限于绘画和雕塑等传统形式。本文将介绍一种多元化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通过引入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一、引入不同的艺术形式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主要注重绘画和雕塑等形式,但是现代艺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些传统的范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入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摄影、装置艺术、数字艺术等。通过了解和实践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艺术的多样性,并且从中汲取灵感。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高中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勇于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题材和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可以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创作艺术作品,或者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结合。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高中美术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分析和理解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和表达方式。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敏感度。

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创作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创作。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一起进行艺术项目的创作。通过合作创作,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合作创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总结:高中美术教学设计应该是多元化的,通过引入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创作,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并且让他们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帛画的背景、画面内容、主题思想以及帛画的艺术特征,学会鉴赏帛画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帛画《龙凤仕女图》的描述、分析,了解帛画的艺术特征,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帛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意趣,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龙凤仕女图》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征。

  难点:能够从帛画作品当中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国家宝藏视频《帛画魂》,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首歌唱了哪些内容?视频中出现的作品是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并回答:歌词描绘的是千年珍宝——辛追墓T型帛画中的故事,进而揭示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画面内容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龙凤仕女图》,并提问:

  《龙凤仕女图》是何时何地出土的?(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1号楚墓出土)

  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像在祈祷。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左侧是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

  2.造型、线条、色彩

  继续观察《龙凤仕女图》,提出问题:作品中的人物、龙凤造型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物体态婀娜清丽,龙凤姿态极为矫健,整幅作品造型生动、形象。

  放大《龙凤仕女图》局部,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作品的色彩、线条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线条极为概括洗练,刚健古拙,沉凝有力,色彩淡雅,以平涂为主。

  3.主题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龙凤仕女图》并追问:

  这幅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引魂升天)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活动三:总结解释

  请学生总结《龙凤仕女图》的艺术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出:《龙凤仕女图》人物做正侧面的立像,以典型服饰表现其地位、身份和性别,造型生动,比例匀称,仪态肃穆。注重形象轮廓,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题。

  活动四:鉴赏评价

  1.出示帛画《人物御龙图》,请学生运用欣赏帛画的角度和方法,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用8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鉴赏。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讨论结束后,以“档案”评说人的形式,每组选一名代表来介绍《人物御龙图》。

  (如《人物御龙图》:造型——男子正侧面;线条——流利挺拔;主题——引魂升天)。

  最后,教师从造型、线条、主题等方面进行总评(这幅画基本上运用白描手法进行绘制,用线细劲到位,人物造型相当准确,是楚国墓葬中用于引魂升天的帛画)。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课堂尾声师生共同总结升华:我们深入地了解了帛画,体会到中国艺术作品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课后搜集自己喜欢的帛画作品,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1.使同学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通过了解中国保守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和实质;

  2.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让同学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和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交叉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同学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新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发明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溢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布置(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依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和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安排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绩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小组讨论: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

  扩展:

  用手工的方法表示园林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笔对于学生,是最常见的学习用品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也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笔,这些笔无论在外形和功能都十分受学生喜爱。本课《笔的世界》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设计·应用”的天地,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设计,并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而在第10册《杯子的设计》一课中,学生对于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的宗旨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用品的紧密联系,学习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认识到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笔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2、技能目标:学习简单的设计方法,能够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笔。

  3、情感目标: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笔设计的两大原则—实用和美观,学会画简单设计图设计笔。

  2、教学难点: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美术的角度对笔的外形进行设计,结合实用性原则设计出造型新颖独特的笔。

  3、注意点: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要单方面强调笔的功能如何现代化、科技化,而是要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考虑,思考笔需要进行哪些改良,在保证基本实用功能的基础之上对笔的外形进行美观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发现笔的变化美

  1、猜一猜:“笔”字的构成:竹字头和毛组成,既是我中国古代的毛笔。

  2、看一看:展示收集的各类笔:毛笔、鹅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水笔等,展示一个笔的发展历史。

  3、小结揭题:从最古老的毛笔到现在的笔,笔的外形和功能也在发生着各种改变。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笔的世界,和笔来一次亲密接触吧。

  二、探究分析——感受笔的造型美

  1、寻找笔的内在美,既笔的基本造型及最重要的功能

  ①拆一拆:在实物投影仪上拆一支笔,以此让学生了解笔的基本构造。

  ②智力闯关::

  问题一:除去外壳之后笔剩下了什么?说明什么?——笔芯,基本用途:书写问题二:笔盖、按钮有什么用途?——出笔芯

  问题三:橡胶、笔杆上的凹凸变化是为了什么?——防滑,书写的舒适

  ③小结、不管什么笔,去掉外壳,你会发现书写是笔最主要的功能,而一切外在的形状和功能设计都是为这一点服务的。

  2、探究笔的造型美,尝试笔不同外形的变化

  ①加外形:笔外形的创意设计(给上一环节拆出的笔芯增加外形)

  (根据摸到的物品进行笔外形的设计)

  如:针筒、口红——他们形状上有什么共性?怎么设计?(图示)

  水果(苹果、香蕉、小西红柿)香蕉可以,小西红柿不可以,苹果太圆怎么办?切成瓣就可以了。(苹果可以现场切开,进行展示)

  ②小结论:笔的造型美是遵循一定得原则,也就是设计建立在笔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设计。色彩要和谐、整体。

  三、探究笔的功能美

  1、加功能:设计计算题:(为上一环节的.笔增加功能)

  ①加法:了解笔的基本结构之后,通过功能相加对笔进行多功能的设计。(播放图片算式)

  铅笔+橡皮=?

  圆珠笔+日历=?

  (播放几张多功能笔作品)

  ②减法:纠错示范

  说一说这支笔设计的好吗?为什么?

  小结:笔的功能主要是书写,增加的一些功能主要目的也是为此所服务的。

  四、综合探索——造型美与功能美的结合

  1、看一看:欣赏优秀笔的设计:分别从大师、老师、学生的作品切入,拉近学生与设计的距离感。

  2、说一说:说一说这些设计好在哪。为上面的知识做一小结,为学生整理下设计思路。

  五、实践探究——“不走寻常路”笔的设计

  1、创设情境:宁波北仑贝发笔业有限公司征集“不走寻常路”笔的设计方案。

  2、创作:(反对盗版,支持原创!)

  ①创意:独立设计一款外观新颖、功能独特的笔。

  ②绘制:作品的大小用厘米图示表示出来,并写上设计说明

  3、评价:

  ①展示:把自己画好的笔剪出来,挂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笔架上,进行展示

  ②评价:挑一挑:挑选你最喜欢的一支,说一说为什么?

  改一改:说说哪一支笔你认为需要改良的?为什么?怎么改?

  教师总结:设计的魅力就在于创新,服务于社会,提高人们生活的品质。

  要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要学会观察,勇于尝试,这样每一位同学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六

  [课 型]

高中美术欣赏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请大家看书本75页。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

  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

  生: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生: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

  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

  师:请看,这是《一团和气》或称《各气吉祥》,[展示作品]

  [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师: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以为怎么样?

  [生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生:除了苏州的桃花坞,还有河南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素有南桃北柳之称。

  2.刺绣(9分钟)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有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生:我是苏州渚,我们那儿大人、小孩都会绣(简介作刺绣情况)

  师:说起苏绣,它可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呢?[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大家看,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这小猫哪象是绣出来的,仿佛是真如站着一只小猫,令人赞不绝口。[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5.编织(1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生:过年贴窗花。

  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师:通过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畅谈感想]

  (八)生听音乐,出教室。

  注本课例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录像)评比一等奖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