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时间:2012-01-02 05:25: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设计(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刮蜡版画的学习,感受刮蜡版画产生的多彩效果。

  2、掌握刮蜡版画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巧于设计和创作的能力。

  4、表现多彩的生活,激发对生活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刮蜡画的制作方法。

  点、线、面的运用。

  教学难点:

  刮蜡效果的预想与实际效果的吻合。

  作业要求:

  创作一幅刮蜡画,表现你多彩的生活。

  教学用具:

  蜡笔(油画棒)、卡纸、牙签(或圆珠笔)、范画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课本P24-25页的刮蜡画作品,进入课题《蜡和笔的游戏》。

  二、研究探索:

  1、你知道这些色彩缤纷的版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用牙签(或圆珠笔)刮蜡或油画棒的颜色。

  2、制作时步骤是怎样呢?

  A在画纸上用油画棒(或蜡笔)分格涂上不同色颜色;

  B再用深色油画棒(或蜡笔)覆盖一次;

  C用牙签(或圆珠笔)刮出图形。

  三、尝试练习:

  1、练习刮出点、线、面,想怎样运用点、线、面构成一幅好看的刮蜡画?怎样能刮出你需要的线条?

  2、刮简单的几个图形,进行训练,掌握方法,总结经验。

  四、创作表现:

  用刮蜡画表现你多彩的生活。

  五、展示评价。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画感觉》是一堂用美术来表达抽象感觉的课,目的是让学生对感觉、知觉的体验和描绘,但它并不能孤立存在。应该与《画声音》、《画味觉、画嗅觉》、《画触觉》、《画性格》、《画情绪》等课程教学来让学生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循序发展。

  教师应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去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用点、线、形、色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低年级的学生,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色彩基础,但在注意力的集中和延续上还不够。教师应多使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如何去用点、线、形、色来对感知觉进行描绘。

  教学目标

  1.认识感官,了解感受能力。让学生比较地全面认识自己的各种感官,了解自身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知道以不同的点、线、形、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感觉。并建立一定的保护感官的意识。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等形式来表现各种感觉,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生成知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并能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等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觉。提高学生对线条,色彩、形状的感知与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容作品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让别人认同并感受到美。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基本了解展示设计的要素和形式分类;

  (2)综合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掌握多形式展示的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展示设计的欣赏中,复习设计纸立体构成和墙报设计的知识;

  (2)在展示设计的创作中,学会彼此协助、互相支持,深入理解设计要素;

  (3)在展示评价中,感悟策划意思和创新意思的培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表达对母校、对师长、对同学的热爱之情。

  (2)体现合作创作实践的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分享成功感。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展示设计内容、形式与方法。

  2.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利用材料进行创新表现。

  3.兴趣点:

  (1)欣赏展示设计的分类作品;

  (2)以“我的成长足迹”向母校汇报自己的成绩,抒发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成就感。

  4.观察点:

  (1)平面展示与立体展示的多种形式;

  (2)组合式插接和展示设计图。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把能代表自己成长足迹的文章和美术作品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展示设计。

  2.较高要求:

  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一组展示作品,做到主题意念突出,色彩搭配协调。

  3.个性探究:

  展示设计形式独特美观,与众不同;主题突出,色调协调,富有情感表达的感染力。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绘画日记的表现方式,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

  2.逐渐养成细心观察和体会生活,认真表现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绘画日记作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探究绘画日记与文字日记的异同。

  2、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说一说、讲一讲;“绘画日记”不仅仅要求学生关心周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大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关心包括小花、小草在内的小事,把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作为绘画日记的内容。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白平凡的事物只要通过细心观察,大胆表现,也可以绘制出优秀的作品。还可以让学生带来日记本,选感触最深、体会最真的日记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作业,老师辅导

  通过看教学光盘中小朋友的作品,体会学生作品中文字和绘画相映成趣,情趣盎然,自己做也时,用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用简短、流畅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课后小结

  利用班级壁报开辟“绘画日记”栏目,使之成为班级的亮点,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学习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动物的形状

  教学准备:白卡纸、彩色水笔、剪刀、胶水、沙子,瓶子或罐子等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引入新课

  1、出示范作进行滚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2、说一说这些玩具是怎样制成的。(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制作示意图)

  三、指导学生制作滚动玩具

  1、设计一只熊猫形象,并注意要突出其前肢的画法。

  2、把熊猫的形象剪下。

  3、把熊猫的形象贴在圆柱上。(腿部贴住,头部竖起)

  四、指导学生游戏

  往盒子里灌进一些沙子,滚动时可以听到"沙沙"的响声。(注意沙子不要灌满,否则听不到响声。

  五、启发学生制作其它滚动玩具

  1、回顾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

  2、学生设计其它形象(人物或动物)制作滚动玩具。

  六、作业评析。评析标准:滚动玩具的制作方法正确,形象设计生动。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