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优选3篇】

时间:2019-03-08 01:19: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探索宇宙:从火箭原理到航天技术

引言:

宇宙航行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介绍火箭原理和航天技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宇宙航行的基本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火箭原理,包括推力、燃烧原理和动力系统。

2. 掌握常见的航天器类型和使用场景。

3. 理解航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索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火箭原理的介绍

a. 引入火箭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b. 解释推力的概念和作用。

c. 分析火箭燃烧原理和动力系统。

2. 航天器类型和使用场景

a. 介绍常见的航天器类型,如运载火箭、卫星、宇宙飞船等。

b. 分析不同航天器的使用场景和功能。

3. 航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a. 探讨航天技术在科学研究、通信、天气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b. 分析航天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实验设计

a. 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火箭原理和推力的作用。

b.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纸火箭。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解火箭原理和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实验和观察: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火箭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小组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并制作纸火箭,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估:

1. 参与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宇宙航行的兴趣和学习态度。

2. 实验报告评估: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火箭原理和实验设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探究成果评估:评估学生小组探究活动的成果和表现,包括纸火箭的设计和飞行效果。

五、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介绍火箭原理、航天器类型和航天技术的应用。

2. 实验器材:包括火箭模型、测量工具和燃料材料等。

3. 小组探究材料:提供给学生用于设计和制作纸火箭的纸张、胶带等材料。

六、教学延伸:

1. 参观航天博物馆或航天科研机构,了解更多关于宇宙航行的知识和技术。

2. 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航天领域的研究和经验。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宇宙航行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探索宇宙: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设计

引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航行中的太空环境,本教学设计将引入一系列实验活动,通过模拟太空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宇宙中的物理现象和科学原理。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太空环境的特点,如真空、微重力等。

2. 掌握太空环境对物体运动和物理过程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太空环境的特点

a. 引入太空环境的概念和特点,如真空、微重力等。

b. 解释太空环境对物体运动和物理过程的影响。

2. 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设计

a. 设计实验,模拟太空中的真空环境。

b. 设计实验,模拟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

c.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太空环境对物体运动和物理过程的影响。

3. 太空探索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a. 探讨太空探索中的挑战,如长时间飞行、太空辐射等。

b. 分析太空探索中的解决方案,如航天器设计、生命保障技术等。

4. 团队探究项目

a.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设计并制作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装置。

b. 学生展示和分享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实验结果。

三、教学方法:

1. 实验和观察:通过设计实验模拟太空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太空中的物理现象。

2. 小组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并制作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装置,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数据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太空环境对物体运动和物理过程的影响。

四、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评估: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太空环境特点和实验设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小组探究成果评估:评估学生小组探究活动的成果和表现,包括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实验结果。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包括真空泵、模拟微重力装置等。

2. 太空探索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用于了解太空探索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的资料。

六、教学延伸:

1. 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太空环境模拟和太空探索领域的研究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国内外的太空模拟实验室,亲身感受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设备和技术。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通过实验活动深入了解太空环境的特点和对物体运动和物理过程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也激发他们对宇宙航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篇三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一、预习目标:

  预习人造卫星的发射、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

  二、预习内容

  1、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是什么?

  2、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几种?

  3、你对我国的航空航天知识了解多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原理,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分析解答有关卫星运行的原因;

  (2)掌握三个宇宙速度,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简单了解航天发展史。

  (4)能用所学知识求解卫星基本问题。

  学习重难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人造卫星运转的环行速度与卫星发射速度的区别;

  二、学习过程

  1、抛物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落地点的变化,落地点为什么会变化?

  2、牛顿的思考与设想:

  3、问题的提出:人造卫星为什么不掉下来,人造卫星的线速度有多大。

  三、方法步骤: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沿近似圆周的轨道运转,此时月球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即重力),用来充当绕地运转的向心力,故而月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来。

  2、由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知:

  x=v0t ①

  h= ②

  联立①、②可得: x=v0

  即物体飞行的水平距离和初速度v0及竖直高度h有关,在竖直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距离的大小只与初速度v0有关,水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越远。

  3、当平抛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飞行的距离也很大,由于地球是一圆球体,故物体将不能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答案。

  1、卫星绕地球运转时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的动力学方程是:G

  2、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时,火箭须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而做更多的功,对火箭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比较困难。

  3、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时所具有的最大运转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中去时,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

  [例题1]“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根据以上消息,近似地把飞船从发射到降落的全部运动看作绕地球的匀速圆周运动,试估算神舟五号绕地球飞行时距地面的高度(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6.0×1024Kg,地球的半径 R =6.4×103Km)

  (6700Km)

  [例题2]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0.95倍,质量是地球的0.82倍,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大?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

  (8.9m/s2;7.34Km/s)

  4、当堂检测

  1、关于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宇宙速度是能使人造地球卫星飞行的最小发射速度

  B.第一宇宙速度使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C.第二宇宙速度使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的最大速度

  D.第三宇宙速度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

  2、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如图所示),然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5、课后练习与提高

  1.利用下列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 )

  A.已知地球半径和地面重力加速度

  B.已知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

  C.已知月球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和月球质量

  D.已知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和地球自转周期

  2.“探路者”号宇宙飞船在宇宙深处飞行过程中,发现A、B两颗天体各有一颗靠近表面飞行的卫星,并测得两颗卫星的周期相等,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天体A、B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它们的半径成正比

  B.两颗卫星的线速度一定相等

  C.天体A、B的质量可能相等

  D.天体A、B的密度一定相等

  3.已知某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 km/s,则高度为该天体半径的宇宙飞船的运行速度为

  A.2 km/s B.4 km/s

  C.4 km/s D.8 km/s

  4.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国的“神舟”四号飞船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个小时,环绕地球108圈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圆满完成了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若地球的质量、半径和引力常量G均已知,根据以上数据可估算出“神舟”四号飞船的

  A.离地高度 B.环绕速度

  C.发射速度 D.所受的向心力

  5.(1998年全国卷)宇航员站在某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 L。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数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

  6.(2004年全国理综第23题,16分)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v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火星大气阻力。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0的均匀球体。

  参考答案:

  1.A B 2.B 3.C 4.AB

  5略

  6略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学设计【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