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竹楼的导游词300【实用4篇】

时间:2018-05-06 03:40: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傣家竹楼的导游词300 篇一

傣家竹楼,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居住建筑。这座竹楼由竹子搭建而成,结构独特,风格独特,被誉为东方的“木兰围城”。现在,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索这座美丽的竹楼。

首先,我们来到竹楼的入口。入口处有一座精美的门楼,门楼由竹子制成,上面雕刻着傣族传统的花纹。门楼的两边有两根高耸的竹柱,象征着傣族人民的勤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进入竹楼,我们可以看到一片幽静的庭院。庭院中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花香四溢,绿意盎然。庭院中央有一口古井,井口上方悬挂着一个用竹子编制而成的井盖,十分精美。井水清澈见底,是傣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源。

沿着石板小路,我们来到了竹楼的主体建筑。竹楼主体建筑由多层竹台组成,每层竹台都有独立的房屋。竹楼的每层房屋都有一个宽敞的客厅,客厅中央有一口炉灶,炉灶上烧着熊熊的篝火。客厅的墙壁上挂满了傣族传统织锦,织锦上绣着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色彩鲜艳,寓意吉祥。客厅的一侧是卧室,卧室内有一张竹床和一张竹桌,床和桌子都是用竹子制成的,手感细腻,非常舒适。

接下来,我们来到竹楼的顶层。顶层是一个宽敞的露台,从露台上可以俯瞰整个竹楼和周围的风景。远处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中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小溪两岸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稻谷沙沙作响,让人心旷神怡。

傣家竹楼不仅是傣族人民的居住场所,也是他们生活文化的重要体现。在竹楼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傣族传统手工艺品的精美,还可以品尝到傣族特色美食。同时,竹楼还是傣族人民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婚礼的场所,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傣家竹楼是一座独特而美丽的建筑,它展现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来到竹楼,你将会感受到浓厚的傣族文化氛围,领略到傣族人民的独特风情。让我们一起留下美好的回忆,共同探索这座竹楼的奥秘吧!

傣家竹楼的导游词300 篇二

傣家竹楼,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的建筑。它是傣族人民的传统居住建筑,也是傣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座古老而神秘的竹楼。

首先,我们来到竹楼的外观。竹楼由竹子搭建而成,外观呈现出独特的竹子纹理和颜色。竹子是傣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他们利用竹子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和建筑材料。竹楼的墙壁用竹子编织而成,坚固耐用,同时也透气保温,非常适合云南的气候特点。

进入竹楼,我们可以看到一片宽敞明亮的客厅。客厅中央是一口炉灶,炉灶上烧着熊熊的篝火。炉灶旁边有一个大大小小的竹制家具,包括竹桌、竹椅和竹床等。这些家具用竹子制作而成,手工精细,给人一种质朴而舒适的感觉。客厅的墙壁上挂满了傣族传统的织锦,织锦上绣着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色彩鲜艳,非常美丽。

沿着楼梯上到二楼,我们可以看到一片绿草如茵的露台。露台上有一些摆放着竹制家具的休息区,供游客们休息和欣赏风景。从露台上可以俯瞰整个竹楼和周围的景色,远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竹林中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小溪两岸是一片金黄色的稻田,稻谷随风摇曳,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竹楼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傣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傣族人民喜欢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婚礼,这些活动都在竹楼中举行。在节日和婚礼上,傣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傣族服饰,跳起欢快的舞蹈,演唱动人的傣族歌曲。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傣家竹楼是一座独特而美丽的建筑,它展现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来到竹楼,你将会感受到浓厚的傣族文化氛围,领略到傣族人民的独特风情。让我们一起留下美好的回忆,共同探索这座竹楼的奥秘吧!

傣家竹楼的导游词300 篇三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都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蔑,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为用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作客,走进竹篱,登上梯子,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宽大堂屋,中间铺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在室内坐着,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傣家竹楼的导游词300 篇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今天,各位来到云南,特别难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览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云南民族风情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千米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与驰名的西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它集中展现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集民族风情,音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容峻山秀水,玲珑风景为一园。自1992年2月18开村以来,云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傣,白,纳西,佤等13个民族村寨。相信村寨中每一个景点都会给你留下深入印象,使你迷恋忘返。

各位朋友,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风景叫“白象迎宾”。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宾,一定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远处那一座被碧水绿树包围着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征,让我们先到傣家寨游览。人们适应上把居住在水边的傣族称为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称为旱傣,又按照服饰把元江河谷地区的傣族称为花腰傣。而民族村的村寨则以最具特点的水傣为主。 大家听,傣家小卜哨,小卜冒们为大家奏起了迎宾曲。

走进寨门,请大家沿着这条红色小路参观傣族村。右边是一尊金色的佛像,表明了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傣族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还信仰原始宗教。在这尊佛像的背后的一幢小型竹楼里,供奉着傣族的寨神。由此,可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

请大家往左边看,这便是傣家的竹楼。竹楼的形式为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常见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其特点是凉快防潮。请大家随我上楼参观。楼上右边是卧房,中间是客厅,厅外有凉台。傣族感觉自个儿的灵魂和家神都在卧房里,外人来了会打扰家神,摄走灵魂。所以傣家的卧房外人是不能进入的。竹楼的客厅内置有火塘,内有三脚架。在云南的少数民族生活起居中,火塘占领特别崇高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神秘的火塘文化。 下了竹楼往前走,一路上通过工艺楼,风情楼,风味楼。

现如今,在我们左边的这幢有塔尖的高大竹楼一定是傣族的佛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

进入佛殿内,大家可能发觉她与我们常见的大乘佛教的佛寺不同。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具宗教色彩,它把释迦莫逆神化,而且感觉三世十方都有佛,所以,大乘佛寺的佛像高大庄严,且数量多。而小乘佛教仅将其奉为始祖。因此其佛像与现实中的人类似,佛像也没有那样多。所以大小乘佛教的佛殿格式也就不尽雷同了。 在修行方法上,大乘佛教主张除出家的僧尼外,还要有大批的居家教徒,在这点上,大乘佛教更居世俗化。小乘佛教

要求男性信奉者必须出家,所以,云南傣族地区的男小孩都要到寺院里当一段时间的和尚,学习宗教和文化知识。

出了佛寺,我们看到路边的这座别致的小塔厦,这是傣家的水井。傣族人民对水有着特别深厚的情感,在他们的心目中,水是十分圣洁的,因而对水井也就特别爱护。中国人民邮政曾发行过一套题“傣家建筑”的邮票,其中就有傣家的水井。水井对面是钟亭和泼水亭,这些建筑都与傣族的一个十分著名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有关。

泼水节是傣族家最隆重的节日,她是傣族辞旧迎新的隆重节日。在傣历6月中旬,身着盛装的傣族姑娘们在欢乐的象脚鼓与芒锣声中,跳着柔媚的孔雀舞。其间,伴着婉转的歌声,水也将悄然洒落在你的衣服上。

你可不要躲开哦,这是傣家的吉祥水,湿透全身才能幸福终身,50年代,周总理就曾不远万里来到版纳参加傣族的泼水节,可见国家伟人对少数民族的关心。这一事件,在题为“周恩来出身100周年”的纪念邮票上也得到了具体反响。

关于泼水节,有这样一个传奇:传奇古时候有一个作恶多端的魔王,抢了7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7姑娘从得意忘形的魔王口中得知,用魔王自个儿的头发勒魔王的颈项,就能将魔王置于死地。7姑娘这样做了,魔王的头滚了下来,但这个魔头滚到那儿,那儿就起大火。为了扑灭大火,7位姑娘英勇地抱起魔王的头,一年一换。为了感谢这7位姑娘,每年轮换的时候,人们都要给姑娘泼水,冲洗身上的污秽。从此就形成了辞旧迎新的泼水节。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先前差不多看到的白塔。 绕过白塔,通过一道木板桥,我们就出了傣族村。 不知不觉中,全部民族村目前差不多建成的12个村寨差不多参观完毕了。今天的参观,使我们饱览了一次云南民族文化大展现。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接触了众多的云南少数民族。既大致懂得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又从中窥见了我们祖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足迹。 云南民族村计划建筑26个村寨,等新的村寨建起来时,欢迎您再来。

傣家竹楼的导游词300【实用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