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讲课稿(通用3篇)

时间:2018-07-08 08:38: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基础会计讲课稿 篇一

会计的基础概念与原则

一、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一门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类、总结和分析的学科。

二、会计的目的

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以供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和控制。

三、会计的基本假设

1.企业实体假设:将企业与其所有者视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即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财务事务要独立记录和报告。

2.持续经营假设:假设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即企业不会很快停止运营,也不会被迫出售或清算。

3.货币计量假设:所有经济活动都以货币计量,将经济事务抽象为货币单位,方便进行记录和分析。

4.会计周期假设: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定的会计周期,如一年、半年或季度,以便进行会计信息的报告和分析。

四、会计的基本原则

1.实体计量原则:企业与其所有者应当分开计量。

2.货币计量原则:所有经济活动应以货币计量。

3.会计期间原则: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如一年、半年或季度。

4.历史成本原则:企业应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计量经济事务。

5.收入确认原则:收入应当在实际收到或有望收到的时候确认。

6.费用匹配原则:费用应当与相应的收入匹配。

7.持续经营原则:假设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即企业不会很快停止运营,也不会被迫出售或清算。

五、会计的基本要素

1.资产: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2.负债:企业对外的经济义务和责任。

3.所有者权益: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

4.收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5.费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获得收入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六、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

1.借贷记账法:按照借贷记账法的原则,每个经济事项都至少要有一个借方和一个贷方,借贷方金额相等。

2.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工具,用于记录和证明经济交易的发生和核算依据。

七、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2.利润表: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情况。

3.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以上就是会计的基础概念与原则的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会计的基本知识。

基础会计讲课稿 篇二

会计的会计分录与账户

一、会计分录的定义

会计分录是将经济活动按照借贷记账法的原则,记录到会计账户中的过程。

二、会计分录的要素

1.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分录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科目。

2.借贷方:每个会计科目都有借方或贷方的属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3.金额:每个会计科目在借贷方向上的金额应相等。

三、会计账户的定义

会计账户是用于记录和汇总特定会计科目发生的借贷方向、金额和发生日期等信息的工具。

四、会计账户的基本要素

1.账户名称:账户名称应明确反映所记录的会计科目。

2.借贷方向:账户应明确标识借方或贷方的属性。

3.金额:账户应记录会计科目的具体金额。

4.日期:账户应记录会计科目的发生日期。

五、会计账户的分类

1.资产类账户:用于记录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2.负债类账户:用于记录企业对外的经济义务和责任。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于记录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

4.收入类账户:用于记录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5.费用类账户:用于记录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获得收入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六、会计账户的使用方法

1.开户:根据需要,按照会计科目的分类和要求,开设相应的会计账户。

2.记账:根据经济活动,将相关的会计分录记录到相应的会计账户中。

3.汇总:按照一定的会计周期,对会计账户中的借贷方向和金额进行汇总。

4.调整:根据需要,对会计账户中的金额进行调整和核对。

5.报表:根据会计账户中的借贷方向和金额,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

以上就是会计的会计分录与账户的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会计的基本操作和核算方法。

基础会计讲课稿 篇三

第一课时

自我介绍

课前讲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学习会计?(共讲3点)

1、个人理财的需要。2、扩大就业门路的需要。3、从事会计工作的需要。

二、如何学好会计课?(也讲3点)

1、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独立完成作业和实际操作。3、不缺课,不走思,跟着教师的进度踏实的学习。

因此,要求准备作业本2个(甲本和乙本);笔记本1个。由于本教师不是你们学院的教师,为了联系方便,我将博客地址告诉你们。上课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看博客上的讲稿。有时候,我也会把作业和答案公布在博客上面。

下面开始讲课: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及其职能

一、什么是会计?通常说来,会计有两种涵义。一是指会计实践,即会计工作;一是指会计理论体系,即会计学。

我们教材上给会计下的定义是“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特定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为对象,采用专门的方法,记录和反映特定会计主体本身的各项生产活动或业务活动,加强经济管理的经济信息系统”

二、会计的起源和发展。会计起源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会计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在远古印度公社中,会计已经成为公社官员的一个专职了。到了中世纪的欧洲,意大利的经济比较发达,地中海沿岸的威呢斯等城市出现了银行业的先驱贷金业。采用了“贷主”和“借主”开立帐户。我国历史上会计也有过辉煌的时期,宋代建立了“四柱清册”。综上所述,会计产生于社会实践,又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发展,会计与经济管理密切结合,成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正如马克思所说“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个人的性质,作为过程控制和观念的总结的簿记就越是重要。”这里的过程是指生产过程,簿记就是指的会计。

二、会计的学科体系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三、会计的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

四、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2、全面、系统、连续、综合地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

第二课时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以货币形式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主要是制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的生产活动。

1、工业生产活动的过程: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举例:机器的生产过程是购买原材料钢铁;投入生产,进行机械加工;然后出产品;销售后收回资金)

2、商品流通活动的过程

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说明一下批发和零售的区别。

思考题

1、会计的涵义是怎样的?

2、会计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3、会计的职能

是什么?

4、会计的特点是什么?

5、会计的对象是什么?

6、简单举例说明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过程

[基础会计讲课稿(1)]

基础会计讲课稿(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