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儿熟了》教学设计稿【推荐3篇】

时间:2013-09-02 02:20: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杏儿熟了》教学设计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杏儿熟了》这篇文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故事的分析和解读。

3. 学生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故事的改编和表演。

教学准备:

1. 《杏儿熟了》的故事板书或PPT。

2. 学生们的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利用图片或故事板书引入《杏儿熟了》这个故事,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阅读理解

1. 学生独立阅读《杏儿熟了》这篇文章,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答案,并纠正和补充正确的答案。

Step 3 故事分析和解读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杏儿熟了》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 学生们进行个人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Step 4 故事改编和表演

1.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故事的改编和表演。

2.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对故事进行改编,增加自己的情节和人物。

3. 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故事的表演。

Step 5 总结反思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故事的重要信息和学到的知识。

2. 学生们进行个人反思,并提出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写一篇关于《杏儿熟了》的读后感。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类似的故事进行阅读,并进行对比和比较分析。

《杏儿熟了》教学设计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杏儿熟了》这篇文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故事的分析和解读。

3. 学生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故事的改编和书写。

教学准备:

1. 《杏儿熟了》的故事板书或PPT。

2. 学生们的课本、练习册和作文纸。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利用图片或故事板书引入《杏儿熟了》这个故事,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阅读理解

1. 学生独立阅读《杏儿熟了》这篇文章,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答案,并纠正和补充正确的答案。

Step 3 故事分析和解读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杏儿熟了》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 学生们进行个人思考,并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Step 4 故事改编和写作

1.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故事的改编和写作。

2.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对故事进行改编,增加自己的情节和人物。

3. 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故事的书写。

Step 5 总结反思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故事的重要信息和学到的知识。

2. 学生们进行个人反思,并提出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写一篇关于《杏儿熟了》的读后感。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类似的故事进行阅读,并进行对比和比较分析。

《杏儿熟了》教学设计稿 篇三

《杏儿熟了》教学设计稿

★ 背景分析:

《杏儿熟了》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如何概括段落大意。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能力,概括段意并非难点,关键是在如何对课文进行正确的分段上。

本堂课是在镇级语文教研课上的一堂课,在课前的设计中总是担心课堂上学生会不够活跃,导致冷场现象;或者是会提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弄得我手忙脚乱。而最担心的是,学生如何正确把握分段的标准,对课文进行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 设计思路: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杏儿熟了,邻居家的小伙伴来摘杏儿,不仅没有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儿,表现了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本堂课设计了一课时,主要以学生自由合作学习和朗读课文为主,在自我学习、合作探究和反复朗读中去体会情感,把握内容。

★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们家种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蔬菜长出了喜人的果实,花草开出了漂亮的花朵,那么你在高兴的同时会不会拿这份喜悦和别人一起分享呢?谈谈自己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杏儿熟了》,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自己把成果与他人分享的经历,并借助互相交流来引入本课内容,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把语文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①自由朗读,读准生字读音。

  ②你读懂了什么?(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本文主要讲杏儿熟了,邻居家的小淘淘等小伙伴来“偷”杏儿,不仅没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奶奶送的杏儿,我从中受到教育,每年杏儿熟后都给乡亲们送杏儿的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要求:

  ①想想文中写了几次杏儿熟了?从课文中找出与“杏儿熟了”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在杏儿熟了的`这几次时间里,各写了哪些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③试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①表示时间的词语:每年麦收时节、这一年、每年、今年;

②每年麦收时节,我家杏树上就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这一年杏儿熟了的时候,邻居的一个小孩偷杏儿时从树上摔下来,奶奶却给他摘杏儿吃;以后每年杏儿熟时,我都按奶奶的吩咐给乡亲们送杏儿;今年杏儿熟了,我挑熟透了的杏儿给乡亲们送去。

[插曲:在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奶奶给他摘杏儿吃”时,学生李果断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奶奶已经老了,走路都颤颤巍巍,所以应该用“打”而不用“摘”,讲到这儿,我不禁为他鼓掌,听课老师也为他的发现给与肯定的微笑。这是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是课堂中的亮点。]

小结:从开始对偷杏儿的孩子们的气愤,到后来主动给乡亲们送杏儿,“我”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和符号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自学提示。

  (l)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上结的杏儿又好又多?

(2)我和奶奶对待小淘淘偷杏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奶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⑶ 你是怎样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的?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⑴ 交流第一个问题:从哪些部分可以看出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大又好?(学生齐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自

由谈)

  ⑵ 指导朗读一至四自然段:

---------------------------

  ①教师范读:学生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②学生自由读、体会;③指名分角色朗读。

  小结:正因为杏儿好,杏儿多,不仅引来了那么多人羡慕,还招来了孩子们的“偷”。

  ⑶ 交流第二个问题:

  引导学生从以下三部分理解:

  ①走过去扶起淘淘,给他揉腿,让他们别走。(引导学生体会奶奶安慰孩子,心肠很好)

  ②为

《杏儿熟了》教学设计稿【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