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反思性说课稿(精简3篇)

时间:2017-03-08 06:17: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燃烧与灭火反思性说课稿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燃烧的基本知识,包括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科学推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灭火技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2. 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燃烧的条件和过程的深入理解。

2. 灭火方法的运用和实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燃烧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知识讲解

通过板书和讲解的方式,介绍燃烧的基本知识,包括燃烧的条件和过程。重点讲解燃烧的三个要素(可燃物、氧气和着火温度)以及燃烧的过程(点燃、燃烧和灭火)。

3. 实验观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燃烧的现象和过程。将一根木棍点燃后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观察火焰的燃烧情况和容器内的氧气变化。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特点和规律。

4. 灭火技能培训

向学生传授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灭火器灭火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灭火技巧,并强调安全意识和灭火时的注意事项。

5. 总结和拓展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一些拓展。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一些灭火器材的常识和使用方法,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实验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既了解了燃烧的基本知识,又掌握了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通过实验和操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促进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较为紧凑,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实验和操作中。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燃烧与灭火反思性说课稿 篇三

燃烧与灭火反思性说课稿

  一、教材反思

  本课题所处单元安排在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制法之后进行学习。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课题从燃烧条件的探究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二、实验反思

  为了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有效的探究,我采取下列方法:

  1、 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内容调整为学生易于操作的简单对比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来探求影响燃烧的因素。

  2、 对于书本的演示实验,考虑到环保的因素,我对实验做了一些改进。如下图所示:

  改进后的优点在于:第一、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第二、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同时不但巩固了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且能让学生对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外部因素有清晰的认识。但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过了一些问题:

  (1)课本中是用金属作为传热源的',而改进的实验中主要靠试管传热使白磷燃烧。但是试管的传热效果远没有金属好,所以本实验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

  (2)实验中我发现在相同的水温下装有空气的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向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中通入大量空气后白磷依旧没有燃烧起来,但是将此试管中的白磷倒入少杯中白磷却燃烧了。起先我猜想是白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够,因为烧杯的底部是平的而试管的底部是凹下去的,白磷遇热先熔化成液体,液体将白磷液封住了使白磷与空气隔绝。所以我便将导气管加长使之与白磷接触,可是仍然没有燃烧。于是我猜想是否是温度的原因,于是我将热水换成了刚烧开的水,白磷燃烧了。那么为什么在相同的水温下装有空气的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向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中通入大量空气后白磷不燃烧起来?我猜想可能和吹灭蜡烛是一样的道理。因为通入空气的时候虽然使白磷可空气接触了,但是由于气流的流动带走了热量,使环境的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没有燃烧。

  经过反复的实验我总结出成功的关键:①由于本节课一般是在11月份上,此时的环境温度低,水温下降的快,所以实验时要用开水才能让白磷迅速的燃烧起来。②白磷一定要用滤纸将表面的水吸干,注意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白磷以免白磷自燃。③尽量用小试管,因为试管越大传热效果越差。

  三、教学实施反思

  1、学生自我设计实验验证燃烧条件的环节中由于平日没有积累训练,再加上本节课由于提供的实验用品有限,所以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思路不够开阔。

  2、由于考虑到水温的原因,我只能将边做实验边分析的模式改为将实验做完再利用动画回顾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模式,课堂效果略显遗憾。

  3、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自然地归纳出燃烧所需要地条件,效果令人满意。

  4、学生不习惯举手回答问题,我想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教师行为塑造的结果。如何提高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己还要深思。

  5、白板技术的运用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能够实验PPT中不能实验的推拽功能,及时抓住了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不过导入视频后发系统的运行速度比较缓慢。

燃烧与灭火反思性说课稿(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