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说课稿(优选3篇)

时间:2013-09-03 01:15: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月光曲》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为《月光曲》,这是一首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钢琴独奏曲。该曲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被誉为是贝多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并解读《月光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 能够运用音乐术语描述《月光曲》的曲式结构和和声特点。

3. 能够通过钢琴演奏和欣赏《月光曲》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并解读《月光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音乐术语描述曲式结构和和声特点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月光曲》的音乐片段来引发学生对该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欣赏与分析(20分钟)

让学生仔细聆听整首《月光曲》,并结合教师的引导,分析曲子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如曲调的起伏、速度的变化、音符的延长等。

3. 学习曲式和和声(20分钟)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曲式结构和和声特点,如A-B-A'的三段曲式和充满悲伤情感的和声进行。

4. 钢琴演奏(30分钟)

教师进行钢琴演奏,让学生欣赏并观察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进行模仿和尝试。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展示他们对《月光曲》的理解和演奏。

五、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己找到其他版本的《月光曲》进行欣赏和比较。

2. 引导学生去了解贝多芬的创作背景和生平故事,增加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月光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音乐术语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同时,对于没有钢琴条件的学生,可以提供其他乐器的演奏机会,以充分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

《月光曲》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为《月光曲》,这是一首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钢琴独奏曲。该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深受人们喜爱,是贝多芬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月光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并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和力量。

2. 能够通过欣赏和演奏《月光曲》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3. 能够了解贝多芬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思想,增加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月光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并从中感受音乐的美和力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奏《月光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月光曲》的音乐片段来引发学生对该曲的兴趣和好奇心。可以提问学生对这段音乐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以及这段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和联想。

2. 欣赏与分析(20分钟)

让学生仔细聆听整首《月光曲》,并结合教师的引导,分析曲子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如悲伤的旋律、安静的节奏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技巧。

3. 钢琴演奏(30分钟)

教师进行钢琴演奏,让学生仔细观察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进行模仿和尝试。

4. 学习贝多芬的音乐思想(20分钟)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思想,增加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展示他们对《月光曲》的理解和演奏。

五、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去了解其他类似风格的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2.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月光曲》的情感和思考,可以是文字、绘画、舞蹈等形式。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月光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思想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同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情感和思考,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月光曲》说课稿 篇三

《月光曲》说课稿范文

  【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26课。

  2、教材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着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全文可分为两段,第一段仅仅是个引子,第二段是个完整的故事,而整个故事的内容又分两部分加以叙述,其中分别叙述了贝多芬从了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爱好从而走进茅屋为她亲自奏了两曲,从而产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谱写了《月光曲》的情景。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意境优雅,适宜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若是进行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情感,不仅能让学生体会美的意境,更能让学生受到同情劳动人民这一思想感情的熏陶。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关键在于让学生正确回答课后问题,能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突破难点: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依照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会运用问题答案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会生字券,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运用谱写、传说、幽静、纯熟、陶醉等词,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5)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4、课时安排: 3教时。

  第一教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脉,并学习第一段。

  第二教时: 按课后练习1的问题细读课文的第二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教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总结课文,句段练习,进一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学法和教法的选择】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1、学法: ⑴ 运用尝试、自学的方法,掌握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⑵ 各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⑶ 沟通语言──情感──语言的关系,文道得到结合。

  2、教法: ⑴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运用音乐、投影、语言描绘、简笔画等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月光曲》的传说中,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⑵ 讲练巧配,引导知识的迁移: 学习目标的第一条落实,根据三个问题的功能和作用,有机地配合语言文字的讲解,设计层次训练步骤,让学生掌握学法,运用学法。 ⑶ 引入各种媒体,进行语感训练。 ⑷ 利用想象,进入角色,读写结合。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教时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新课前,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在听时感受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听后告诉学生这是德国着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世界名曲《月光曲》,尔后,引学生带着问题:如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曲子怎样谱成?它的内容是什么?表达贝多芬什么思想感情?等进入新课的学习 。

《月光曲》说课稿(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