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池》说课稿(实用3篇)

时间:2011-08-06 05:50: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语文《小池》说课稿 篇一

《小池》是一篇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它以小池塘为背景,通过描写小池塘中的莲花、蛙鸣等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

首先,通过教师朗读全文,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的美丽与和谐。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并与课文进行对比。接着,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小池塘中的莲花和蛙鸣分别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感受。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中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然后,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莲花和蛙鸣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感受美丽的莲花和悦耳的蛙鸣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小池塘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变化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情感和生活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欣赏莲花和蛙鸣,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既能够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同时,通过情感体验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希望本节课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感。

小学语文《小池》说课稿 篇二

《小池》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小学语文课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莲花和蛙鸣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感受美丽的莲花和悦耳的蛙鸣声。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适当的语调和节奏来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象征等,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小池塘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变化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情感和生活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欣赏莲花和蛙鸣,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既能够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同时,通过情感体验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希望本节课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小池》说课稿 篇三

小学语文《小池》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池》是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池、惜”等7个生字。会写“立”1个生字。

  3、抓住诗眼“惜、爱”体会小池之美、画面之谐、诗人之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重点:

  以朗读和背诵作为基本训练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来逐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可爱,接受美的熏陶。

  四、说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细流”与“泉眼”透过字面意思挖掘诗句背后的意蕴,感受到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五、说学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配以音乐读,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玩索,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4、多媒体整合法。本诗虽是描写初夏的小池的景色。但诗的言语与现代文相比,大相径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言语积累能力比较低,理解起来更不容易。于是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图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观图说话,激趣导入

  1、出示小池图,思考提问:图上画了什么,怎么样?

  2、组织学生说说画面的景色。(从训练学生根据图画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古诗的语言品味学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反复诵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示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3、学生继续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4、提炼词语品味(出示词语)

  (1)学生读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尖尖角细流晴柔

  (2)这些都是小池中的景物,你能从刚才那幅图中找到这些景物吗?然后找景物,乘机理解“泉眼、细流”等词。

  (3)学生可能找不到“晴柔”,可以通过组词让学生找到。

  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软

  师:晴可以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组成柔和、柔软,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图中的哪里?学生找到水中的晴空。

  (对于一年级学生读图相比于读字,更感兴趣。从读图到读字,再从读字到读图,这种图文结合一是合乎学生发展规律,二是有机的把识字与理解结为一体,既能让学生识字读书,又能使学生在图理解词的意思,突破了学生阅历少,对于古诗文理解的难度。)

  5、师:这幅画十分美丽,有泉眼、小荷、树阴、蜻蜓构成了一副和谐的小池图。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哪一句。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诗意、诗味、诗情原本就存在于诗的言语中,通过反复诵读,自然诗歌的意味情也会明晰起来,当然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时,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这与作者的喜欢也具有一致性。)

  (三)、走进诗境,体会诗情

  1、你们都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喜欢这些景、这小池,诗中哪些字是说喜欢的意思?

  (1)学生找出惜、爱,教师随机也提问:谁惜谁,谁爱谁?同时理解简述诗句。

  (2)还有谁喜欢谁,为什么?同时理解简述诗句。写“立”。

  2、在这样美丽的小池里,小荷刚刚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欢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头,还有哪些动物立在上头呢?想象说话。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3、可见,小池是多么美丽,而且每种景物都喜欢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谁来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指导,读出美丽、和谐、喜欢,配乐朗读。

  (借助图画,抓住诗眼“惜、爱”引领学生走进诗所描述的意境,在诗境中表达想象,学生也自然成了小池中的某某景物,他们能体会出什么是美,什么和谐、什么喜欢。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走近作者,加深印象

  1、师:这是一首描写初夏小池的写景诗,它表达美、表达爱、表达和谐。诗人爱小池吗?我最爱小池中的什么?为什么?

  诗人最爱小池的,因为。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诗人的爱池之情,特别要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吟诵。

  2、诗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诗人不仅是爱小池的人,还是一位爱自然、爱田园风光的人,具有爱心的人。出示杨万里的两首诗,学生诵读。

  (从认识一首诗并进行感情吟诵到吟诵两首诗,从学习一首诗到认识一个人,杨万里在一年级学生的心里再已不是诗人,而是见得到,摸得着的朋友,学生争着读诗的兴趣也会因此大增。)

  七、说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达到激励、导向、调控作用。在这节以诗歌诵读的古诗教学课堂,我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当学生朗诵出现误差时我给予纠正安慰,当学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时我给予尊重引导,当学生理解感悟呈现连珠妙语我给予表扬放大。这样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予以鼓励、评价,以建构民主、互动、和谐的课堂,让课堂诗情飞扬!

小学语文《小池》说课稿(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