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三峡语文说课稿【精彩3篇】

时间:2011-05-06 03:27: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篇一:巴东三峡语文说课稿

第一篇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是巴东三峡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传承与创新》,教材内容主要围绕着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新的关系展开。本单元以《神奇的巴东三峡》为主线,介绍了巴东三峡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同时体现了巴东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巴东三峡的地理特点,明确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了解巴东三峡的历史,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

(2)能够进行小组合作,收集、整理并呈现相关资料。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巴东三峡的地理和历史,以及传统文化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说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巴东三峡的美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巴东三峡的了解和探索。

2.呈现知识

通过教师讲解和PPT展示,让学生了解巴东三峡的地理特点和历史,以及传统文化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收集巴东三峡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理解。

4.讨论与思考

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讨论和思考,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总结与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个人的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巴东三峡的地理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认识。小组合作和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讨论和引导学生思考时,要适当引导,确保学生的观点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尊重。

篇二:巴东三峡语文说课稿

第二篇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是巴东三峡语文教材的第三单元《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和名人事迹,展示了巴东三峡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认识到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和名人事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2)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相关故事和演讲稿。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传统文化经典故事的动画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探索。

2.呈现知识

通过教师讲解和PPT展示,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以及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创作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并准备演讲稿。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和演讲,展示自己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4.讨论与思考

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行讨论和思考,让他们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与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个人的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造力的培养。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认识。小组合作和创作的形式使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创作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表达能力。

巴东三峡语文说课稿 篇三

巴东三峡语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教材第八册第一课《巴东三峡》。

  1、知识目标:

  掌握游踪,了解结构,抓住景物特点;

  2、能力目标:

  学习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3、德育目标:

  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线索和结构,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

  引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从游踪、线索、文章结构、景物特点、写景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本篇游记。

  因为本文体裁属于游记,这种体裁学生首次接触,因此要向学生介绍这一文体及特点。

  游记:

  一种叙事散文,主要记叙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

  特点:

  1、散文的一种;

  2、以描写、记叙为主,并兼有抒情、议论;

  3、交待游踪,抓住景物特点,做到情景交融。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是借助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郦道元的《三峡》导入本课的。

  至于本课作者、出处、字词这些基础内容仍然是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的。

  接下来在教师范读,学生散读,齐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找到标志作者游踪的词语,可提示学生到段首句中寻找,并指明作者的游踪是逆流而上的。

  游踪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巴东、秭归;巫峡;瞿塘峡;夔门(逆流而上)

  在学生掌握了游踪的基础上,不难概括出本文的线索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下一个环节中,借助刚才的游踪与线索,让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可以游前,游时,游后为划分的依据。

  结构: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

  第一层(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

  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

  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

  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收入到《中华百年游记精华》,我想除了因为它清晰的游踪线索和分明的结构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在写景中运用多种技巧。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1、抓住景物特点;

  2、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3、以心情描写衬托景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这个画面是本课的`板书,主要依据文章结构设计的。

  板书:巴东三峡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

  第一层(3、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

  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

  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

  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最后,根据课后习题稍加改变设制了以下几个练习,分别以填空、填表、简答的形式对课上内容加以巩固。

  作业练习

  1、作者电宜易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作者抓住了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山水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

  3、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他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他们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巴东三峡》这课的粗浅理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巴东三峡语文说课稿【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