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说课稿【通用3篇】

时间:2016-06-04 07:20: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篇一

标题:认识圆柱和圆锥

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圆柱和圆锥的数学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圆柱和圆锥的形状,比如水杯、冰淇淋筒等等。那么,你们知道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点吗?

一、圆柱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圆柱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与底面平行的上底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2. 特点:

a. 底面: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可以是任意大小的圆。

b. 侧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矩形,矩形的长度等于底面的周长,矩形的宽度等于圆柱的高度。

c. 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的面积乘以高度,即V = 底面面积 × 高度。

d. 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度,再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即S = 底面周长 × 高度 + 2 × 底面面积。

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顶点连接底面的直线段组成的立体图形。

2. 特点:

a. 底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可以是任意大小的圆。

b. 侧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扇形,扇形的半径等于底面的半径,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斜高。

c. 体积: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的面积乘以高度再除以3,即V = 底面面积 × 高度 ÷ 3。

d. 表面积:圆锥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斜高,再加上底面的面积,即S = 底面周长 × 斜高 + 底面面积。

引导实例: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些实例来更深入地理解圆柱和圆锥。假设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们的底面半径和高度分别是r和h。请你们计算一下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实例计算:

1. 圆柱的体积:V = π × r2 × h

2. 圆柱的表面积:S = 2πr(r + h)

3. 圆锥的体积:V = π × r2 × h ÷ 3

4. 圆锥的表面积:S = πr(r + l)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并学会了计算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圆柱和圆锥的应用,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篇二

标题:探究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

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和圆锥的形状随处可见,它们不仅仅是几何形状,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探究实际问题来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一、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

1. 圆柱的体积公式:V = π × r2 × h

a. 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的面积乘以高度。

b. 底面的面积为π × r2,高度为h。

2. 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 = 2πr(r + h)

a.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度,再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b. 底面的周长为2πr,高度为h。

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

1. 圆锥的体积公式:V = π × r2 × h ÷ 3

a. 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的面积乘以高度再除以3。

b. 底面的面积为π × r2,高度为h。

2. 圆锥的表面积公式:S = πr(r + l)

a. 圆锥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斜高,再加上底面的面积。

b. 底面的周长为2πr,斜高为l。

引导实例:

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应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假设有一个冰淇淋筒,其底面半径为5cm,高度为10cm,请你们计算一下这个冰淇淋筒的体积和表面积。

实例计算:

1. 圆柱的体积:V = π × 52 × 10 ≈ 785.4 cm3

2. 圆柱的表面积:S = 2π × 5(5 + 10) ≈ 471.2 cm2

3. 圆锥的体积:V = π × 52 × 10 ÷ 3 ≈ 261.8 cm3

4. 圆锥的表面积:S = π × 5(5 + l) ≈ 235.6 cm2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了应用。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更多有趣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篇三

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复习课”作为数学课的一种基本类型,它不同于新授课的探索发现,也有别于练习课的巩固应用。《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意在通过回顾梳理,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串成线,联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加深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中对本学段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系统、牢固,能熟练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梳理、合作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整理、探究、概括的能力。

  3、在复习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为:知识的梳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为:认识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概括为以下三句话:回顾整理,以学生为主。巩固知识,以练习为主。拓展提高,以思维为主。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回顾梳理、形成网络。这个环节当中,我主要设计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进行全班汇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知识的结构不断完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整理与复习的能力。第二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来回顾学过的.知识,这里的动画内容主要包括了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过程和知识点,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复习课课堂趣味化,可以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环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4组练习题:

  (1)基本应用(2)灵活运用(3)熟能生巧(4)强化训练

  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只有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才能使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和内化。

  这节课的最后,我选取了一些世博会上的精彩图片供给学生们欣赏,一方面是作用是让学生经历一次短暂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说课稿【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