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和因数的说课稿(推荐3篇)

时间:2016-04-09 07:29: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倍数和因数的说课稿 篇一

标题:探索倍数和因数的奥秘

引言:

倍数和因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倍数和因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本节课将围绕倍数和因数展开,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例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

一、认识倍数:

1. 引入概念:什么是倍数?举例说明。

2. 数与倍数的关系:通过图表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倍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3. 倍数的性质:讲解倍数的基本性质,如任何数都是它本身的倍数,任何数的倍数都是它的整数倍等。

4. 判断倍数: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倍数。

二、认识因数:

1. 引入概念:什么是因数?举例说明。

2. 因数与数的关系:通过图表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因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3. 因数的性质:讲解因数的基本性质,如任何数都是1和它本身的因数,任何数的因数都小于等于它的一半等。

4. 判断因数: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因数。

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1.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发现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

四、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思考倍数和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公交车班次、数学中的分数等。

2.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倍数和因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中的力和力矩等。

五、课堂练习:

1. 设计一些巩固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总结与反思: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倍数和因数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3. 分享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倍数和因数的说课稿 篇二

标题:倍数和因数的游戏与解密

引言:

倍数和因数是数学中基础而重要的概念,但有时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概念可能有些抽象和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倍数和因数,本节课将通过游戏和解密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应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一、倍数游戏:

1. 设计一个倍数游戏,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

2. 游戏规则:每个小组依次说出一个数,要求下一个小组成员说出这个数的倍数,直到某个小组无法继续说出倍数为止。

3. 提供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4. 引导学生总结游戏过程中的规律和策略,进一步理解倍数的概念和性质。

二、因数解密:

1. 准备一些数字密码,让学生通过寻找这些数字的因数来解密。

2. 学生可以使用试除法、分解质因数等方法来找到数字的因数。

3.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总结解密过程中的规律和技巧,进一步理解因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倍数和因数的联系:

1. 通过游戏和解密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倍数和因数之间的联系。

2. 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

四、应用拓展:

1. 引导学生思考倍数和因数在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倍数和因数的应用案例。

五、课堂练习与总结:

1. 设计一些巩固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解题技巧。

3. 分享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游戏和解密的方式,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应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通过互动和实践,学生将更加深入地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和性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应用拓展和分享案例,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倍数和因数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倍数和因数的说课稿 篇三

倍数和因数的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前后关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情感、价值目标: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4)教学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谈设计理念

  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三、谈教学过程:

  (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

  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

  (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

  利用横里读、竖里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概念,并及时出示整个前提: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才说到12、18是3的倍数(板书:3的倍数),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18这两个数呢?”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

  (4)判断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递深,形成了反思——学习——强化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学生做出“6是倍数”的'正确判断之后,并不简单换章,而是以此为契机

  “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以谈话导入,形成知识相互的联系与区别,

  “谈话: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所以6可能是某些数的倍数,也可能是某些数的因数,那我们就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36所有的因数吗?”

  (5)讨论互评,自主学习

  放手让学生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寻到互学,请学生板书,

  学生评价,“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介绍给大家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1×36=36 36÷1=36

  2×18=36 36÷2=18

  3×12=36 36÷3=12

  4×9=363 6÷4=9

  6×6=36 36÷6=6

  (6)自主不失指导,掌握不失总结

  如:提问:5为什么不是36的因数?(因为36÷5不能整除,有余数)

  小结:不能被这个数整除的数就不是这个数的因数。

  小结:我们即可以从乘法算式,也可以从除法算式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提问:那对于一个数的因数从36的因数、15的因数这两个例子又有什么发现?

  总结:对于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它们是不同的,但通过乘法算式、除法算式又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联系的。

  四、教学板书(略)

倍数和因数的说课稿(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