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说课材料(最新3篇)

时间:2012-02-06 06:37: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说课材料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和励志精神,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能够欣赏徐悲鸿的作品,并能够运用基本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徐悲鸿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介绍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和励志精神,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徐悲鸿的一幅著名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徐悲鸿的探索欲望。

2. 学习徐悲鸿的励志故事(15分钟)

通过讲述徐悲鸿的成长经历和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徐悲鸿的励志精神,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

3.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知识(20分钟)

介绍中国画的起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4. 学习徐悲鸿的绘画技巧(30分钟)

通过欣赏徐悲鸿的作品,学习他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5. 创作绘画作品(30分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个性和才华。

6. 展示和评价(10分钟)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教学资源

1. 徐悲鸿的作品图片和介绍材料。

2. 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徐悲鸿和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创意、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生对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和励志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技巧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多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说课材料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和励志精神,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能够欣赏徐悲鸿的作品,并能够运用基本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徐悲鸿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介绍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和励志精神,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徐悲鸿的一幅著名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徐悲鸿的探索欲望。

2. 学习徐悲鸿的励志故事(15分钟)

通过讲述徐悲鸿的成长经历和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徐悲鸿的励志精神,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

3.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知识(20分钟)

介绍中国画的起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4. 学习徐悲鸿的绘画技巧(30分钟)

通过欣赏徐悲鸿的作品,学习他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5. 创作绘画作品(30分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个性和才华。

6. 展示和评价(10分钟)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教学资源

1. 徐悲鸿的作品图片和介绍材料。

2. 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徐悲鸿和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创意、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生对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和励志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技巧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多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说课材料 篇三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说课材料

  一、关于教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教材。基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理解“有眼不识泰山

  ”的意义,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

  二、教法、学法

  完成本课教学需两课时。第一课时,先介绍故事背景,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让学生带着问题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第二课时,以围绕课题提出的三个问题为教学指导主线,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的重点段落。学生课前充分预习,了解人物常识资料和社会背景,初步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课上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小组合作探讨,深入朗读理解分析,感受徐悲鸿学画的勤奋刻苦精神和爱国热情。同时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表达感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明确学习过程和学习重点。复习常识、字词。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材料文主要讲了什么,解释“励志”的意思。明确文章重点内容——励志过程,提示学习方法。

  2、学习课文,重点探究首先提出问题:“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外国学生神态、语言的`有关语句来体会外国学生对徐悲鸿、对中国人的侮辱。继而品读描写徐悲鸿的语句,揣摩徐悲鸿的内心世界。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感知人物形象。课文的四、五、六三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主要讲了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教学这部分时,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从勤奋临摹、生活清苦两个方面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理解语句后朗读采用第一人称,身临其境地感受徐悲鸿学画的艰难处境和他意志的坚定,体会人物为国争光的可贵品质。课文的七、八两个自然段从两个方面直接和间接结合来说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深刻含义,体会徐悲鸿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国学生向徐悲鸿道歉的有关描写,前后文对比阅读,体会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为中国人争了光。

  3、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励志,得益于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让学生诵读有关爱国、立志、勤奋的名言,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涵,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4、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说课材料(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