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实用3篇)

时间:2017-06-08 02:15: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篇一

标题:探索长方形的周长——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关于长方形的周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到长方形的周长是由长和宽的两倍之和构成的。同时,学生们还将学会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说教法

本节课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教室的长方形窗户,引起学生们对长方形的兴趣。然后,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让学生们发现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的关系,并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三、说课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教室平面图,引起学生们对长方形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们观察教室的长方形窗户,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窗户的周长是多少吗?我们如何计算窗户的周长呢?”通过引导,让学生们思考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的关系。

2. 探究(15分钟)

通过给学生们一些长方形的图形,要求他们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引导学生们观察长和宽与周长的关系,帮助他们发现长方形的周长是由长和宽的两倍之和构成的。

3. 讲解(10分钟)

在学生们发现长方形周长与长和宽的关系后,引导他们总结出计算周长的方法。然后,教师对计算周长的方法进行讲解,并解答学生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4. 练习(15分钟)

通过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并将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讲解。

5. 归纳总结(5分钟)

通过让学生们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的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四、说板书

板书内容: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即周长=2×(长+宽)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学生们主动发现了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的关系,并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在练习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长方形的周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篇二

标题: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是关于长方形的周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会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说教法

本节课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和讲解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图形,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长方形的特点和周长的概念。然后,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们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最后,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三、说课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图形,如书桌、黑板等,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长方形的特点和周长的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观察这些图形,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我们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呢?”通过引导,让学生们思考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的关系。

2. 讲解(10分钟)

在学生们对长方形的周长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对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进行讲解。首先,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们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步骤。然后,教师讲解计算周长的公式,即周长=长+宽+长+宽,并解答学生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3. 练习(15分钟)

通过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并在练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纠正。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学生们将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4. 归纳总结(5分钟)

通过让学生们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和公式,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板书

板书内容:周长=长+宽+长+宽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和讲解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长方形的特点和周长的概念,并掌握了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图形,学生们对长方形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讲解和示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们掌握计算周长的步骤和公式,并解答了学生们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学生们巩固了所学知识,并提高了计算周长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长方形的周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尺子、长方形纸片、照片、长方形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件玩具衣服5元,一条玩具裤子3元,买两件衣服两条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思考,得出三种方法:

  ①5+5+3+3=16(元)

  ②5×2+3×2=16(元)

  ③(5+3)×2=16(元)

  强调第三种算法,5+3就是一套衣服,有两套,所以要乘2。

  二、谈话导入。

  1、我拍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老师特别喜欢,想给它加个框保存起来。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不知道该锯多长的木条才能刚好做个框,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引导学生说出要求木条的长度,其实就是求长方形照片的周长。

  3、师:在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比如给礼盒加一圈花边,要算花边的长度,用彩带布置教室,要算彩带的长度,这些都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的知识来解决。

  4、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三、探究新知。

  (一)、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1、向学生介绍在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通过改变长方形的摆放位置,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与长短有关。

  2、让学生轮流向同桌摸出手上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另一个同学判断对错。

  (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并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周长。

  2、集体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6+4+6+4=20(厘米)

  ②6×2+4×2=20(厘米)

  ③(6+4)×2=20(厘米)

  第三种方法中6+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

  通过与课前准备中的题目的类比,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相当与衣服,宽相当与裤子,一条长加一条宽就相当与一套衣服,我们可以说是一套长和宽,有这样的两套,所以最后要乘2。

  3、对比这三种方法,从中择出最优的方法,并归纳出: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P42做一做第1。

  2、完成课本P44第1题的第一个图形。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有一面靠墙,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通过看图理解题意,让学生自己得出靠墙的那边不需要围篱笆,所以只要算两条宽和一条长,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

  同桌交流,通过移补,让学生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看做长方形来计算。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要灵活运用,这样既能节省材料又避免不够时反工。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篇2

  一、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笼统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和同学实际,本课时的目标分别为:

  1、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同学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培养同学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和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培养同学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局部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和周长的计算是同学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理解周长的概念与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两个教学重点我是这样来突出的:

  1、理解周长的概念

  这个重点我是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 导入

  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谁能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理解认识周长这个概念

  出示一些图形让同学说出哪局部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然后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让同学说说周长。如书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篮球场的平面等。

  第三步:总结归纳

  小同学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笼统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通过这样的教学中,同学在感性上认识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讨论、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最后得出围在每个图形边长的和,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这个教学过程是同学全面、自然的、主动的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老师把知识强加给同学的过程,教师只起到了点拔的作用。

  2、周长的计算这个重点分两步进行

  (1)创设情境,探索求知

  出示例题,谁能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请你想几种方法来计算周长?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①用绳子量②用长方形滚动③各条边相加。这是一次训练同学创新思维的练习。在没有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同学的思维状态下,通过同学自身考虑得出的方法,无疑都是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用长方形滚动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量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讨论,同学认为只要量长和宽就行。联系以前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学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学中也使旧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迁移。然后要求同学列出求这个长方形周长的算式,并要求说出你这样做的依据。

  通过同学的主动参与,大至会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4+3+4+3也就是“长+宽+长+宽”其实这就是用绳子量和长方形滚动得出的方法。

  ②4×2+3×2 也就是“长×2+宽×2”这是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来做的。

  ③(4+3)×2也就是“(长+宽)×2”长和宽折起来,长方形周长就是长边与宽边和的2倍。

  2、讨论总结、归纳方法

  再次讨论,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通过师生的一起讨论,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是“(长+宽)×2”。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