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说课设计(推荐3篇)

时间:2015-06-03 03:12: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观潮》说课设计 篇一

观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人类独特的体验。观潮既可以是一种旅游活动,也可以是一种文化体验。本文将通过《观潮》的说课设计,来介绍观潮的意义和价值。

说课设计:《观潮》

教材版本:高中语文教材

教学目标:

1. 了解观潮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观潮》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观潮》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观潮》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方的观潮景观,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观察过潮水涨落的情景吗?你们对观潮有什么印象?

二、分析《观潮》的主题和意义

1. 带领学生阅读《观潮》这篇课文,并让学生自主完成阅读理解题。

2. 引导学生思考:《观潮》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它传达了哪些思想和情感?

3.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1. 提供一段描述观潮景象的文字,让学生闭目想象,并尽可能详细地描绘出他们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细节。

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描绘,老师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共同点和不同点。

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 解读《观潮》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

2. 提供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

五、总结和评价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通过以上的说课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观潮》的主题和意义,培养观察力和感受力,并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观潮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人类与自然互动的方式,通过观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感受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观潮》说课设计 篇三

《观潮》说课设计范文

  一、教材及学情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二、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四、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观潮》说课设计(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