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说课稿【通用3篇】

时间:2013-07-02 05:42: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说教材选用的理由和依据

本篇文章的主题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选用这个主题是因为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反思。本篇文章的依据主要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通过引用相关的案例和事实,可以更加生动地说明人生对社会的贡献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观点和理由。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的能力,以及理解和分析相关观点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并能够通过案例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人生对社会的贡献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你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什么?”“你觉得对社会的贡献重要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观点,并解释其理由。引用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如社会学家杜威的观点以及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以及相关的案例和事实,如慈善家比尔·盖茨的故事等。

3. 案例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案例,如科学家爱因斯坦、医生李嘉诚等,了解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以及这些贡献对他们自身的意义。

4. 学生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贡献的看法,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人生对社会的贡献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说教材选用的理由和依据

本篇文章的主题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选用这个主题是因为它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能够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本篇文章的依据主要来自于心理学、教育学和人生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通过引用相关的案例和事实,可以更加生动地说明人生对社会的贡献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观点和理由。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人生意义的能力,以及理解和分析相关观点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并能够通过案例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人生意义的问题,并探索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你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什么?”“你觉得对社会的贡献重要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观点,并解释其理由。引用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如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意义感”理论等,以及相关的案例和事实,如社会活动家马丁·路德·金的故事等。

3. 案例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案例,如社会活动家玛丽·居里、教育家孔子等,了解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以及这些贡献对他们自身的意义。

4. 学生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人生意义和社会贡献的看法,并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人生对社会的贡献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发现和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说课稿 篇三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说课稿

  一、教材与课题

  这节课的课题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部分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第一节第三框题。教材第六课讲有关价值观的内容,第七课前两个框题阐述人的社会性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些内容都为讨论人生价值问题作了理论铺垫,后面的内容都讲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因此,该课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加之显而易见的德育目标,该课是至关重要的一课。

  二、学生情况

  从学生普遍的思想状况看,都存在着对人生价值目标定位模糊或定位过低、在此问题上认识能力到位而行为能力较差的状况,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不愿意甚至拒绝谈论这一话题。如何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动并乐意探讨人生价值问题是关键。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以人为本、重视开放性、实效性、创新性;自我设想:知识不如体验,知道不如行动,德能兼顾,知行合一,以此为据,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层面:识记人生价值的内容,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及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能够用这些原理分析评价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通过感受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理论分析,让学生懂得只有给社会做了贡献才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从而感到应当并乐意讨论这一话题;通过情景问题的讨论和互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点贡献,并从贡献中体味到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趣。

  3、过程与方法:阅读中归纳知识,对话中理解知识,探究中运用知识,互动中践行知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为什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确立依据:(1)从内容结构看,人生价值观的本质是本课的中心问题。(2)从学生的思想实际看,学生在看待人生价值问题时存在着只重视索取而淡化贡献的片面认识。

  2、教学难点: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

  确立依据:(1)理论色彩强,非常抽象,若不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学生很难懂得“物质贡献可以转化为精神力量”的道理。(2)从现实来说,社会评价体系中的确存在看重物质贡献而看不到精神贡献的情况。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本节课教学中运用到了师生谈话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2、学法:比较分析法、阅读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课题的引出

  情景导入,选取央视感动中国人物图片(袁隆平、丛飞、黄柏云、王顺友)分别进行点评,用时较多,意在引出课题,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2、关于“人生价值的内容”的学习

  首先让学生集体朗读P80第三段(强化氛围),回顾第六课关于“价值”概念的`定义,将事物价值的界定和人生价值的界定进行比较分析,找到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幻灯同步展示。

  3、重点内容的提出与解决

  前面分析认为人生价值包含两个方面,而课本标题却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为什么?自然引出了重点问题。为什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是重点,但重而不难,课本从三个方面阐述理由,已经很透彻全面了,一一讲授费时费力效果不好,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本,由一位同学概括理由后教师稍做点拔,只要学生理解三条理由都在说明贡献比索取更重要就行。同步展示幻灯。

  4、讨论互动并解决难点问题

  前面说只有先做贡献,创造了社会价值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回报,并实现自我价值,那作为学生的我们能否给社会做点贡献呢?幻灯展示问题:

  [1]说明:讨论互动环节,开放不是放开,重在组织和引导,我的问题本身既限定了讨论的范围也提供了切入的角度,在组织方式上可以迅速分成小组,产生组长或发言人,记录讨论中每个人的观点并进行整理。

  [2]讨论过程及结果:三个小组发言人发了言,教师概括主要观点并板书“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3]难点的克服:

  当发言学生提到对社会的贡献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是精神的时,抓住时机,解决难点。难点克服的办法是:化抽象为具体,举例说明。

  5、互动中产生并布置作业。

  一句话引出活动:“现在只是口头上说学生也能为社会做贡献,行动上能不能?”要求学生每个同学拿出一张小纸条,在小纸条上写一件事,这件事出门就能做到且能为社会做贡献,写好后相互交换,使得每个学生至少知道有两件这样的事可以做,并且要求这件事一定要做,并在班会上检查完成情况。我把它叫行为作业,好像比做几道选择题更合适些。

  6、结尾

  建议唱《爱的奉献》,教师起头大家齐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丽的人间……”(铃响,下课)。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说课稿【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