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优质3篇)

时间:2015-03-07 03:23: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 篇一

本篇将以《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为主题,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其性质特点。

一、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1. 碳酸盐酸解法

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碳酸盐与酸反应得到。常用的酸有稀盐酸、稀硫酸等。以稀盐酸为例,反应方程式如下: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通过这种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纯度较高,适用于一些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上的需求。

2. 有机物的燃烧法

二氧化碳是有机物燃烧的产物之一。例如,石油、天然气等燃烧时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大规模制取二氧化碳,但其纯度较低,需要进行后续的净化处理。

3. 超临界二氧化碳法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二氧化碳处于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状态。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以使二氧化碳具有溶解、脱溶解的特性。这种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纯度较高,适用于高纯度二氧化碳的需求。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特点

1. 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为气态,但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力使其转化为液态或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较稳定的气体,不易燃烧。

2.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它是一种酸性气体,可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与一些金属反应产生相应的碳酸盐。

3. 生物性质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物作用。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二氧化碳还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

以上是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简要介绍。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二氧化碳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 篇二

本篇将以《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为主题,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其性质特点。

一、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1. 人工制取方法

人工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主要有碳酸盐酸解法、有机物的燃烧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法。碳酸盐酸解法是常用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有机物的燃烧法是大规模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但纯度较低。超临界二氧化碳法是一种新兴的制取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碳。

2. 自然生成方法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也会自然生成。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此外,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自然生成的二氧化碳对于环境和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特点

1. 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为气态,但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力使其转化为液态或固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来灭火和制造汽水等饮品。

2.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它是一种酸性气体,可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与一些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饮料的原理。

3. 生物性质

二氧化碳在生物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特点,进一步认识到二氧化碳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 篇三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同时也能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因此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通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研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4、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5、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或者失败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独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4、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制取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书写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的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所起的众多重要作用,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

  2、教法的选择

  我在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多次采用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网络搜索、知识竞赛、互动教学等多样化形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表达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一些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高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注入了精神动力。对实验现象及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做到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一般途径,所以我在课的设计中注重指导学生: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观――观察仔细、议――学会交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均得到最大的收获。

  四、说教学实施

  我将本节课内容分为四大环节来进行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新奇适当的导入是保证学生良好学习气氛形成的重要方法。在这个环节我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搜集了多副关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图片和有关“屠狗洞”的小故事视频录像等,从中暗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也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17分钟)

  本环节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的一问一答模式,我认为那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所以我在学生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大胆的放手,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仪器和药品,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之后,亲自动手随意选择可行的药品进行实验探究,初步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装置、药品以及收集方法。再通过各小组辩论的形式得出最好的方案。

  在学生交流出各种实验装置时,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每种装置的优缺点进行评价,采用灵活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把一些基本元件(仪器)通过简单的拖动组合成一套套实验装置,从中选择出最好的供实验所用。

  而药品的得一般很少小组能够说出完整的理由,我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最终通过3组小实验得出结论:(1)大理石和稀硫酸(2)大理石和稀盐酸(3)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

  我设计本环节的根本意图很明显,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8分钟)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不易产生探究冲动。尤其本环节实验比较多,老师说一个学生做一个,重复多遍同样的小环节就显得本节课了无生机。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情景:让学生扮演成一名医生,需要探究的解决的问题(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就是一个急症病人。通过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努力,让学生在一种快乐、新奇的感受中找到解决病症的药方(即正确结论)。我将这一步分为疑难杂症—专家坐诊——把脉问药—药到病除四个小环节来进行。

  1、疑难杂症(4分钟)

  同学们非常熟悉碳酸饮料,我就以探究碳酸饮料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为知识主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用途的图片以及有关信息资料或者小故事等,让学生以最快最准确的方式理解问题,为后面的猜想及探究方向做好了准备---即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阶段。

  (意图)培养学生从身边事物发现化学问题,增强探究的意识。

  2、专家坐诊(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个小医生都提出一个相对的药方,这样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多做假设,多做猜想,同时多提出探究的实验方案——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方案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究方案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

  3、把脉问药(8分钟)

  专家坐诊的结果造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形式。如何让学生统一思想,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实验是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验,来推断自己的药方是否准确——实验验证阶段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4、药到病除(2分钟)

  通过专家坐诊的良好互动及把脉问药的实验探究,学生得出了正确的药方,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交流反思得出结论。

  这种设计方法打破了以往教材沿袭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一条一条往下验证,而我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各种各样的性质,最后让学生将所获得的性质分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学生真正参与了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5分钟)

  生产生活实践中二氧化碳的用途非常多,没有必要当做重点给同学们讲解,我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各抒己见,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教师最后以拓展升华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检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化学的紧密关系,知道二氧化碳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又会因“温室效应”的加剧而给人类带来灾难,体会到性质决定用途。所以利用好、控制好二氧化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小结

  最后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完成,畅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分钟)

  结束语

  本节课按照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达成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很大提高。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说课稿(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