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遗迹—山西会馆导游词【推荐3篇】

时间:2014-05-05 03:25: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晋商遗迹—山西会馆导游词 篇一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会馆,这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晋商遗迹。我将为大家介绍山西会馆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山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由山西籍商人在北京创办的商会。在明清时期,山西商人以其经商能力和商业网络的广泛联系而闻名于世。他们在各地设立会馆,既起到商务交流的作用,也是晋商文化的代表。山西会馆是这些会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山西会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民居和宫殿建筑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晋商建筑风格。整座会馆占地面积广阔,建筑布局严谨有序,主要由大门、正厅、客房、花园等部分组成。建筑的屋顶采用传统的青瓦黄墙,彰显了古老而庄重的氛围。

进入山西会馆,您将感受到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气息。会馆内部陈设典雅,装饰精美,展示了晋商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商业精神。在正厅中,您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木雕、瓷器和字画,这些都是晋商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建筑和陈设,山西会馆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晋商的商业道德观念,感受到他们在商业活动中所秉持的诚信、坚守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精神不仅是晋商的传统特征,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学习和弘扬的品质。

在结束导游之前,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下山西会馆的特色纪念品。这些纪念品以晋商文化为主题,包括书籍、工艺品和纪念品等,是您了解和纪念晋商文化的好选择。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您在山西会馆能够收获愉快的体验和丰富的知识!祝愿大家在山西之行中收获满满,谢谢!

晋商遗迹—山西会馆导游词 篇二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山西会馆,这是一座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的晋商遗迹。我将为大家介绍山西会馆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山西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晋商在北京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晋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商业实力和影响力的商人群体之一,其会馆在明清时期扮演着商务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山西会馆作为晋商会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见证了晋商的兴衰和商业传统的延续。

山西会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北方民居和宫殿建筑的特点。整座会馆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布局严谨有序。主要建筑包括大门、正厅、客房和花园等部分。会馆的外墙采用黄灰色砖石和青瓦,给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感觉。

进入山西会馆,您将置身于一个充满古老氛围的空间。会馆内部装饰精美、陈设典雅,展示了晋商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商业精神。木雕、瓷器、字画等艺术品展示了晋商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追求。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晋商商业活动中的诚信、坚守和创新的精神,这些精神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学习和弘扬的品质。

除了建筑和陈设,山西会馆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晋商文化讲座、书画展览等,旨在传承和弘扬晋商文化。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会馆的文化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了更深入了解晋商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在结束导游之前,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下山西会馆的特色纪念品。这些纪念品以晋商文化为主题,包括书籍、工艺品和纪念品等,是您了解和纪念晋商文化的好选择。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您在山西会馆能够收获愉快的体验和丰富的知识!祝愿大家在山西之行中收获满满,谢谢!

晋商遗迹—山西会馆导游词 篇三

晋商遗迹—山西会馆导游词范文

  游客朋友们,山西会馆位于多伦县老城区的西南角。 说起山西会馆,必然要谈到旅蒙商。 旅蒙商早在17世纪就出现了,它源于康熙皇帝征讨噶尔丹时的随军贸易。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在康熙帝进攻噶尔丹行经锡林郭勒草原时,允许各部、各旗沿途向清军出售马、牛、羊、骆驼等物。由理藩院另设一营,商人在营中贸易。清朝部队每营派一名官员,专司贸易之事。随军贸易的商人,从蒙古各旗收购和从内地贩运物品,以供应军需为主。

  后来,随军贸易渐渐扩大到了清朝驻锡林郭勒盟等蒙古地区的驻军中。他们除了给部队包办粮草、贩运马匹和供应一些其他物品外,还和当地王公贵族、牧民进行贸易,这就是三晋旅蒙商的前身。 多伦会盟后,清政府对多伦旅蒙商十分重视,并给予很多优惠政策,再加上草原贸易利润丰厚,山西、北京、山东等地的商人也蜂拥而至。尤其随着汇宗寺、善因寺两座喇嘛教寺院的兴建且日益昌盛,多伦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一座最为典型的旅蒙商城和蒙古地区贸易都会。

  旅蒙商人从内地把大量的绫罗绸缎、铁木瓷器、药材香料等运到多伦,销往内、外蒙古各旗,又将草原上的绒毛、皮张、盐类等汇集多伦,然后销往中国各地。旅蒙商事业如日中天,人口最多时达18万,注册商号4000余家。在当时,有所谓“十大粮商”、“八大银号”、“五大烧锅”、“两大当铺”之说。随着贸易越做越大,相同地区实力较强的商人先后在多伦商业城建起了自己的聚会场所,也就是后来的会馆。山西会馆是清乾隆十年,也就是公元1745年,由山西籍旅蒙商集资兴建的。其建馆的目的,就是为方便山西同乡来往交流,并为刚来此地的乡友提供落脚安身之处。这座会馆是多伦老城区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清代古建筑群,至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会馆坐北朝南,大致可分为住宿区、娱乐区、商会议事区和关帝庙。站在会馆的大门前,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牌楼,雕梁画栋,美仑美奂,晋商之富由此即可见一斑。大戏楼是会馆的一座“明星”建筑。这座大戏楼全由方形条石砌成,恰好是一个“凸”字型。台上有粗粗的明柱支撑戏楼的前半部分,楼顶四角鸟嘴似的正檐斜刺苍穹。再看其东南角,上面悬挂一面明镜,面向西北,可以映照数里外的善因寺。整体上看,大戏楼结构精巧,气势雄伟。据考古学家介绍,采用这种建筑结构形式的,在中国仅有两座。会馆的娱乐区就主要以这座大戏楼为中心。每年的五月十三开台唱戏,一直唱到秋后天凉。到六月十五多伦庙会期间,会馆内的演出活动往往达到高潮。

  正月十五左右也要演出几日,所唱剧种自然非山西梆子莫属了。商会议事区处在会馆的中间,平时并不开放,只是在有重大商业议事活动时才可使用。议事厅内举行的最重要的会议就是正月十五的议事日。这一天预示的是——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将要开始,多伦的一千多户山西商号都要到会馆参加会议,以几十名会董为中心,在议事厅总结过去一年山西各商号的经营状况,决定新一年的经营策略等。行赏与处罚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经营出色的商号要给予奖励,经营不好或违规商号要受到处罚——罚戏若干场。这样,会馆一年内请戏班子的费用自然就有了着落,这一着着实不错,不仅起到了惩罚的作用,而且宣传了山西商人。会议最终形成决议,然后向在外院看戏的其它九百多家商号宣读议事结果,新一年的商业活动也就正式开始了。会馆的最后一个院落就是关帝庙。大殿中间位置供奉的是关羽夜观春秋的塑像,东侧是怀抱宝剑、手掌印信的关平,西侧是手扶青龙偃月刀的周仓。

  这正殿内雕梁画栋的彩绘,经历了260多年的风风雨雨,颜色却依然十分鲜艳,在内蒙古地区算是保存比较完好的艺术品了,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配殿内的墙壁故事画,也是会馆内的一绝:整个墙壁所描绘的是三国里的重要故事片段,以关羽一生的业绩为主线,“桃园结义”、“夜观春秋”、“大破黄巾”等场景应有尽有。每个月的初一、初五、十五是山西商人进香的日子,这三天,关帝庙里香烟缭绕,热闹非凡。 为什么会馆要供奉关羽呢?原因有二。其一,关羽是东汉末河东解(hǎi)县(即今天的山西省运城西南)人,故而,山西商人视其为同乡,格外亲近。当然,第二个才是主要的:会馆建成之初,名为“伏魔宫”,意在供奉山西英豪关羽,求其保佑生意兴隆,财源滚滚。由此,当地人又称山西会馆为关帝庙。大家都知道,关羽在三国以后,形象不断被美化和神化,进而成为惟一一个被佛、道、儒三家共同推崇和供奉的神,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山西商人不仅因这一点而自豪,而且把关羽视为“信”与“义”的化身,一则是对同行的要求,二则向人们表明诚信待客,决不作无“信”无“义”之事。再到后来,因为商人的供奉与推崇,关羽也就成了财神爷的化身了。

  这样,在商务性会馆里,有财神爷关羽的塑像自在情理之中了。山西会馆是山西旅蒙商在多伦留下的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下面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当时山西商人的有关情况。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龙票》中,山西商人的精明与胆识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正是靠这种精明与胆识,从乾隆后期到清末,山西商人一直是多伦商业城最主要的经营队伍。他们靠着诚实勤奋的精神,用牛车、骆驼将内地的大量日用百货运到蒙古草原的各个角落,又将草原上的牲畜皮张运回多伦,再销往关内各省。别看他们所有的商号数量仅占多伦商号总数的四分之一,但其所拥有的资产却占整个多伦的一半以上,当时的他们是多伦财富的主要占有者和创造者。在会馆西侧,矗立着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的立身汉白玉塑像。1933年5月,日军入关,连续攻下中方几座城池,其中就有军事重镇多伦城。同年6月,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将军在张家口组织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察哈尔地区抗击日军。6月下旬,吉鸿昌将军率抗日同盟军主力,经过五天五夜激战,终于攻下多伦城。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国部队依靠自己的力量打下的第一座县城,这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抵抗日寇的信心,也让全世界记住了多伦城。朋友们,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愿山西会馆给您留下更多的启迪和正义的呼唤。

  谢谢大家,后会有期!

晋商遗迹—山西会馆导游词【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