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恭王府导游词【精选6篇】

时间:2018-04-04 09:34: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 篇一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恭王府,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清代恭亲王奕訢的府邸,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50年历史。恭亲王是乾隆皇帝的六弟,也是乾隆皇帝的亲弟弟,因此他在宫廷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恭王府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和蒙古的特点,是一座具有浓厚满族文化色彩的宫殿式建筑群。

恭王府占地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分为前、中、后三院。前院是大门和接待客人的地方,中院是主要的宫殿建筑,后院则是恭亲王的居住区。整个府邸建筑布局严谨有序,色彩斑斓,给人一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

现在,我们先来到恭王府的前院。这里有一座名为“圣育坛”的祭坛,是恭亲王为祭祀其父母而修建的。圣育坛是一座典型的满族祭坛,呈方形,中间有一座高约10米的祭坛台,台上有乾隆皇帝和皇后的神像。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恭亲王都会亲自主持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父母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进入中院,这里是恭王府的主要宫殿建筑。首先是“德和殿”,这是恭亲王办公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德和殿的屋顶上有一只金色的凤凰,象征着皇权和尊贵。在德和殿的后面是“宜庆堂”,这里是恭亲王举行重要宴会和庆典的地方。宜庆堂的内部装饰非常华丽,墙壁上镶嵌着各种珍贵的宝石和玉器,给人一种奢华而又庄重的感觉。

最后,我们来到恭王府的后院。这里是恭亲王的居住区,也是他平日休息和享受生活的地方。后院有许多花园和假山,种植着各种名贵的花草树木,非常美丽。在后院的中心,有一座名为“竹园”的建筑,这是恭亲王的私人书房和藏书楼,里面收藏着大量珍贵的文化典籍和历史文物。

尊敬的各位游客,以上就是对北京恭王府的简要介绍。恭王府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代表之一。希望大家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欣赏到这座宫殿的美丽和历史的厚重,感受到古代帝王的豪华与尊贵。谢谢大家!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 篇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恭王府,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恭王府是一座具有250年历史的古建筑,它见证了清代恭亲王的辉煌与沧桑。恭亲王奕訢是乾隆皇帝的六弟,也是乾隆皇帝的亲弟弟,因此在宫廷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恭王府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原和蒙古的特点,是一座集中了满族文化的宫殿式建筑群。

首先,让我们来到恭王府的前院。这里有一座名为“圣育坛”的祭坛,是恭亲王为祭祀其父母而修建的。圣育坛是一座典型的满族祭坛,呈方形,中间有一座高约10米的祭坛台,台上有乾隆皇帝和皇后的神像。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恭亲王都会亲自主持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父母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进入中院,这里是恭王府的主要宫殿建筑。首先是“德和殿”,这是恭亲王办公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德和殿的屋顶上有一只金色的凤凰,象征着皇权和尊贵。在德和殿的后面是“宜庆堂”,这里是恭亲王举行重要宴会和庆典的地方。宜庆堂的内部装饰非常华丽,墙壁上镶嵌着各种珍贵的宝石和玉器,给人一种奢华而又庄重的感觉。

最后,我们来到恭王府的后院。这里是恭亲王的居住区,也是他平日休息和享受生活的地方。后院有许多花园和假山,种植着各种名贵的花草树木,非常美丽。在后院的中心,有一座名为“竹园”的建筑,这是恭亲王的私人书房和藏书楼,里面收藏着大量珍贵的文化典籍和历史文物。

尊敬的各位游客,恭王府是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的宝库。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帝王的豪华与尊贵,了解满族文化的魅力。同时,恭王府也是一座具有深厚底蕴的古建筑,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希望大家在参观过程中能够领略到恭王府的独特之处,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谢谢大家!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 篇三

  由于恭王府有着某些《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景物,因此有人说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的蓝本。但是,许多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王府的主人奕诉,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显示其不可逾越的等级,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替越的。

  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0相和坤,他修建的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就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恭王府的建筑,可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占地46.5亩,分为中东西三路,各由多进四合院组成,后面环抱着长160余米的通脊二层后罩楼。楼后为花园,占地38.6亩,园内建筑也约略形成中东西三路,园中散置了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

  中路前部是面阔3间的大门和面阔5间的二门,门里原有正殿银安殿,已毁,现存后殿,即嘉乐堂;东路由三进四合院组成,是恭亲王奕折的起居生活用房;西路正房为锡晋斋,院宇宏大,廊点周接,气派非凡。在三路院落之后,环抱东西长160米的40余间两层后楼,东边名瞻雾楼,西边名宝约楼。楼后即花园——苹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占地2.8万平方米。园内建筑分中东酉三路,也有约略的轴线,散置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水池花木。主要建筑有蝎殿、邀月台、大戏台、沁秋亭等。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 篇四

尊敬的各位旅客,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导游梁景雯,很荣幸能做大家的向导,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北京市的恭王府,请大家耐心等待!

  朋友们,我们来到著名的北京恭王府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叫恭王府吗?它曾是和珅的府邸,1851年恭亲王奕昕成了宅子的主人。这座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它经历了大清王朝七代皇帝的统治,它就如一面镜子,见证大清王朝由鼎盛而变的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便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现在,大家看看府中的窗户,原来和珅是一个大贪官,在他宅子的南面,是一排青砖瓦房,一共有99间半,他就把他的金银财宝全藏在里面,可是,好多人担心他找不见啥放在哪儿,呵!不用担心!我不是让大家看府中的窗户嘛,这些窗户形状不一,有三角形,有不规则的形状,还有礼裙形。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我给大家五分钟休息时间,休息完我们继续出发!

  老北京人常说:“来北京,一定要到故宫沾沾王气,到长城沾沾霸气,到恭王府沾沾福气!”这个“福”字是康熙的御笔,现在在秘云洞里保存着。这个福字呢,写得比较讲究,右上角像个“多”,下面像个“田”,左面像个“才”“子”,右边上下连起来像个“寿”,合起来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被称为“五福”。

  据说,恭王府里有9999只“福”,第一万个在秘云洞,他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好了,我带大家去摸一下福,把福带回家,切记:只快速摸一下福,这样能快速把福摸到手。

  大家一定摸到了福吧!请大家慢慢游览,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 篇五

  大家好!今天由我带领你们到恭亲王府一游。你们可以叫我陈导。

  恭亲王府的建筑,可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进了大门,站在院子里,我们会发现恭亲王府的府邸是由很多间四合院组成。看到两旁排列整齐的房屋。房子的四个角是尖的,房屋是灰色的,房顶还有雕刻的蝙蝠石像。走过正洋门就来到了后花园,园中散置了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后花园的花种类繁多、有翠绿的竹子、粉色的月季。还有一个人工湖,像一只蝙蝠的形状。显示了皇家的高贵和奢侈。在恭亲王府内随处可见蝙蝠形状的东西以及雕刻的蝙蝠,因为和珅是回民,蝙蝠的蝠和福气的福是同音。和珅非常聪明很会讨皇帝的喜爱,他当时位居皇帝之下万人之上,皇帝是祈求万岁,和珅就想自己万福,据记载在恭王府大大小小的蝙蝠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连同后花园中的福字碑的福就正好是万福。

  恭亲王府有三绝一宝。第一绝是藏宝楼。长一百五十六米,共一百零八个房间。每个房间的后窗都不一样,人们推测是和珅用来区分财宝的类别的标记,因为这么多的财宝竟然没有账簿。这些财宝相当于十亿两白银。比当时国库里的钱还多很多。第二绝,是进入后花园的大门,叫作西洋门,是手工白玉雕刻而成。是当时中国唯一的一个拱门。第三绝,是戏楼,因为乾陵皇帝经常来看戏。所以变得有名。

  一宝是康熙皇帝写得“福"字。这个“福”字是由子、才、多、寿、田组成的。意思是多子、多才、多寿、多田。因为乾陵皇帝宠爱和珅,所以把这个福字碑送给了他。

  今天的恭亲王府一日游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次光临。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 篇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恭亲王府原是“千古第一贪”的和珅的家,后被嘉庆帝立下二十四条罪状,抄了他的家充公,因最后一任主人是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讠斤,所以称为恭亲王府。

  北京城两龙脉,一是京城中轴线,二是护城河。故宫就坐落在中轴线的头上。而恭亲王府就坐落在两龙脉相交之处。和珅曾大言不惭说:“皇上坐龙头,我坐龙尾。龙头虽掌大局,却还要龙尾行大事。”听听,和珅野心之勃勃,真不愧“千古第一贪”!

  恭亲王府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这“蝙蝠”并不是真实的蝙蝠,而形似蝙蝠的建筑。和珅想让自己很幸福,便取“福”的谐音字“蝠”,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

  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只硕大的“蝙蝠”。这是一只形似蝙蝠的池塘,名曰“福池”。池岸边随意错落着假山碎石。福池周围栽满了榆树,榆树的果、叶形似铜钱,每当铜钱般的果、叶掉入福池时,和珅就会笑哈哈:“天上掉下的钱,进入我的‘聚宝盆’,地上的钱也是流入我和珅的囊袋中。”这话可真不假!

  我们顺着福池潺潺流水走,便来一扇门前。这是一扇精美绝伦的西洋门,色彩鲜艳,做工精细。据说这也是他二十四条罪状之一。因为这一扇西洋门是仿造皇家园林——万寿园里的西洋门造的。

  进了西洋门,绕过“送子观音”石雕,便是和珅家的戏园了。戏园前是一片花园,修剪整齐的灌木丛中开着些许花儿。《环珠格格》中“香妃戏蝶”这出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全北京城只有两处是满地青砖,一是故宫的太和殿,二便是和珅家的戏台了。因为青砖的扩音效果十分好,所以在戏台上唱戏不需要任何扩音工具,偌大的戏场人人都能听到音乐,能站在遍地青砖的戏台上为和珅等权贵大臣唱戏也是一种殊荣了。

  穿过雕刻精细的朱栏长廊,便来到了和珅的书斋。书斋四面假山竹林环合,清幽宁静。整个恭亲王府,就它不是用石砖砌的。这座书斋是用一种特殊的竹料建成的,冬暖夏凉,和珅最爱待在这里了。

  出书斋,前面那座十分大气的建筑就是正殿——和珅会客的地方。要上正殿,有一条很特别的路,只有一节阶梯,然后就是一条笔直平缓的坡路,因为和珅说过他这一世,只有年少时吃过苦,然后就一路平步青云,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颠峰。我们可以跨过最底下的一节阶梯,免吃一点苦,直接“平步青云”。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孝庄太后年老病重之时,极其爱戴她的皇孙——康熙帝,心情极其郁闷。他让侍女苏麻喇姑准备好纸笔,大笔一挥,写了一个 “福”字。写完之后,玄烨和苏麻喇姑看着那个“福”字惊呆了——那个字苍劲有力,十分潇洒。细一看,竟看见了多个词组:多田,多子,多才,多寿……这不就是皇祖母的心愿吗?康熙帝越看越满意,便命人把这个“福”字拓在一块巨石上。结果,久病多时的太皇太后很快康复了!康熙帝大喜,决定将这块饱含吉祥福瑞气息的巨石代代相传,让爱新觉罗家族世代昌盛。

  只可惜传到乾隆手中,就被别人偷出了皇宫。这个人就是和珅。现在这块福石就在我们正殿脚下,只露出写有“福”字的一面。这个“福”便是恭亲王府的第一万个福,寓意“万福”。和珅还神气地说:“皇上是‘万岁’,我是‘万福’!”后来,嘉庆帝抄他家时,本想把福石搬回皇宫,可还是没有搬成。和珅太狡猾了,他用石块砌了一座形似蝙蝠的福山,在“福”字左右各砌了一条龙,寓意“龙坐江山”,嘉庆帝不想自毁“江山”,便把福石留了下来。

  恭王府概述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使用古游网的导游服务:

  王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宫廷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桥梁,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代表着中国的王府文化。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皇帝就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全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国库十几年的总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归了“爱豪宅不爱江山”的嘉庆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给和珅儿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聚财的说法。新中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将三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给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王府占地约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殿七间,左右有配殿。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规模也是王府中最高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我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现在就请您跟随我们的讲解,游览一下这历尽苍桑、重现世人的恭王府吧。

  门外院落

  首先给您介绍一下王府主体院落之外的部分。在府邸大门外并列有东西两组院落。

  西侧一组院落在三间正门两侧开有两座罩子门通向东、西两路院落,门的前方纵列着四排房屋,每排房屋当中各有一座阿思门,东边的阿思门外有一座影壁。

  西侧院落南边沿围墙有两排倒座房,是王府的办事机构用房:前排东侧为回事处、随侍处,中间为管事处,西侧为佐领处、档子房、管领处、庄园处、置办处等,后排为粮仓房;两排倒座之间有东房一排,为裁房、厨房、水屋等。

  东侧一组院落中南边沿围墙也有一排倒座房,为王府的兵房,驻有护卫王府的旗兵十余名;北边有一组四合院落,据说载滢回府时在此居住。

  当时王府的总出入门就开在东侧院落的东墙上。

  好了,下面我们将按照由中路入东路,转中路进西路最后到达后罩楼的顺序带领您转转这重新修缮的恭王府。

  正门

  中路有正门两重,均朝南。现在您要走入的是恭王府府邸的正门,大门面阔三开间,外置石狮子一对,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有12排,代表亲王的爵位。

  经过这中路的第一个小院,接下来您还需走过这面阔5间的二门,才能进入王府的中心区域。二门内是正殿及东西配殿,其后为后殿及东西配殿。

  向里走您马上会看到的是修复后的银安殿。

  银安殿

  银安殿俗呼银銮殿,是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它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在经过修复,虽不能与原来的完全一样,但还是能让您体会到它的宏伟与庄重,感受到它的神韵。

  现在让我们先去游览一下东路的主要建筑。下一个景点是多福轩。

  多福轩

  多福轩采用小五架梁式的明代建筑风格。这里是奕?的会客处,保存着一些漂亮的凤凰彩绘,因其内部悬挂许多“福寿匾”而得名。多福轩内6个书架4个多宝格每个都是4米多高,全是用楠木复原的。

  轩前院子内有古藤萝一架,被称为“藤莹架”,据考已生长200多年,在北京是不多见的。因此这个院子又被称为“藤萝院”。

  绕过多福轩,您将进入东路的最后一个院子,看到后院的正厅乐道堂。

  乐道堂及嘉乐堂

  这里恭亲王奕忻起居的地方。奕为皇子时,道光帝曾赐“乐道堂”匾额一方,此堂因此得名。

  东路游览完了,现在请您向西走,去参观中路后院的嘉乐堂。

  嘉乐堂五开间、硬山顶、前出廊,是和珅时期的建筑,悬挂“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从证实。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这就印证了民间对于王府内有座神殿的传说。

  看过了银安殿和嘉乐堂,想必您已经发现了,这中轴线上建筑物的屋顶都用绿琉璃瓦、脊吻兽,而配殿屋皆用灰筒瓦。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