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金锁关导游词(精简3篇)

时间:2017-07-04 03:42: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陕西金锁关导游词 篇一

金锁关位于中国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境内,是一座古代军事要塞,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旅游景点。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金锁关的历史背景、景点特色以及游览路线。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金锁关的历史背景。金锁关始建于唐朝,是为了抵御当时北方民族的侵袭而建造的。明朝时期,金锁关成为了明朝抵御西北蒙古军队的重要战略要塞。在金锁关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重要的战役,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金锁关的景点特色。金锁关的建筑群主要包括城墙、箭楼、城门等,这些建筑都是以石块和夯土为材料,构造坚固,独具特色。城墙上还保存有明代的箭垛和瞭望台,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军事功能,还展示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和技巧。在金锁关的城门上,还可以看到精美的石雕和木雕,展示了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游览金锁关的路线。游览金锁关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外城、内城和城门。首先进入外城,可以欣赏到金锁关城墙的壮丽景色,还可以参观箭楼和瞭望台,感受古代军事防御的氛围。接着进入内城,可以参观金锁关的主要建筑群,了解金锁关的历史和文化。最后,可以在城门附近欣赏到精美的石雕和木雕,感受古代工艺的魅力。

陕西金锁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景点,游览金锁关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壮丽和工艺的精湛,还可以了解到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和技巧。希望大家在游览金锁关时能够尽情享受这里的美景和历史文化。

陕西金锁关导游词 篇二

金锁关是中国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的一座古代军事要塞,也是一处融合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金锁关的历史渊源、自然风光以及特色活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金锁关的历史渊源。金锁关始建于唐朝,是为了抵御当时北方民族的侵袭而建造的。明朝时期,金锁关成为了明朝抵御西北蒙古军队的重要战略要塞。在金锁关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重要的战役,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金锁关的自然风光。金锁关位于秦岭腹地,周围山峦起伏,林木葱茏,空气清新。从金锁关的城墙上俯瞰,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观,远处的山峰和云雾交相辉映,近处的花草树木和溪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金锁关周边还有一些自然景点,如秦岭大峡谷和神农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更多的自然美景。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金锁关的特色活动。在金锁关举办的特色活动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锁关古战场重演表演。每年都会在金锁关举办一次古战场重演表演,通过演员的精彩表演和道具的运用,再现了古代战场上的英勇壮丽场景,让游客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和残酷。此外,游客还可以参加一些手工艺制作活动,如石雕和木雕等,亲自体验古代工艺的魅力。

陕西金锁关是一座融合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战争的激烈和残酷,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参与到特色活动中,亲自体验古代工艺的魅力。希望大家在游览金锁关时能够尽情享受这里的美景和特色活动。

陕西金锁关导游词 篇三

陕西金锁关导游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参观一座雄关,它叫金锁关。

  金锁关雄峙于铜川市印台区金锁乡人民政府附近,这里两水交汇 (淌泥河与柳林河)、三山鼎立 (东马栏山、西仲家山、北女回山),峡谷绝壁,天然奇险,为关中的北大门,是三秦的军事和交通咽喉要地。有 “金锁天堑,鹰鹤难飞”之誉,是“榆塞秦关襟喉要地”,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金锁关。金锁关的左边峡谷为神水峡。它位于马栏山与女回山之间,是铜川漆水河的主要支流淌泥河的河谷。河谷两岸山峰突兀而起,峰峦叠樟,险峻异常。谷地有公路蜿蜒北上,是关中通往陕北的主要通道。公路西侧山崖上清晰可见 “雄关天堑”四个大宇,为清光绪年间陕西巡府叶伯英所题刻。而有边川谷为柳林河谷,它处于女回山与仲家山之间。明净的柳林河水穿谷而过,与淌泥河交汇于此。此河谷则是通往宁夏及甘肃的交通要塞,自古就见证了唐朝皇室及其重臣和玄奘前往玉华宫避暑的情形。

  据史料记载,1129年,宋军将领刘延亮曾屯兵于神水峡,截断了北上进犯宋地的金兵。1551年,陕西巡抚张菏认为“金锁关至为要冲,宜筑城戍守”,以防河套之地叛匪突犯西安。两年之后,同官知县亢庆鸿在三山之间筑建了高大的关城。至此,金锁关长期驻有重兵把守,变得更为险峻。1633年,陕北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率军攻破并烧毁关城。1678年,守备官由金锁关移驻耀州,仅留有外委把总1名,守兵20名驻守此营。从此,关城日渐废毁。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金锁关关城遗址仍依稀可辨。关城东西约宽100米,南北约长500米。有南北两门。北门外桥北三岔路口,俗称 “三关口”(今西包公路从此通过),南口通西安,北口通陕北。淌泥河水从关口流过,称 “北水关”,分一道、二道卡门。西口通甘肃、宁夏,柳林河水从关口流过,称 “西水关”,一道卡门。卡门城墙,原用正方条石筑成,其城洞遗迹犹存。这座古代雄关历经各朝,特别是唐、宋以后,北御辽金,西防西夏,屯兵驻守,攻占不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期间,金锁关成了封锁我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据点。尽管如此,仍有无数热血青年冒死来到这里,冲关而过,奔赴延安。1946年9月,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在撤离西安时也曾在此激战,并取得了胜利。因此,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路经这里,并留下了许多咏颂这雄关天堑的诗句。

  金锁关崖壁陡峭,遍山劲松,谷幽水急。每逢初春,关外积雪消融,而关内仍属银白世界。清晨红日东升,映在白雪与绿草之上,将金锁关映衬得分外妖烧美丽。因此,金锁关的.“三山春雪”自古就为文人们所乐道,也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句。我们现在身在雄关险谷,耳边似乎仍有刀载相撞、战马嘶鸣的回音,金戈铁马,兵戎相见的战争场面仍依稀可见。而在金锁雄关也确实残存着不少的古代遗迹,流传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趣闻野史,其中尤以宋时杨家将的故事广为流传。

  据说,800多年以前,北番辽国日益强大,不时南下侵犯宋朝疆域。一日辽将率兵十万,将长安围困。杨六郎骑马应战,搭弓射箭就射得辽兵抱头鼠窜。待跑出300里之后,辽兵发现杨六郎射出的箭插在了金锁关的南门之上。见状,辽军一面惊叫,一面逃出了金锁关。杨六郎在收复了金锁关之后,就率兵驻扎在这里。直到今天,仲家山上还有杨六郎插旗杆石;女回山上有其屯兵的山寨;杨家坪相传为杨六郎演练军马的场所;而附近的岩洞称“六郎洞”,据说曾为六郎的居所;而棋盘川里的马家寨有一清澈的山泉,据说是巾帽英雄穆桂英的黄骡马马蹄刨出来的;因此叫做“马刨泉”。虽说这一切只是传说,但是金锁关南门在毁坏以前,上面确实插有一文铁箭。

  我们眼前的那座山名叫女回山,也叫做 “搬转山”。如果仔细观看,大家会发现,这里的山峰走势都为南北方向。而女回山却特立独行,为东西走向。这里也有一个凄苦的传说:秦时始皇征集百万民工建造长城,孟姜女的新婚夫也未能幸免,据 《旧唐书》记载,孟姜女为陕西同官人。她在苦等丈夫数年之后,因相思甚苦而决意到陕北寻夫。殊不知,其夫已死,且尸骨已被砌入长城之中。孟姜女长哭不止,哭倒了长城。为了躲避秦兵追赶,孟姜女身背丈夫遗骨选到了此处。而此时秦兵己追到身后。只见孟姜女使尽全身力气,硬是将这一南北走向的山峰搬转了方向,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此山挡住了秦兵。孟姜女也得以逃回家乡————同官,即今天的铜川。这座山峰因此被称为 “女回山”或 “搬转山”。

  现在我们来到了西水关外北山下。这里山上曾造有太量摩崖造像,后来在炸山取石时毁坏。而关城南门外淌泥河东岸细砂石崖上,有公元689年雕刻的阿弥陀佛像,1573—1619年雕刻的作品也有遗存。我们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石窟摩崖造像20多拿。大的近似真人,小的不及手掌,个个生动逼真。

陕西金锁关导游词(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