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经典3篇】

时间:2015-04-07 04:40: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说课稿 篇一:《探索科学世界——水的变化与循环》

一、说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循环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循环的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三、说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幻灯片、实验器材、图片。

2. 教学素材:水的三态变化实验、水的循环图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张冰块快速融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融化?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水可以存在哪些形态?

(二)呈现(15分钟)

1. 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并配以实际生活中的图片。

2. 教师进行水的三态变化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总结实验结果。

(三)讲解(1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和河流等环节。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会减少?

(四)拓展(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张水的循环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图片中的现象。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解释。

(五)巩固(10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2.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向全班进行陈述。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循环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水的循环过程理解不深,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下一节课,我将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加深学生对水的循环的理解。

小学说课稿 篇二:《培养阅读兴趣——童话故事《小红帽》导读》

一、说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童话故事《小红帽》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并能够培养对阅读的兴趣。

二、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童话故事《小红帽》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教学难点:培养对阅读的兴趣。

三、说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幻灯片、童话故事书。

2. 教学素材:《小红帽》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介绍。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张《小红帽》的封面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的主题。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二)呈现(15分钟)

1. 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童话故事《小红帽》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并配以插图。

2. 教师朗读《小红帽》的开头部分,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三)讲解(15分钟)

1. 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详细讲解《小红帽》的故事情节,包括小红帽遇到狼的情节和结局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红帽要遵守妈妈的嘱咐?

(四)拓展(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与童话故事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图片中的情节。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解释。

(五)巩固(10分钟)

1. 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分角色进行小剧场表演《小红帽》的某个情节。

2. 各小组进行表演,并进行互动和评价。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童话故事《小红帽》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培养对阅读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演时的语言表达不够流利,需要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下一节课,我将通过更多的阅读练习和角色扮演,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说课稿 篇三

有关小学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小学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五、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小学说课稿【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