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十年春,齐师伐我[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阅读答案与翻译|鉴赏|全文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①也,而括易言之。使赵②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③,易置④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⑤,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⑥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①死地:危险的场合。②赵:赵国。③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④易置:撤换。⑤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⑥:出:带领。
10.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公将驰之( )
(2)望其旗靡( )
(3)纵奇兵,佯败走( )
(4)秦悉坑之( )
11. 翻译下面句子。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12. 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用原文语句填空)
13. 根据选文,你认为曹刿“论战”与赵括“谈兵”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0. (1). (1)驱车追赶 (2). (2)倒下 (3). (3)逃跑 (4). (4)坑杀、活埋
11. (1)(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2)(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不说(赵括)善于打仗。
12.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13. 曹刿“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走”古今异义词,古义“逃走”。“坑”名词作动词,“坑杀、活埋”。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句顺。重点词语: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伏:埋伏。尝:曾经。
【12题详解】
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乙文中赵括没有做到尽心尽职而导致白起有机可乘被即“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13题详解】
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赵括是理论,曹刿是实战,就像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理论考虑的是一般现象,实战就要因地制宜。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只会夸夸其谈。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杀死,并把尸体堆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