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阅读答案与翻译|鉴赏|全文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①,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
②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③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④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薄暮,与老人同出。
【注】①陶冶:悠闲和乐的样子。②枲:xī,麻。③忽:不要。④口授:按人口分给。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薄暮,与老人同出( )
(2)吾此间凡衣服、饮食……麻枲之属( )
(3)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 )
(4)杨谢而从之( )
11.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皆不私藏,与众共之
A.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 忘路之远近
D. 闻之,欣然规往
12.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所 享 者 惟 薪 米 鱼 肉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4. 结合本文以及《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一段相关语句,分析两位作者描述的山洞人具有怎样共同的社会风尚。

【参考答案】
10. (1). ①迫近 (2). ②类 (3). ③携带 (4). ④跟随
11. D
12. 所 享 者/ 惟 /薪 米 鱼 肉
13. 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容留他吗?
14. 选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解析】
【10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大多是古今异义词,如“薄:迫近。属:类。”
【11题详解】
A助词,的。B无意义,取消句子独立性。C助词,的。D与例句都是作代词。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故断句为: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重点词语“但:只是。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14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都说明了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和平安宁的生活。

译文: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开心的样子,人民都在一起住.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过去住,难够容留他吗?”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亨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打算给你一些地,用来耕地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杨谢了他答应了。又告诫说:”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将近夜晚,与老人一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