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长传》阅读答案与翻译|鉴赏|全文-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
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节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B.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C.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D.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表”,即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重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及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
B. “麾下”,原意为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C. “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在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因此又称“春闱”。合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解元”。
D.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12. 下列对原文有相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 文长虽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知天下事,加上他写的贺表深得永陵帝王的喜爱,因此胡总督更加器重他。
B. 文长才智过人,所谈用兵方略大多能切中要害。所以胡总督诱捕盗寇的计谋都和他缜密商议然后付诸行动。
C. 文长之所以一生只是一个秀才,全是一知县因事耽搁到了考期才拜见胡总督,而胡总督又忘了嘱托,如果知县提前得到胡总督的叮嘱,文长必定会高中。
D. 文长诗歌的特点是多寄情于山水自然,想象绮丽,摹状抒情充满豪气,同时也流露出怀才不遇之叹。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那时胡公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披甲戴盔的兵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像蛇一样匍匐进退,不敢抬头仰视。
(2)文长都大声地斥责他们,把他们视为奴婢,感到可耻而不同他们交往。所以他的名声不出于越地。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不肯留钱”的主语应该是“数健儿”,排除A项、C项。“麾下”是“至”的宾语,结合句意分析,排除D项。句意: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诉胡公,胡公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第一名称“会元”。省(会)试合格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封建时代的学子通过省(会)试后方可进入殿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状元”。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分析,他未考取的原因是他豪荡不羁,写文章不合考试要求,二是当时考场“作弊”之风恶劣,即使知县得到了总督的叮嘱,文长不一定会高中。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语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督”译为统率,“蛇”译为像蛇一样,“举”译为举起、擎起。(2)“叱”译为呵斥,“耻”译为以……为耻,“故”译为所以。

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就不利,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梅林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僚。文长与胡梅林约定:“你想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自由出入。”胡梅林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胡公非常高兴。那时胡公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披甲戴盔的兵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像蛇一样匍匐进退,不敢抬头仰视;而文长凭一个秀才的身份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当时)正好胡公捕得一头白鹿,(准备作为祥瑞进献),胡公委托文长代作贺表,表章上达,永陵皇帝很高兴。胡公因此更重视他,一切疏奏计簿都出自他的手。
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凡是胡公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缜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诉胡公,胡公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胡公后来借其它事把和尚用杖刑处死。文长受到胡公的信任之处,多和这相仿。
胡公既怜爱文长的才华,又哀叹他屡次考试不中的困境。当时正好是会试,凡是当考官的,胡公都暗中嘱托说:“徐文长,天下第一流才士,如在你的考室(号房),希望不要遗漏。”考官都答应遵照他的话去办。有一个知县因有其它事耽搁,晚来了一些,到了考试才拜见胡公。胡公偶尔忘了嘱托他,试卷正好分发在他的房中,于是没有被取中。
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权者重视,于是放浪形骸,纵情山水。他游历了齐、鲁、燕、赵这些地方,又饱览了塞外大漠。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白云飘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化入了诗中,他胸中一直郁结着强烈的不平奋斗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写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生机);有时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冒寒启程那般无奈。当他放纵心意,犹如平坦的田野,一望千里;偶尔幽深峭拔,好像秋天坟地里的鬼魂,啾啾私语。文长眼界奇高,特立独行一时。当时的那些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都大声地斥责他们,把他们视为奴婢,感到可耻而不同他们交往。所以他的名声不出于越地。唉,令人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