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镇读书阅读答案与翻译|鉴赏|全文-元镇,长安人也

元镇读书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注】①外兄:表兄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尝取旁舍儿书( ) (2)但闻书声不绝 ( )
(3)反长安 ( ) (4)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 )
10.下列各句与“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可以调素琴 B.公亦以此自矜 C.以钱覆其口 D.自以为大有所益
11.用“/”线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1分)
自以意识别之
12.翻译句子。(4分)
(1)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
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
13.对元镇“取旁舍儿书”和“见《诗经》取而疾走”的做法,有人认为精神可贵,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盗窃行为。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2分)

9.(1)曾经 (2)只 (3)同“返”,返回 (4)各、众
10.C
11.自┃以意识别之
12.(1)出门就用骡马驮着书跟随自己,回家就秉烛夜读一直到天亮 (2)略
13. 示例:爱读书固然是好事,但他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错误的。元镇因为自己家贫无书就去偷邻家孩子和邻居药笼中的书,这是不可取的。偷窃是道德问题,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偷窃的借口,学知识之前先要学会做人。
这两种行为体现了元镇的好学,虽然他当时有偷书的行为,但他是为了学习,而且他的家庭也确实非常贫困,偷窃别人的书也是万般无奈下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的。

参考翻译:
元镇是长安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邻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长安,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他从小手不释卷,出门就用骡马驮着书跟随自己,回家就秉烛夜读一直到天亮。他的勤奋让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