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加强内控管理的研究【经典3篇】

时间:2016-09-06 09:28: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银行加强内控管理的研究 篇一

在当前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加强内控管理已经成为银行业务的关键。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承担着储蓄、贷款、支付结算等重要职能,必须确保其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银行需要加强内控管理,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加强内控管理可以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银行面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银行可以及时发现、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降低风险对银行运营的影响。例如,银行可以建立风险控制指标,及时监测并控制风险的暴露度,以避免风险造成的损失。

其次,加强内控管理可以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内控管理不仅包括风险管理,还包括业务流程的规范和优化。通过规范业务流程,银行可以减少冗余和重复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优化业务流程,银行可以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例如,银行可以引入自动化系统,简化流程,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加强内控管理还可以提高银行的合规性。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必须遵守各类法规和监管要求。通过加强内控管理,银行可以确保自身的合规性,避免违规行为对银行造成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例如,银行可以建立合规培训制度,加强员工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

综上所述,银行加强内控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加强内控管理,银行可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合规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银行加强内控管理的研究 篇二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银行加强内控管理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需要保护客户的资金安全,管理好自身的风险,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内控管理可以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银行业务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动和交易活动,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银行可以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及时应对各类风险,降低风险对银行的影响。例如,银行可以建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策略,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和控制。

其次,加强内控管理可以提高银行的信息安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银行在业务处理中涉及到大量的敏感信息,如客户的个人信息、交易数据等。加强内控管理可以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不当使用。例如,银行可以采用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策略,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

此外,加强内控管理还可以提高银行的治理效果和透明度。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需要保护客户的利益,提供公平和透明的金融服务。通过加强内控管理,银行可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行为准则的遵守和执行。例如,银行可以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银行的内部控制和运营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确保银行的治理效果和透明度。

综上所述,银行加强内控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内控管理,银行可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信息安全性,提高治理效果和透明度,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银行加强内控管理的研究 篇三

关于银行加强内控管理的研究

摘要:实施有效的内控管理是银行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加快改进和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将内控管理工作由过去的“自控、互控、监控”三道防线向业务发展的事前、事中、事后防范的各个单元、各个环节的过程控制转变,进一步提升内控管理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银行;内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一、加强过程控制对做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所谓内控管理实际上是指银行为实现其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

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银行的内控管理工作主要是基于程序和流程来考虑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过程控制。内控管理工作的过程控制包含了事前、事中、事后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对每个单元或步骤进行精细化管理或质量控制并使之达到规范化的要求,这已经成为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成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甚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这个角度出发,银行内控管理工作实行过程控制意义重大。

二、当前银行内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当前,银行现行的某些制度办法、操作规程在风险防范方面存在局限性,而是按照专业分块监督管理,由于专业之间衔接不严谨,导致对一些重要业务的监督管理存在盲点。特别是一些新的业务,在制定操作规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时没有要求内控部门介入,未能对其科学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也没有经过充分、科学和精细的风险评估,造成在一些关键风险点的控制上缺少制度支持,导致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打补丁”以修改、完善相关制度以防范风险,造成制度执行的混乱。

(二)员工的业务素质及风险防范意识有待提高。一是学习业务的氛围不浓、热情不高。一些复杂业务或不经常办理的业务,员工不愿受理,或受理了不知道如何办理,更不用说控制风险了。对有些制度要求含糊不清甚至根本不知道,操作随意性大、风险性高。

(三)内控管理的资源与信息不能充分共享。主要表现在:一是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各部门基本上都建立有专业管理系统,对本专业业务内控情况进行日常的非现场监测,对监测出的异常情况进行现场核实,但核实的情况并不向或部分向内控管理部门报送,造成内控管理部门不能全面掌握各项业务的风险状况。二是监督检查的结果不共享。一方面存在着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检查信息不共享,不同的部门对同一问题责任人的处罚尺度不统一,造成对责任人处罚有失公允且削弱了处罚的权威性。

三、内控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一)树立全过程控制的内控管理理念。内控管理的过程控制作为全新的内控管理理念,是防范风险的刚性原则。为此,一是要从全员、全过程做起,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全力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通过过程控制,对各类风险进行分析、识别、计量、评估和监控,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规避措施,增强风险控制能力,避免风险事件发生。二是积极推动内控管理向过程控制转型。建立一体化、系统化的内控管理运行机制,要适应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重点的变化,由过去单纯的检查监督向检查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由时点检查向时点与过程检查并重转变;由现场检查为主向现场检查与后台分析并重转变;由一事一地个案问题的查纠转向对全行系统性、全局性风险的监督评价。

(二)明确业务交叉部位内控管理的职责。在对业务交叉部位风险点进行排查梳理的基础上,划清各业务管理部门对风险点的管理边界,并明确各部门内控管理和检查系统条线控制的范围,建立分工明确、常态评估、考核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非现场风险监测和监控。加大非现场监测力度,加快由现场检查为主向非现场监测为主的转变,进一步推动非现场监测工作发展,加强对高风险领域的监控和跟踪,强化风险的整体性和前瞻性分析与评估,提高风险防范的预见性。要进一步完善非现场工作机制,研究建立健全非现场监测的工作制度,规范非现场监测的工作流程;要开发或引进非现场监测、审计、分析的工具,丰富监测、检查和评价信息化手段。

(四)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一是结合当前经济金融发展的新情况和外部监管部门内控管理要求制定出不同阶段的学习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分析风险部位和风险环节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同时要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和环境变化适时加以修订完善,努力实现对业务的过程控制,提高全行防范风险的能力。二是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日常培训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员工对各种规章制度的理解掌握,使每位员工都能熟知其内容,清晰自己的责任,将遵章守纪、依法合规经营落实到每个岗位、每项业务、每个环节,使“人人主动合规、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理念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以案例分析和违规管理、违规操作事例为切入点,分析业务操作环节的违规行为,警示和教育员工遵章守纪,提高风险意识和制度执行力,确保业务健康发展。四是建立完善的制度培训、学习及考核考试机制。按照计划采取各种有效形式组织培训学习,建立分层级培训学习机制,将制度要求及时传导到每一名员工。

(五)深入的教育引导机制,加强员工行为动态管理。要将员工思想行为定期排查与长期思想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全行大会、例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员工开展合规经营理念、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行内有关规章制度,促进全体员工自觉遵守职业操守,珍惜职业生命。同时坚持开展谈心活动深入加强员工教育引导,将八小时以内的谈心与八小时以外的家访结合起来,做到五种情况必访交谈,即:员工有违规违纪苗头时必访必谈;员工生活中发生变故时必访必谈;员工受到批评处分时必访必谈;员工受到奖励时必访必谈;员工工作调整、职务变动时必访必谈。通过谈心,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并把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消除案发隐患。一是严格落实员工动态管理责任,实行“一岗双责”连带责任追究制,既要抓好业务,又要管好自己的人。二是进一步规范制度,精细化管理。通过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细化要求,强化对职工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定期召开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结合重要部位和风险点的防控、准确把握员工行为评价要点,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工作及思想、纪律、作风等情况,及时查堵在执行制度、流程和操作上的隐患、漏洞,全力做好突发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疏导化解,消除差错事故苗头和案发隐患。

银行加强内控管理的研究【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