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饲养管理制度(实用6篇)

时间:2012-03-04 03:31: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 篇一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是确保鸡场能够正常运转和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饲养管理制度涉及到饲料的配制、饲养环境的控制、疾病的防控等方面,对于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以下是鸡场饲养管理制度的一些要点。

首先,饲料的配制是鸡场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饲料配制可以保证鸡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提高鸡的生产性能。饲料的配制应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性别进行调整,确保鸡获得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饲料的质量也要得到严格控制,确保饲料的卫生安全和营养成分的稳定性。

其次,饲养环境的控制是鸡场饲养管理的另一个关键方面。鸡需要一个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才能保持健康。鸡场应设有适当的温控设备,确保鸡舍内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热或过冷对鸡的影响。湿度的控制也很重要,过高的湿度会造成鸡舍内的空气质量下降,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通风设备的设置可以有效改善鸡舍内的空气质量,保持鸡舍内的空气流通。

再次,疾病的防控是鸡场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鸡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鸡场的卫生管理非常重要,包括定期清洁消毒鸡舍、消毒饲料和饮水设施等。此外,鸡场还应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例如限制人员和物品进出鸡舍,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管理。

最后,鸡场饲养管理制度还应包括对饲养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饲养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饲养管理制度的要求,并能够正确操作和应对突发情况。饲养人员的管理也很重要,鸡场应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确保饲养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纪律。

综上所述,鸡场饲养管理制度是确保鸡场正常运转和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饲养管理制度涉及到饲料的配制、饲养环境的控制、疾病的防控等方面,对于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鸡场应确保饲料的配制合理、饲养环境适宜、疾病得到有效防控,并加强对饲养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以提高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 篇二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是确保鸡场能够正常运转和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饲养管理制度涉及到饲料的配制、饲养环境的控制、疾病的防控等方面,对于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以下是鸡场饲养管理制度的一些要点。

首先,饲料的配制是鸡场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饲料配制可以保证鸡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提高鸡的生产性能。饲料的配制应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性别进行调整,确保鸡获得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饲料的质量也要得到严格控制,确保饲料的卫生安全和营养成分的稳定性。

其次,饲养环境的控制是鸡场饲养管理的另一个关键方面。鸡需要一个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才能保持健康。鸡场应设有适当的温控设备,确保鸡舍内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热或过冷对鸡的影响。湿度的控制也很重要,过高的湿度会造成鸡舍内的空气质量下降,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通风设备的设置可以有效改善鸡舍内的空气质量,保持鸡舍内的空气流通。

再次,疾病的防控是鸡场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鸡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鸡场的卫生管理非常重要,包括定期清洁消毒鸡舍、消毒饲料和饮水设施等。此外,鸡场还应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例如限制人员和物品进出鸡舍,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管理。

最后,鸡场饲养管理制度还应包括对饲养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饲养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饲养管理制度的要求,并能够正确操作和应对突发情况。饲养人员的管理也很重要,鸡场应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确保饲养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纪律。

综上所述,鸡场饲养管理制度是确保鸡场正常运转和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饲养管理制度涉及到饲料的配制、饲养环境的控制、疾病的防控等方面,对于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鸡场应确保饲料的配制合理、饲养环境适宜、疾病得到有效防控,并加强对饲养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以提高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 篇三

  一、养鸡技术培训:鸡场内要按NY5043《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合理配置技术及生产管理人员,所有人员要一律实行凭证(培训证)上岗制度。场方要定期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无公害食品生产管理知识等的继续培训教育,切实提高人员素质。

  二、鸡舍清理和准备:鸡场采取“全进全出”制,当一栋蛋鸡转群淘汰后,应先将鸡舍内所有设备(包括粪便、病残鸡及各种用具等)清理出去,然后将鸡舍及设备等冲洗消毒干净。空舍14天后,再将所有干净用具放到鸡舍中,按要求摆放好,将喂料设备和饮水设备安装妥当。对自动饮水系统(包括过滤器、水箱和水线等),采用碘酊、百毒杀、氯制剂等浸泡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待用。

  三、接雏:鸡场在接雏前2天,要给育雏舍加温,使温度达到33-35℃,然后将饮水器灌满水,水中可加3%葡萄糖。雏鸡到来后,先供饮水,2小时后开始供喂料。

  四、温度控制:鸡舍内第1周温度要保持在33-35℃,以后每周可下降2-3℃,21天以后温度控制在20℃左右。鸡舍确切温度要视鸡群活动情况而定,降温过程不要太快,以免雏鸡受凉刺激,日夜温差变化要控制在1℃内。

  五、通风:要确保鸡场内经常通风换气,除去有害气体。冬季严禁用煤炉取暖,以防引起一氧化碳中毒。通风要做到循序渐进,窗户在早、晚凉时小敞,中午热时大敞;有风时小敞,无风时大敞。当进入鸡舍,感觉气味刺鼻时,要及时敞开通风,同时注意保证室内温度。饲养前期要做到以保温为主,兼顾通风;后期以通风为主,兼顾保温。

  六、湿度:鸡场进雏后前7天要经常带鸡消毒或洒水以提高湿度,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0%左右。8天以后尽量保持鸡舍干燥,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冬季,当空气过度干燥时,要通过喷雾消毒增加湿度。

  七、密度:在育雏前期饲养密度可大些,随着鸡的生长,要经常扩群,确保鸡群能够活动。一般1日龄,50只/平方米;20日龄,30只/平方米;40日龄,8只/平方米;120日龄,集中上笼(三层全阶梯式标准蛋鸡笼)饲养。

  八、饲喂:鸡场内使用的饲料要确保符合NY504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饲料准则》的要求,饲料中可以拌入多种维生素类添加剂,但不允许额外添加药物或药物饲料添加剂。特殊情况下,添加的药物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必须符合NY5040《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要求。在产蛋期内,严格执行停药期,不得饲喂含药物及药物添加剂的饲料。鸡群喂料应根据需要确定,确保饲料新鲜、卫生。饲养人员日常要随时清除散落的饲料和喂料系统中的垫料等,不得给鸡群饲喂发霉、变质、生虫的饲料等。

  九、饮水:鸡场要全部采用循环式自由供饮水系统。前10天供饮温水,水温为18-20℃。饲养人员每日要刷洗、消毒饮水设备,所用消毒剂要选择百毒杀、漂白粉、卤素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的消毒药。消毒完后用清水全面冲洗饮水设备。饮水中可以适当添加葡萄糖或电解质多维素类添加剂,不能添加药物和药物饲料添加剂,特定情况下添加的药物饲料和药物添加剂必须符合NY5040《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要求。

  十、光照控制:鸡舍前30天采用24小时光照,以后每天光照23小时。光照强度:前30天光照强度为20勒克斯或5.4瓦/平方米,30天后可通过减少灯泡功率或数量,将光照强度减至2.5-5勒克斯或6-1.2瓦/平方米。要尽量选用多个低功率灯泡,以保证光照均匀,还要定期进行光照强度检测。

  十一、日常管理:饲养管理人员每天要例行“六查一处”:一查卫生,看鸡舍内外脏乱情况;二查通风,看鸡场内通风状况;三查消毒,检查消毒池和消毒盆中的消毒液,以免过期失效;四查鸡群动态,看鸡的精神、采食等是否正常;五查喂料,看饲料新鲜度等;六查产蛋,检查蛋的大小、色泽等;一处,即及时对病死、淘汰鸡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二、病死鸡处理:当鸡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要依据《动物防疫法》采取以下措施:及时报驻场官方兽医确诊,并按规定向所在地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如确诊发生高致病性疫病时,要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鸡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新城疫、结核等疫病时,要对鸡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其病死鸡或淘汰鸡的尸体等在官方兽医监督下,按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要求作无害化处理,并对鸡舍及有关场地、用具等进行严格的消毒。

  十三、疾病治疗:鸡群发生疾病需进行治疗时,应在兽医技术人员指导下,选用符合NY5040《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中所规定的治疗用药。特别在产蛋期,严禁随意或加大剂量滥用药物,造成药残超标,影响鸡蛋产品的质量安全。

  十四、蛋鸡淘汰:淘汰蛋鸡在出售前6小时停喂饲料,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办理产地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凭《产地检疫证》上市交易;不合格的,及时予以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传出。运输车辆要做到洁净,无鸡粪或化学品遗弃物等,凭《动物检疫证明》和《运载工具消毒证明》运输。

  十五、日常记录:鸡场内要建立完善相应的档案记录制度,对鸡场的`进雏日期、进雏数量、来源,生产性能,饲养员,每日的生产记录,如日期、日龄、死亡数、死亡原因、存笼数、温度、湿度、防检疫、免疫、消毒、用药,饲料及添加剂名称,喂料量,鸡群健康状况,产蛋日期、数量、质量,出售日期、数量和购买单位等全程情况(数据),及时准确地记入档案中。记录档案要统一存档保存两年以上。养鸡场的饲养管理制度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 篇四

  1.禽场及孵化场工作人员不许在场外及自己家中饲养家禽和从事与养禽有关的业务,养禽场工作人员所需的蛋和肉产品,必须经检疫无病并由本场供应。

  2.防止人员、来访客、饲养用具和杂物传播疾病。对于易从外界带来病原体的媒介物(包括工作人员、推销员、买蛋商、运送工人和来访客等),都应严加管理和监督。每次进入生产区前应冲洗、消毒、更换衣帽鞋等。所有的一切用具和运输工具都须经严格冲洗消毒后,才能进入禽场和禽舍。兽医人员使用的各种诊疗器械,必须经高压消毒后,才可进入禽舍内使用。垫料要经阳光曝晒后或经消毒药熏蒸后使用。

  3.实行专业化生产和全进全出。在条件允许时,最好实行专业化生产。有条件的可分为育雏场、成年蛋禽场、孵化场、种禽场等,更要避免畜、禽混养。如育雏场仅饲养1~49日龄的小雏,或1~120日龄的禽,而成年禽场则全是120日龄以上的成年禽,这样避免了成年禽的病传染给幼雏。

  最普遍的做法是采用整栋禽舍的全进全出制饲养。即一批禽出舍后,禽舍经冲洗消毒-火焰烧灼消毒-喷雾消毒-熏蒸消毒等彻底的消毒程序后,再空置1~2周,然后引进下一批禽。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疫病的发生。因为许多疫病发生和中止有一个较固定周期,采用“全进全出”就不会给疫病以接力感染的机会。

  4.定期对禽舍、孵化室及禽群进行喷雾消毒,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带禽消毒。及时清理垫料和粪便,保持清洁卫生。

  5.提供和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避免和减轻应激反应。禽舍要通风良好、风速宜小、光照能控制,禽舍和禽笼结构要合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保持禽舍空气新鲜。要避免过分拥挤、频繁捕捉、转群、断喙、免疫接种和突然声响等应激因素的危害。

  6.合理处理淘汰的病禽和死禽。对于淘汰的病禽应及时送往指定的屠宰场急宰,在兽医监督下加工处理。死禽充分焚烧或深埋,粪便和垫料等运送指定地点做生物热等无害化处理。

  7.配合做好杀虫灭鼠,否则消毒工作会事倍功半。蚊、蝇、蠓、蚋、虱和老鼠,是很多病的传播媒介。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孳生地、杀灭体外寄生虫,经常捕捉老鼠,场内禁养犬、猫等,防止飞鸟进入场内等。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 篇五

  1、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太湖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特指定本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畜禽防疫卫生条例。

  二、阻断病源的传入和传播

  1、鸡场出入口,设消毒池,池内保持有效消毒液(使用:2%烧碱)。保证进出人员及车辆消毒工作。

  2、外来人员未经负责人或兽医部门同意不得进入生产区。

  3、任何其它禽及其禽产品不得带入生产区。

  4、饲养员每天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不得在不同鸡群间串门。

  5、生产区一周消毒一次,工作区和周围环境两周彻底消毒一次。

  6、任何外来人员在得到批准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进入前必须更衣、消毒,紫外线下照射10分钟,穿全封闭一次行工作服在技术员的陪同下进入。

  7、场内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疗鸡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

  8、生产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生产区,在生产区穿工作服和胶靴,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2、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1、生活区的垃圾具备防护措施,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2、养殖用具每天清洗一次,保持干净。

  3、外来人员不得随时进入养殖区。

  4、发现局部发生疫病时,养殖用具食料槽,饮水槽专用,并进行消毒,做好发病食料槽,饮水槽的有效隔离。

  5、病、死鸡当天烧毁或深埋,用过的药品外包装等统一放置并定期销毁。

  6、购进的鸡苗经过检疫,防止病原体传入。

  7、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和疾病防疫药品投放。

  3、药物管理制度

  1、建立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药品的品名、剂量、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

  2、药品的质量验收:包括药品外观性质检查、药品内外包装及标识的检查,主要内容有:品名、规格、主要成分、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3、搬运、装卸药品时应轻拿轻放、严格按照药品外包装标志要求堆放和采取措施。

  4、药品仓库专仓专用、专人专管。在仓库内不得堆放其他杂物,特别是易燃易爆物品。药品按剂量或用途及储存要求分类存放,陈列药品的货柜或厨子应保持清洁和干燥。地面必须保持整洁,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

  5、药品出库应开《药品领用记录》,详细填写品种、剂型、规格、数量、使用日期、使用人员、何处使用,需在技术员指导下使用,并做好记录,严格遵守停药期。

  6、不向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销售单位购买鸡用药物,用药标签和说明书符合农业部规定的要求,不购进禁用药、无批准文号、无成分的药品。

  7、用药施行处方管理制度,处方内容包括:用药名称、剂量、使用方法、使用频率、用药目的,处方需经过监督员签字审核,确保不使用禁用药和不明成分的药物,领药者凭用药

处方领药使用。

  2、有机料管理制度

  1、有机饲料需来自无农药全生态的农家生产的玉米、水稻、黄豆等以及有机茶园里的蚯蚓等天然虫子。

  2、有机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

  3、有机饲料进仓应由采购人员与仓库管理员当面交接,并填写入库单,仓管员还必须清点进仓有机饲料数量及质量。

  4、仓管员应保持有仓库的卫生。库内禁止放置任何药品和有害物质,有机饲料必须隔墙离地分品种存放。

  5、建立有有机饲料进出仓库记录,详细记录每天进出仓情况。

  6、有机饲料调配应由技术员根据实际情况配制和投量。

  7、调配间、搅拌机及用具应保持清洁,做到不定时的消毒,调配间禁止放置有害物品。

  3、养殖用具管理制度

  为保障养殖顺利进行,安全生产,特建立如下管理制度,希望全体养殖人员遵守执行。

  1、不准喝酒、不准打架斗殴、不准拉帮结派,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直至开除。

  2、吸烟应远离易燃物品,同时不影响工作,不影响环境卫生。

  3、服从领导指挥,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4、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对每位员工提出的好建议进行鼓励并奖励。

  5、保持养殖场环境卫生,不许将死鸡、生活垃圾乱扔,应采取措施,死鸡要深埋或焚毁,生活垃圾要选好地址统一堆放,定期销毁。

  6、保持水槽,鸡舍清洁,工具摆放有序。

  7、养殖场物品实行个人负责制,注意保管、保养,丢失按价赔偿。如因丢失影响生产,另行处罚。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 篇六

  一、防疫管理制度:

  1、坚持“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2、养殖场应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审批并验收合格,颁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3、规模养殖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认真组织做好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工作。

  4、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

  5、规模养殖场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

  6、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畜(禽)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畜(禽)。畜(禽)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二、卫生消毒制度:

  1、养殖场内禁止外界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养殖场大门口设消毒池,每周更换消毒药物,饲料和排泄物运输车辆进出必须走消毒池;

  2、养殖场消毒更衣室内安装紫外线灯或其它消毒设备,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紫外线灯等消毒15分钟以上,更换鞋和衣帽,方可进入生产区。

  3、搞好场区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生产垃圾,粪便、垫草等要堆放到指定地点堆积发酵。

  4、生产区每周应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特殊情况下增加消毒次数,选用烧碱、复合酚、氯制剂等药物进行喷雾消毒,每月更换一次消毒药物。

  5、医疗器械(注射器、针头、手术剪等)用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

  6、饲养人员和工作人员要勤换、勤洗工作服,胶鞋等。饲养用具要做到专栏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7、凡是患病死亡或不明原因死亡动物均不准销售和食用,必须深埋或焚烧处理。

  8、发生疫情时,按有关部门的技术要求做好无害化处理。

  三、免疫制度:

  1、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2、使用的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破损或物理性状改变的严禁使用。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4、防疫器械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更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免疫反应时要及时救治。

  5、每次免疫要做好登记工作,注明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疫苗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鸡场饲养管理制度(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