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经典3篇)

时间:2014-04-07 04:47: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篇一

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与挑战

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为广大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责任。而医用耗材作为医疗机构必备的物资之一,对卫生院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不仅是卫生院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也是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患权益的重要举措。

首先,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医疗行为。医用耗材的使用涉及到医疗人员的行为,如果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就容易导致医疗人员的滥用、浪费甚至虐待患者的行为。而通过建立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医疗人员在使用医用耗材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他们的行为,确保医用耗材的合理使用,并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权益。

其次,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医用耗材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如果医用耗材管理不当,可能导致耗材过期、变质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医疗服务的效果和安全性。而通过建立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医用耗材的采购、入库、发放、使用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医用耗材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建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人员培训和监督的问题。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医务人员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但是目前许多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在这方面的培训和教育相对不足,导致管理制度的执行存在困难。其次是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医用耗材管理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系统支持,就难以实现对医用耗材的全程追溯和监控。

针对以上挑战,卫生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完善医用耗材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意识,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医用耗材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医用耗材的全程追溯和监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最后,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机制,对医用耗材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地和执行。

综上所述,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患权益,还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和监督评估等措施,可以克服这些挑战,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医用耗材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篇二

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实施与效果

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的管理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和医患关系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实施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对于卫生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用耗材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建立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用耗材的采购、入库、发放、使用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医用耗材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加强对医用耗材的监控和追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医疗行为。医用耗材的使用涉及到医疗人员的行为,如果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就容易导致医疗人员的滥用、浪费甚至虐待患者的行为。通过建立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医疗人员在使用医用耗材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他们的行为,确保医用耗材的合理使用,并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权益。

然而,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实施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人员培训和意识问题。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医务人员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但是目前许多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在这方面的培训和教育相对不足,导致管理制度的执行存在困难。其次是信息化建设问题。医用耗材管理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系统支持,就难以实现对医用耗材的全程追溯和监控。

针对以上问题,卫生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实施。首先,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意识,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医用耗材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医用耗材的全程追溯和监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最后,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机制,对医用耗材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地和执行。

综上所述,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但也面临人员培训和意识、信息化建设等问题。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和监督评估等措施,可以推进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医用耗材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和医患关系。

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篇三

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保证医用耗材的质量,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卫规财发〔20xx〕208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医用耗材,是指应具有医疗器械注册证或"消"字号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用消耗品和试剂。

  第三条、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主体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第四条、本办法适

用于县及县以上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耗材生产或经营配送企业,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中介代理服务机构及其他经办机构。

  第五条、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应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六条、浙江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由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纠风、价格、劳动保障、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参与。

  第七条、成立浙江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省协调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省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协调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负责省协调小组日常事务和监督管理工作。省协调小组办公室应根据工作需要,分设若干工作小组。

  第八条、省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审定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制度和规范;

  (二)审定和调整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目录;

  (三)协调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省协调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制度和规范草案;

  (二)拟定和提出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目录草案;

  (三)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制定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监督管理办法,协调有关部门对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监督管理;

  (四)受理有关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检举、投诉和控告;

  (五)完成省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各设区的市应根据当地采购工作实际,成立市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

  第十一条、省级和设区的市应成立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办公室(以下简称采购办)。采购办由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代表组成。采购办的主任单位由医疗卫生机构民-主推荐或协调小组指定产生。

  第十二条、采购办的主要职责是:

  (一)起草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制度和规范草案;

  (二)提出本级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目录的建议和草案;

  (三)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相关信息;

  (四)负责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

  (五)完成省或设区的市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采购方式和目录管理

  第十三条、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以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集中限价采购,以及国家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进行。

  第十四条、省协调小组按照先易后难、分期分批、逐步完善的原则制定、调整和颁布全省范围的省级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目录。各设区的市协调小组负责制定、调整和颁布本行政区域除省级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目录外的市级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目录,并报省协调小组备案。

  第十五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医用耗材纳入省级集中采购目录:

  (一)临床应用普遍、采购批量和金额大、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医用耗材;

  (二)价格比较稳定、采购单价金额大且符合集中限价采购方式的医用耗材;

  (三)临床应用技术风险高、采购单价金额大的医用耗材;

  (四)省协调小组确定的应实行集中采购的其他医用耗材。

  第十六条、未列入省级集中采购目录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其他医用耗材纳入市级或省级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采购目录:

  (一)省级集中采购目录外且符合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二款规定的医用耗材;

  (二)采购单价金额较大的医用耗材;

  (三)省协调小组认定的应由市级或省级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采购的,或市协调小组确定的应实行集中采购的其他医用耗材。

  第十七条、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医用耗材,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另行采购。对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医用耗材,医疗卫生机构可以自主选择采购,也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联合集中采购。医疗卫生机构因临床科研特殊需要,须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类别但其产品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医用耗材,由医疗卫生机构提出申请,经省或设区的市采购办按程序审核同意以后,在提出申请的医疗卫生机构内限时限量采购。

  第十八条、非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向所在区域采购办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可参加所在区域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

  第十九条、纳入省级集中采购目录的医用耗材实行医疗卫生机构最高销售价格政策。省协调小组综合考虑本省医疗卫生机构历史采购(中标)价格、销售价格,周边省(市)采购(中标)价格、销售价格,以及产品等级类别、医疗卫生机构使用情况确定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最高销售价格,并向社会公布。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创造条件,在最高销售价格内降低价格,让利患者。其他医用耗材仍按现行作价办法作价销售。

  第四章、采购与信息管理

  第二十条、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应通过相应的平台实施。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应符合省级有关部门制定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利用第三方平台的,应按照中介服务代理机构遴选办法的有关规定产生。中介服务代理机构的服务费用应符合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纳入省级集中采购目录的医用耗材应在省级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交易。纳入市级集中采购目录的医用耗材应在市级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交易;暂不具备条、件的,可逐步过渡到市级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交易。市级平台由各设区的市协调小组按有关规定确定。

  第二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耗材生产或经营配送企业,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中介代理服务机构及其他经办机构应按省协调小组的规定和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报送有关信息。

  第二十三条、纳入省级集中采购目录的医用耗材的相关信息,由省级统一交易平台提供人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报送。纳入市级或省级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采购目录的医用耗材的相关信息,由市级或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统一交易平台提供人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报送,并抄送省协调小组办公室。

  未纳入集中采购的医用耗材的相关信息,由医疗卫生机构按隶属关系分别报送省、市采购办,由采购办汇总后分别报送省、市协调小组办公室。

  第二十四条、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相关信息,应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分别由省、市协调小组或其授权机构发布。

  省、市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应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交换,促进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

  第五章、专家管理

  第二十五条、建立全省统一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专家库。专家库的建设应遵循统一建设、分级使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政府现有的专家库,体现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的特点,满足采购、使用和管理的需要。

  第二十六条、专家库应由临床应用、医用耗材管理、临床工程技术、财务核算等方面的专家,以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专家组成。

  第二十七条、纳入专家库的专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廉洁奉公,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二)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能够体现本专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要求,以及省协调小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八条、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专家的抽取与使用应在协调小组办公室或公证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专家应从全省统一建立的专家库中,按照采购项目的特点和工作需要,以及专家的专业方向、业务特长、区域分布等因素,以一定比例分层次随机抽取。

  第二十九条、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影响专家独立履行职责。

  第三十条、建立、健全专家培训教育、考核评估、动态调整和保守秘密等制度,完善专家利益回避、独立履职和责任承担等机制。

  笫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对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监督,实行省市协调小组负责牵头,监察机关和政府纠风机构与卫生、价格、劳动保障、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联合监督工作机制。

  第三十二条、负责对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进行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应当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社会监督。

  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有权按照国家规定的途径和方式,向负责对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进行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客观、真实、准确的反映情况。

  第三十三条、省和设区的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查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过程中各方当事人的违规行为,建立对监督对象违规行为的登记和通报等制度。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以往本省制定的医用耗材采购的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国家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各设区的市协调小组应依照本办法,制定本区域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省卫生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卫生院医用耗材管理制度(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