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个人事迹【推荐4篇】

时间:2011-01-02 04:47: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个人事迹 篇一

刘伯明,一位普通的农民工,他的个人事迹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刘伯明在家乡安徽省池州市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努力,反而用自己的勤劳和努力改变了命运。

刘伯明从小就懂得家庭的艰辛,他的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家里条件十分拮据。他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勤劳努力,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于是,他辍学了,到外地打工,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梦想。

刘伯明的打工生活并不容易,他经历了酷暑和严寒,忍受了辛苦和疲惫。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每天都会拼命工作,不辞辛劳地做好手头的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刘伯明终于积攒了一些钱,他决定回家乡自己创业。他开始种植蔬菜,努力经营自己的农田。虽然刚开始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刘伯明并没有气馁,他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最终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他的农田逐渐扩大,他的收入也逐渐增加。

然而,刘伯明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心系家乡,关注着身边的贫困人群。他知道自己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帮助,所以他决定回报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捐资助学,资助那些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他资助建设农田,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刘伯明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他成为了当地的慈善明星。

刘伯明的个人事迹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力量。他用自己的勤劳和努力改变了命运,同时也不忘回报社会。他的事迹教育着我们,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够改变自己和身边的世界。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只要有信念,就能够创造奇迹。刘伯明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的事迹却让我们为之感动,他的故事将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

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个人事迹 篇二

刘伯明,一位普通的农民工,他的个人事迹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刘伯明在家乡安徽省池州市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努力,反而用自己的勤劳和努力改变了命运。

刘伯明的事迹主要体现在他对家乡的贡献上。他回到家乡后,积极投身农田建设,通过种植蔬菜改善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他的成功不仅仅局限于个人,他还带动了周边农民一起努力,一起致富。他在家乡建立了一个种植合作社,帮助更多的农民改善生活。

除了自己的农田,刘伯明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家乡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帮助修建了道路,改善了交通条件;他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资助建设农田,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他成为了当地的慈善明星。

刘伯明的事迹不仅仅在家乡产生了影响,他的故事也被广为传播,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榜样。他的励志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他的行为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够改变自己和身边的世界。

刘伯明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的事迹却让我们为之感动。他用自己的勤劳和努力改变了命运,同时也不忘回报社会。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创造奇迹,只要我们肯努力,肯付出,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刘伯明的事迹将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个人事迹 篇三

  刘伯明,籍贯黑龙江依安,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9月17日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9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刘伯明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备份乘组。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18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正师职,少将军衔。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7月4日,航天员刘伯明出舱。8月20日,航天员刘伯明第二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刘伯明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个人事迹 篇四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踏在了深邃无垠的宇宙星空上,他们的问候传来时给中国人的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这是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致敬航天英雄刘伯明的颁奖词。

  时至今日,五十五岁的刘伯明已经两度肩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向太空征战,而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的他为国家在航天领域立下了汗马功劳。

  哪怕是刘伯明的家人都想不到。曾经那个一度辍学去打工的刘伯明如今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骄傲,甚至得到了被国家领导人亲自颁发证书的殊荣。

  短短十几

年的改变,竟然变化如此之大,那么当年的刘伯明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又因为什么事情让他进入了航天事业呢?

  刘伯明与航天英雄。

  1985年,一位英俊秀气的青年从教室自信满满地走了出来,而后被通知已经通过招飞体检的青年又参加了文化课的考试,最终这位青年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从家乡齐齐哈尔来到了长春空军飞行学院。

  这位青年就是刘伯明,刘伯明面对前来送行的老师和父母深深鞠了一躬,因为没有他们的支持自己也不可能通过飞行员的考试。

  刘伯明的高中老师张福林这次也亲自赶过来送刘伯明,他一直非常喜欢刘伯明这个聪明努力的学生,这次刘伯明通过录取后第一时间就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

  刘伯明在高中时期非常聪明,也非常懂礼貌,几乎教过他的老师都会喜欢上这个安静踏实又努力的孩子。

  临走前张福林对刘伯明说道“继续努力,按照你高中时期的精气神来继续坚持,以后一定没问题,如果感觉自己有进步就给我写信,退步就不用了啊”。

  在老师带着深切的希望和打破离别的幽默之下,在场的人都开怀大笑,而刘伯明也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之中坚定地踏入了学校,以后的每年只要刘伯明获得了好成绩都会给老师张福林写信告知。

  “他的信每次都挺长,有时候会跟我说训练上的事情,感觉每次都很累,但是只要提到这个他都会接一句说老师,我能吃这个苦,请老师放心这种话”

  作为高中班主任的张福林其实非常看好自己这个看了三年的学生。

  每次张福林收到刘伯明的信件回到家中总是第一时间来读信,信中的刘伯明会把近期发生的事情和自己面对学业的困扰都告诉他的老师,张福林每次读完信都会既心疼又希望刘伯明能够坚持下来。

  因为作为刘伯明的老师,他非常清楚这对于刘伯明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

  所以每次给刘伯明的回信中张福林都会想办法开解他,跟他说一些最近发生的事情和家乡的变化,包括每次都会鼓励刘伯明。

  在张福林的心里,他是相信刘伯明的,因为高中时期的刘伯明一直都是一个能吃苦又踏实的好学生,所以他希望刘伯明能把握这次机会。

  两人的信件来往持续了整整四年,这份简单却又浓厚的师生之情陪伴了刘伯明整个大学生涯,对他来说这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家人师友亲切地期盼,所以刘伯明非常重视也非常努力做好自己的学业。

  刘伯明在学校每天早上都要进行一万米的晨练,刚开始的他很难跑下来,但是每次都是咬着牙坚持下去,后来慢慢适应之后的刘伯明每天早上不跑还感觉不习惯。

  刘伯明的父亲刘志生曾经在北京亲眼见到了儿子真实的训练是怎样的,“坐在一个高空上面,那个椅子会来回旋转,然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甚至要一整天头朝下睡在一张斜的床上”。

  刘父每次提起儿子的训练都是一脸的无奈和心疼。

  因为刘伯明优异的成绩让他先后在牡丹江机场和锦州飞行大队中表现得非常出色,而后在1991年刘伯明开始执行单独飞行任务,包括单独驾驶当时国家最新型的战斗机歼八,这是对他新的`考验,也是对他的信任。

  1998年,刘伯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与翟志刚等人一同被挑选为我国的第一批航天员,航天员与飞行员虽然都在空中作业,但是二者的区别和难度还是相差非常大的。

  来到了新环境的刘伯明很快就适应了新的训练,因为要去外太空完成任务,这对航天员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要求,但是刘伯明重新拿出了之前那股努力劲儿,硬是咬牙挺了过来,在2005年还被选为神舟六号的备用员。

  直到2008年,刘伯明执行了神舟七号的飞行任务,与他一同前去的还有航天英雄翟志刚和景海鹏,顺利完成任务并成功着陆的刘伯明三人被当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了“英雄航天员”的荣誉称号。

  这也是刘伯明首次真正执行飞行任务,而后被送到学校学习之后的刘伯明攻读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在今年的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人员名单上,刘伯明以五十五的年龄成功入选。

  谁能想到以四十岁的年龄还能将博士学位攻读下来,谁能想到以五十岁的年龄还能成功入选艰巨危险的航天任务,谁能想到这样的刘伯明曾经还有一段辍学打工的故事。

  刘伯明的辍学打工路

  1966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个小村子里,刘伯明出生了,而后几年中他的兄弟姐妹们也都陆陆续续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刘伯明在家中排名老二,他的上面有个哥哥。

  其实那个年代的农民生活非常不容易,因为家里的小孩太多,而且家长们都需要出去干农活或者打工,所以几乎很少有时间来管他们,家里的小孩子都是哥哥姐姐们带大的。

  刘伯明作为二哥所以需要每天照顾好自己的弟弟妹妹,替父母分担一些压力,因为从小刘伯明就要承担家庭的责任,这也导致了刘伯明从小就养成了拥有责任感的好习惯。

  “那个时候我跟他母亲很忙,我们每天都是早早地就出去了,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来,所以家里的事情都是他(刘伯明)来做,包括照顾这些弟弟妹妹们”。

  刘伯明不只是懂事,在学习成绩上也是名列前茅,虽然平时刘伯明都会跟随小伙伴一起疯玩,小伙伴包括家长都说在家没见过他学习,但是刘伯明依然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这对这个家庭来说既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

  起初刚进入高中的刘伯明非常好学,并且勤奋懂礼貌的他被很多老师认可,但是随着冬天的到来,刘伯明每天都要步行很远的路程才能走到学校,“有一次我半夜起来,突然听到家门响了,我还以为有小偷过来了,没想到是他刚从学校回来”,刘父这样说到。

  心疼儿子每天这样辛苦的刘父于是咬牙给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虽然是二手的,但是也花了他一百多元钱,这笔钱对当时的刘家来说还是不小的数字。

  可是随着弟弟妹妹们的长大,家里的花销也越来越大,刘伯明每次回到家中都能看到父亲蹲在门口一直抽烟,而眉头也紧紧地皱在一起。

  父亲要供这么多孩子上学实在是负担不起,刘伯明是明白家里的情况的,白天上课的刘伯明每次想到父亲皱到一起的眉头都忍不住心酸。

  于是经过了思考的刘伯明决定—辍学,把上学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们,1984年,正值高一的刘伯明从学校辍学后,决定去当地的一家瓦砖厂当小工,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

  当刘伯明来到厂子里,厂子的负责人看到刘伯明又瘦又小就不同意让他来工作,可在刘伯明的苦苦地哀求和保证下,厂子的负责人也心软了,便同意留下他。

  这件事被刘父知道非常震怒,但是又无奈儿子已经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刘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儿子装出一脸无事的样子跟他说辍学了。

  其实他知道儿子有多渴望上学,是他实在没有能力啊,每次想到这里刘父都会泪流满面,心疼儿子的懂事。

  然而他也知道瓦砖厂的工作不好做,连他有时候都觉得难熬,但是刘伯明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

  可每次想到自己聪明伶俐的儿子没有坐在教室里读书,而是正用他小小的身躯为这个家努力地扛东西时,刘父总是控制不住情绪。

  后来是刘伯明的老师张福林知道这件事后,决定前去家中亲自劝说刘伯明,而刘伯明在体验过后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所以刘伯明在老师等人的帮助下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学习,直到1985年,此时按照刘伯明的成绩是足以考上一个好大学的,但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刘伯明背着家人偷偷报名了飞行学院,只为可以省下学费。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刘伯明的老师和父母亲自去送刘伯明报到,而这也是刘伯明从“辍学”到成为一名飞行员的经历。

  如今的刘伯明已经成为了航天英雄,成为了我们国家的骄傲,刘伯明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在每次人生的选择中都能牢牢把握住了每次机会,加上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最终摆脱了命运。

感动中国人物刘伯明个人事迹【推荐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