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烟控烟管理制度(实用6篇)

时间:2011-07-06 04:48: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禁烟控烟管理制度 篇一

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禁烟控烟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减少烟草危害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这些管理制度旨在限制烟草制品的销售和使用,并提供禁烟的公共场所。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公众的健康。吸烟被公认为一种有害健康的行为,吸烟会释放大量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吸烟不仅会导致吸烟者本人患上各种疾病,如肺癌、心脏病等,还会对吸烟者的家人和周围的人造成二手烟危害。据统计,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因吸烟而死亡,这个数字令人震惊。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吸烟者的数量,从而降低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公众的健康。

其次,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在于减少烟草危害。烟草是一种可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农作物,它的种植和销售给农民和烟草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然而,烟草的种植和销售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如烟草烟雾污染、烟草依赖性等。烟草烟雾污染不仅会影响吸烟者的健康,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空气、水源和土壤产生负面影响。另外,烟草依赖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吸烟成瘾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限制烟草的种植和销售,减少烟草危害,促进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不容忽视。它能够保护公众的健康,减少烟草危害,为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实施,加大力度推动禁烟控烟工作,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健康、洁净的生活环境。

禁烟控烟管理制度 篇二

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挑战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不断加深,禁烟控烟管理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施。然而,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落实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落实面临着法律执行的挑战。尽管各国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限制烟草销售和使用,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商家或个人对禁烟控烟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漏洞和不合理的规定。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或执法部门对禁烟控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法力度。这些问题导致一些地区的禁烟控烟工作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落实面临着烟草行业的挑战。烟草行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到烟草种植、烟草制造、烟草销售等多个环节,具有强大的经济利益和影响力。一些烟草公司和利益集团会利用各种手段来阻挠和干扰禁烟控烟工作的进行,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可能通过贿赂、游说、广告宣传等方式来干扰政府和社会对禁烟控烟的决策和行动,给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落实带来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禁烟控烟管理制度的落实面临着法律执行和烟草行业的挑战。为了有效地推进禁烟控烟工作,我们需要加强对禁烟控烟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各界对禁烟控烟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烟草行业的监管和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烟草行业的不良影响。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落实禁烟控烟管理制度,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禁烟控烟管理制度 篇三

  为加强公司的防火安全,提高公司员工防火安全意识,确保公司财产和人身安全,创建企业文明生产环境,特制定本规定。

  一、禁烟范围:

  1、公司内公共场所、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禁止吸烟;

  2、各车间除吸烟区外的所有区域禁止吸烟;

  3、办公楼所有办公室、会议室、厕所、楼梯、过道等区域禁止吸烟;

  4、食堂、厕所及走廊禁止吸烟;

  5、有重要客人时,会议室经批准后方可吸烟;

  6、车间、办公楼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固定吸烟点,。

  二、

禁烟对象:

  1、公司所有员工;

  2、进入公司的外来人员。

  三、

管理职责:

  (一)管理部

  1、负责本管理规定的制定和监督实施;

  2、负责对违规人员(部门)的处理。

  (二)保安公司

  1、保安公司负责公司内公共场所、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的禁烟管理;

  2、保安人员负责对上述区域进行不定期巡查,发现违规行为,有权依照本规定进行制止和处理(通知管理部开具处罚单)。

  (三)各部门

  1、各部门(单位)主管领导,为本部门(单位)禁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责任区的禁烟管理,发现违规行为,有权依照本规定进行制止和处理(通知管理部开具处罚单)。

  (四)总经办

  总经办负责会议室,各办公楼、厕所、楼梯、过道,食堂及走廊等除保安公司和各部门负责以外的公共区域的禁烟管理;发现违规行为,有权依照本规定进行制止和处理(通知管理部开具处罚单)。

  四、处罚条例:

  1、凡发现在禁止吸烟场所、区域内吸烟者,第一次罚款20元,以后再发现加倍处罚(第一次20元,第二次40元,第三次80元)。

  2、违规吸烟,不服从管理,态度恶劣者,另外罚款50元;情节严重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罚款100元、全公司通报批评、停职检查、留厂查看、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

  3、凡在各部门(单位)禁止吸烟的责任区内发现烟头、烟盒,对责任区的部门(单位),每次每个罚款10元。发现3次以上,对部门(单位)的第一责任人罚款50元。发现5次以上,对部门(单位)的第一责任人罚款100元,并进行全公司通报批评。

  4、凡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道路、广场,办公楼走廊、过道,会议室等公共区域发现烟头、烟盒,对保安公司或总经办,每次每个罚款10元。

  5、对违规者给予罚款处理的,由各管理口开具罚款通知单,被罚者将罚款交到财务部。三天内不交的,在其工资中加倍扣除。

  6、对部门(单位)给予罚款处理的,由管理部开具罚款通知单,在部门(单位)第一责任人的工资中扣除。

  五、

附则

  1、本规定从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地方,按本规定执行。执行以后公司如有新的规定另行通知。

  2、本规定的解释权归管理部。

禁烟控烟管理制度 篇四

  第一条为了控制吸烟,减少和消除烟草烟雾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环境,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以下简称“控烟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指的“吸烟”指吸入、呼出烟草的烟雾,以及持有点燃的烟草制品的行为。

  第三条控制吸烟工作,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单位负责、限定场所、分类管理、个人自律、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温岭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控制吸烟工作。组织开展控制吸烟工作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温岭市卫生健康局是本市控烟工作的主管部门,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配合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控制吸烟工作。

  第五条控制吸烟工作的监督管理按照以下规定实施:

  (一)教育部门负责对各类学校、培训机构、托幼机构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加强烟草烟雾危害健康教育;

  (二)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部门、公安机关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文化、文物保护、体育、旅游、娱乐、健身、网吧及其职责范围内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三)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对公共交通工具及其有关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四)商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商场(店)、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场所、食品生产经营的控烟工作以及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进行监督管理;

  (五)民政部门负责对全市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单位(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对公园、园林绿化等市政公共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七)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对医疗卫生等机构及其他法定公共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八)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应当做好其管辖区域内控烟工作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

  第六条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自觉维护法规制度权威,自觉维护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

  第七条鼓励创建无烟单位和全面无烟环境,并将控制吸烟工作作为文明单位评价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八条鼓励志愿者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控制吸烟工作或者为控制吸烟工作提供支持。

  第九条每年5月31日所在星期为本市控制吸烟宣传周,集中开展烟草烟雾有害健康宣传活动。

  倡导烟草制品销售者在5月31日停止售烟一天,吸烟者停止吸烟一天。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公共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烟草烟雾有害健康的公益宣传活动。

  第十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控制吸烟场所分为禁止吸烟场所和限制吸烟场所。

  禁止吸烟场所实行全面禁烟,不允许设置吸烟室或者划定吸烟区。

  限制吸烟场所可以设置固定的吸烟室或者划定固定的吸烟区,场所内其他区域禁止吸烟。

  第十一条禁止吸烟场所包括:

  (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福利院、养老院、疗养院的室内区域;

  (二)托幼机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等供未成年人教育或者活动的室内、外区域;除本项所述场所之外的其他供成年人学习、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室内区域和室外教学区域;

  (三)金融、邮政、通讯企业的室内营业场所和书店、商场(店)、超市的室内区域;

  (四)影剧院、音乐厅、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陈列馆、展览馆、科技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老年文体娱乐活动场所的室内区域;

  (五)各类体育场馆、运动健身场所的室内区域和室外的观众坐席、比赛赛场区域;

  (六)各种公共场所电梯内区域;

  (七)客运公共汽车、长途汽车、电瓶车、出租汽车、轨道交通车辆、轮渡船、火车及其等候和售票的室内区域;

  (八)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室内区域;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

  第十二条限制吸烟场所包括:

  (一)各类餐厅、酒吧、咖啡厅、茶楼等餐饮服务的室内区域;

  (二)各类宾馆、酒店、旅馆、民宿、度假村等提供住宿休息服务场所的室内区域;

  (三)歌(舞)厅、洗浴场所、棋牌娱乐等公众休闲娱乐场所的室内区域。

  鼓励在限制吸烟场所设置无烟餐厅包厢、无烟客房、无烟楼层等无烟场所。

  第十三条限制吸烟场所设置的固定吸烟室或者划定的固定吸烟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二)设置有关吸烟设施和明显标识、引导标志,并在吸烟区(点)显著设置醒目的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标识或者图片;

  (三)与禁止吸烟场所有效分隔,并安装单独的通风、排风设施;

  (四)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和行人必经通道至少10米以上。

  第十四条控制吸烟场所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控烟工作。

  控制吸烟场所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应当履行下列管理义务:

  (一)建立控制吸烟的管理制度,设立控制吸烟劝导员,做好控制吸烟劝导、宣传教育;

  (二)在控制吸烟场所的出入口处及其他明显位置设置统一的禁止吸烟标识、警示语和举报、投诉电话;

  (三)在禁止吸烟场所不得放置与吸烟有关的器具,不得张贴、悬挂、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识和物品;

  (四)对在禁止吸烟场所和限制吸烟场所的非吸烟室或者非划定吸烟区吸烟的,应劝其停止吸烟或者离开该场所;对不听劝阻并扰乱公共秩序的,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在禁止吸烟场所和限制吸烟场所的非吸烟室或者非划定吸烟区的吸烟者立即停止吸烟,有权要求控制吸烟场所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履行禁止吸烟管理职责,对不履行管理职责的,可以举报和投诉。

  第十六条烟草制品销售者应当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设置吸烟有害健康和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的明显标识。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对难以判断购买者年龄的,烟草制品销售者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第十七条任何人不得在禁止吸烟场所和排队等候队伍中吸烟,自觉听从劝阻;在非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的,应当合理避让不吸烟者,不乱弹烟灰,不乱扔烟蒂。

  第十八条控制吸烟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符合标准的控制吸烟标识。禁烟警语和标识应当大而清晰,至少包括禁止吸烟的图形警示标识、警示语句、投诉举报的电话号码等内容。

  控制吸烟标志的制作与张贴要求,参照《台州市禁烟标识和警示语制作标准与张贴规范》执行。

  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自行印制符合规定的控制吸烟标识。

  第十九条在各类公务和大型公共活动中,参加人员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严禁使用或变相使用公款支付烟草消费开支。

  第二十条全市设置公开统一

的举报电话12345,将市民的举报和投诉按照执法分工,转给各相关控制吸烟监督管理部门。

  各控制吸烟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反馈投诉举报人。

  控制吸烟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不得阻碍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该场所履行控制吸烟的监督管理职责。

  第二十一条各控制吸烟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聘请志愿者担任控烟监督员,对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烟草制品销售限制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公共场所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烟草制品销售者应当予以配合。

  鼓励媒体、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烟草制品销售限制等工作的监督。

  第二十二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控制吸烟咨询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戒烟门诊,为吸烟者提供戒烟指导和治疗。

  第二十三条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对违反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公职人员,要给予批评教育,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对在禁止吸烟场所内吸烟,且不听劝阻,扰乱正常的经营、工作秩序,或者阻碍有关部门依法执行职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在其经营场所发现吸烟不予制止,或者未悬挂禁止吸烟标识的,由公安机关、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烟草制品销售者未在售烟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吸烟有害健康和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的标识的,由相关监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七条乱扔烟蒂的,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依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对吸烟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xx年5月31日起施行。

禁烟控烟管理制度 篇五

  第一条 为了控制烟草危害,保障公民身心健康,维护公共场所无烟环境,依据爱国卫生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全体干部职工要自觉遵守本制度,不得在禁烟场所吸烟。

  第三条 本单位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包括:

  (一)机关各科室、公共办公室和会议室;

  (二)机关所有档案资料室;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禁止吸烟场所。

  第四条 凡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应设有明显禁烟标志,不设置任何吸烟器具,不设附有烟草广告的标志和物品。

  第五条 全体干部职工有义务劝阻进入禁烟场所内的吸烟者禁止吸烟;全体干部职工有义务宣传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第六条 禁止吸烟场所的管理部门,应当对违反规定吸烟者进行劝阻教育,对不听劝告者责令其离开该场所。

  第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禁烟控烟管理制度 篇六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减少和消除烟草烟雾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根据宪法及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公共场所,是指公众可以进出或者使用的场所、工作期间使用的场所、公共交通工具。

  第三条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遵循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原则,政府主导,单位负责,个人自律,社会监督。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公共场所控制吸烟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绩效考核。

  第五条 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控制吸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控制吸烟工作。

  第九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支持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鼓励志愿者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控制吸烟工作或者为控制吸烟工作提供支持。

  第二章 禁止吸烟的范围和措施

  第十条 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

  第十一条 下列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全面禁止吸烟:

  (一)托幼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学校、活动中心、教育培训机构等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

  (二)高等学校的室外教学区域;

  (三)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的室外区域;

  (四)体育、健身场馆的室外观众坐席、赛场区域;

  (五)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外等候区域;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吸烟的室外场所。

  第十二条 下列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可以设立吸烟点,吸烟点以外的区域禁止吸烟。没有设立吸烟点的公共场所室外区域属于全面禁止吸烟的场所:

  (一)除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外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室外区域;

  (二)除儿童福利机构以外的其他社会福利机构的室外区域;

  (三)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公园、游乐园的室外区域;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设置吸烟点的室外场所。

  第十三条 室外设置吸烟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消防安全标准;

  (二)设置明显的引导标识;

  (三)远离通风口、人员密集区域和行人必经通道;

  (四)在显著位置设置醒目的吸烟危害健康警示标识或者图片。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举办公众活动的场所,可以规定临时的禁止吸烟措施和范围。

  第十五条 任何人不得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和索要烟具,自觉听从劝阻;在非禁止吸烟场所吸烟应当合理避让不吸烟者,不乱弹烟灰,不乱扔烟头。

  在禁止吸烟的经营场所内吸烟,因不听劝阻而被要求离开该场所的,无权向经营者索回已经消费的费用;已经接受服务但未支付费用的,应当支付费用。

  第十六条 禁止吸烟场所(区域)的经营者、管理者应当履行下列控制吸烟职责:

  (一)建立控制吸烟的管理制度,配备监督员,做好控制吸烟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在禁止吸烟场所(区域)的入口处及其他显著位置设置符合本条例第十八条要求的禁烟标识,保持标识完整、清晰;

  (三)在禁止吸烟场所(区域)不得放置烟具和设置烟草广告;

  (四)对违法吸烟行为予以劝阻,对不听劝阻的要求其离开。对不听劝阻且不离开的,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对不听劝阻并扰乱公共秩序的,向公安机关报案。

  鼓励场所经营者、管理者采用烟雾报警、浓度监测、视频图像采集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本场所的管理。

  第十七条 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区域)内发现吸烟行为及其他违反本条例行为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吸烟者立即停止吸烟;

  (二)要求该场所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进行劝阻;

  (三)向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不履行控制吸烟职责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

  第十八条 禁烟标识应当大而清晰,至少包括禁止吸烟的图形警示标识、违法吸烟的罚款数额、投诉举报的电话号码等内容。

  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禁烟标识及其张贴规范。

  第三章 宣传教育和戒烟服务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当经常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控烟公益宣传教育,组织发放控烟宣传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活动,明确告知公众吸烟和接触烟草烟雾对健康的危害、禁止吸烟的范围、对违法吸烟行为的处罚等信息,告知禁止吸烟场所(区域)的经营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的控制吸烟职责。

  第二十条 烟草制品生产者应当在烟草制品包装上印制带有说明烟草使用具体危害的文字和图形警示,向公众警示教育烟草烟雾危害。其中图形警示面积不得小于包装面积的二分之一。

  第二十一条 在各类公务和大型公共活动中,主办方不得提供、使用或者赠予烟草制品。不得使用或者变相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买烟草制品。

  第二十二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结合各自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宣传教育活动,并将控烟宣传教育纳入本单位初任培训、岗位培训、任职培训等教育培训活动,鼓励吸烟职工戒烟。

  第二十三条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控烟,形成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社会风尚,倡导家庭无烟。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医务人员应当带头控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在公务活动中吸烟,教师不在学生面前吸烟,医务人员不在病人面前吸烟。

  国家和社会应当在每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十四条 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应当积极开展控烟公益宣传教育,主动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第二十五条 全面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第二十六条 电影、电视剧及其他节目中不得出现烟草的品牌标识和相关内容,以及变相烟草广告;不得出现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的镜头;不得表现未成年人买烟、吸烟等将烟草与未成年人相联系的情节;不得出现有未成年人在场的吸烟镜头等。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制订戒烟门诊工作规范,指导设置戒烟服务咨询电话。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吸烟和接触烟草烟雾危害的认识,为吸烟的患者提供简短戒烟服务。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戒烟门诊,为吸烟者提供专业的戒烟诊疗服务。

  第四章 预防控制未成年人吸烟

  第二十八条 禁止通过自动售货机等可以直接选取烟草制品的任何方式销售烟草制品。

  第二十九条 烟草制品销售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对难以确认是否为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对不能出示身份证件的,不得向其销售烟草制品。

  烟草制品销售者应当在销售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带有烟草使用具体危害的警示和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的明显标识。

  第三十条 禁止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等信息网络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

  互联网、移动通讯等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有利用其平台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的,应当采取措施删除违法信息,保存相关记录,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一条 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学生吸烟,对学生进行烟草危害宣传教育,及时劝阻和教育吸烟的学生戒烟。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卫生计生、教育、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化、工商、质检、安监、食品药品监管、旅游、宗教、文物等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

  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将控烟纳入日常工作,制定工作规范和管理措施。

  对没有明确监督管理主管部门的公共场所,该场所的控制吸烟工作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所属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烟草广告、违法出售烟草制品进行监督管理。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对电影、电视剧及其他节目中的吸烟镜头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公开统一的举报电话,方便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或者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有关行政部门接到举报和投诉后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专业机构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将监测和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五条 国家建立、健全吸烟和接触烟草烟雾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无烟环境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控制与吸烟和接触烟草烟雾有关的疾病。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可以聘请志愿者担任控烟监督员,对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烟草制品生产销售限制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公共场所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烟草制品销售者应当予以配合。

  鼓励媒体、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烟草制品生产销售限制等工作的监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个人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禁止吸烟场所(区域)吸烟的,由相应主管部门行政执法人员责令立即改正,并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单位或者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实行全面禁烟或者未按照规定设置吸烟点的,由相应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室外设置吸烟点不符合要求的,由相应主管部门责令该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限期改正,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禁止吸烟场所(区域)的经营者、管理者未按规定履行控制吸烟职责的,由相应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第四十一条 违反规定发布和变相发布烟草广告或者开展促销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对提供赞助的,由县级以上工商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处以赞助额度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对于受赞助单位,责令改正,没收其赞助额,撤销冠名,消除影响;对于主管人员,由受赞助或者赞助单位的主管部门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电影、电视剧及其他节目中播放吸烟镜头或者出现烟草制品的媒体,由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四十二条 烟草制品生产者和销售者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销售烟草制品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货值金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通过网络售烟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对其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移动通讯等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及时采取措施删除违法信息,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扰乱公共秩序,阻碍行政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控制吸烟职责,接受社会、媒体及个人监督。不依法履行控制吸烟职责或者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烟草制品,是指全部或者部分由烟叶作为原料生产的供抽吸、吸吮、咀嚼或者鼻吸的制品。

  吸烟,是指吸入或者呼出烟雾的行为,以及拥有或者支配点燃的烟草制品的行为。

  烟草烟雾,是指从烟草制品及类似烟草制品燃烧端散发的以及由吸烟者呼出的烟雾。

  室内,是指有顶部遮蔽并且有两面以上侧墙的任何空间,包括楼梯、走廊、地下通道、楼道间等。

  室外,是指由建筑物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实际控制的、建筑物以外的区域。

  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是指所有形式的商业性宣传、推介或者活动,以及对任何事件、活动或者个人的所有形式的捐助,其目的、效果或者可能的效果在于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烟草制品或者促进烟草使用。

  第四十七条 对吸烟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禁烟控烟管理制度(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