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制度的概念【优质3篇】

时间:2015-08-03 04:21: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反洗钱制度的概念 篇一

反洗钱制度是指为了防止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将其非法所得合法化而建立的一套制度。洗钱是指将非法来源的资金或财产通过各种手段掩盖其真实来源,使其看起来像是合法的资金或财产。反洗钱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洗钱行为,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公平,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首先,反洗钱制度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以确保金融机构和相关人员能够遵守反洗钱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包括《反洗钱法》、《恐怖主义资金来源防范法》等,规定了金融机构必须履行的反洗钱义务和相关的报告制度。监管机构负责监督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确保反洗钱制度的有效实施。

其次,反洗钱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实施客户尽职调查制度,对客户的身份、背景和交易行为进行审查。金融机构需要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客户的身份和交易行为的合法性,避免被用于洗钱活动。同时,金融机构还要对可疑交易进行监控和报告,确保异常交易能够及时发现和报告。

再次,反洗钱制度强调了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性。洗钱活动常常跨越国界,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才能有效打击。因此,国际组织和国家之间建立了反洗钱合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和协作打击洗钱犯罪。同时,各国还要加强对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防止洗钱活动通过这些地区进行。

最后,反洗钱制度还强调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培训。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合规监督等,确保反洗钱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金融机构还要对员工进行反洗钱培训,提高员工的反洗钱意识和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履行反洗钱的职责。

总之,反洗钱制度是为了防止洗钱行为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它通过建立法律法规、监管机构和内部控制,要求金融机构实施客户尽职调查和可疑交易监控,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提高员工的反洗钱意识和能力,以打击洗钱犯罪,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公平,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反洗钱制度的概念 篇二

反洗钱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打击洗钱行为而建立的一套制度。洗钱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将非法所得转化为合法资金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公平,也给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应对洗钱风险,各国纷纷建立了反洗钱制度,以确保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地履行反洗钱的职责。

首先,反洗钱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实施客户尽职调查制度。金融机构需要对客户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客户的身份和交易行为的合法性。金融机构还需要建立客户信息库,定期更新和核实客户的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地识别潜在的洗钱风险,避免被用于洗钱活动。

其次,反洗钱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对可疑交易进行监控和报告。金融机构需要建立监控系统,对客户的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交易和可疑交易。一旦发现可疑交易,金融机构需要立即报告给监管机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地打击洗钱活动,阻止非法资金的流通。

再次,反洗钱制度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洗钱活动常常跨越国界,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才能有效打击。因此,各国之间建立了反洗钱合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和协作打击洗钱犯罪。同时,各国还要加强对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防止洗钱活动通过这些地区进行。这样可以形成全球范围的反洗钱网络,共同打击洗钱犯罪。

最后,反洗钱制度强调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培训。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合规监督等,以确保反洗钱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金融机构还要对员工进行反洗钱培训,提高员工的反洗钱意识和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履行反洗钱的职责。

总而言之,反洗钱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打击洗钱行为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它要求金融机构实施客户尽职调查和可疑交易监控,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全球范围的反洗钱网络,同时强调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培训。通过这些措施,反洗钱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和打击洗钱犯罪,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公平,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反洗钱制度的概念 篇三

反洗钱制度的概念

意义编辑

反洗钱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维护社会公正和市场竞争,打击腐败等经济犯罪具有重大的意义。洗钱是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不仅破坏经济活动的公平公正原则,破坏市场

反洗钱

经济有序竞争,损害金融机构的声誉和正常运行,威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而且洗钱活动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贪污腐败和偷税漏税等严重刑事犯罪相联系,已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安全以及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911”事件之后,国际社会更加深了对洗钱犯罪危害的认识,并把打击资助恐怖活动也纳入到打击洗钱犯罪的总体框架之中。针对国内国际反洗钱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所面临形势,中国政府在2013年加大了反洗钱的工作力度。人民银行也从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以及加强监管方面加强反洗钱工作。

监管部门编辑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4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负有:“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的职责。

《反洗钱法》第4条规定:“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第3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在反洗钱工作中应当相互配合。

必要性编辑

洗钱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损害了金融体系的安全和金融机构的信誉,而且对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大地破坏作用。

中国形势

近年来,随着走私、毒品、贪污贿赂等犯罪不断发生,非法转移资金活动大量存在,我国的洗钱问题日渐突出。由于缺乏对洗钱行为的预防监控措施,导致不能及早发现犯罪线索,影响了追查、打击洗钱犯罪及其上游犯罪和追缴犯罪所得。政府和社会各界关于完善反洗钱法律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际形势

洗钱活动具有跨国(境)特性,遏制和打击跨国洗钱活动必须通过规范和协调中国、国际立法,加强反洗钱国际合作。且我国已经批准加入的《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等,都明确要求各成员国建立健全反洗钱法律制度。

发展历程编辑

国际

反洗钱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最早正式出现在1988年12月19日《联合国反对非法交易麻醉药品和精神病药物公约》里。该公约把洗钱定义为:“为隐瞒或掩饰因制造、贩卖、运输任何麻醉药品或精神药物所得之非法财产的来源,而将该财产转换或转移。”

2000年10月,加拿大皇家骑警和美国海关在加拿大温哥华共同主办召开了“太平洋周边地区打击反洗钱及金融犯罪会议”。该次会议对于什么是反洗钱这一问题,表现出以下趋向,即把反洗钱犯罪涉及的非法所得来源不断扩大,并且从把犯罪收益洗为合法收入这一模式扩大到:1.把合法资金洗成黑钱以用于非法用途,如把银行贷款通过洗钱变为某人在赌场的资金(即所谓白钱洗黑)。2.把一种合法的资金洗成另一种表面也合法的资金,如把国有资产通过洗钱转移到个人账户以达到侵占的目的(即洗钱本身就成为犯罪过程)。3.把非法收入通过洗钱合法化,如企业把偷漏税款通过洗钱转移到境外(即所谓黑钱洗白)。

尽管对反洗钱有不同的定义,但各国和国际组织在对洗钱活动本质的理解上基本达成了共识,即洗钱是将非法收入合法化的过程。综合来看,洗钱作为一种犯罪,是指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并将该收益伪装起来使之看起来合法的一种活动和过程。作为一项罪名,洗钱罪是对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的所有各式各样犯罪活动的.总称。通常犯罪收益被称为“脏钱”、“黑钱”,所以对犯罪收益进行清洗使之披上合法外衣的活动就被形象地称为“洗钱”。而“反洗钱”则是政府动用立法、司法力量,调动有关的组织和商业机构对可能的洗钱予以识别,对有关款项予以处置,对相关机构和人士予以惩罚,从而达到阻止犯罪活动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

中国

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第四条规定,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掩饰、隐瞒出售毒品获得财物的非法性质和来源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并处罚金。这一规定是我国关于反洗钱方面的第一个法律规定,成为我国打击洗钱犯罪活动最主要的法律武器。

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在反洗钱刑事立法方面有了重要进展。第一次专门规定了洗钱罪。根据该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属于洗钱罪。关于洗钱的具体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提供资金帐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等五种方式。同时,对刑法规定的窝赃罪作了修改,将过去规定的窝赃罪的客观表现形式由窝藏、代为销售,改为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由此确定了我国刑法根据不同犯罪的洗钱活动,予以分别打击的立法模式。即:对涉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等严重犯罪的洗钱犯罪活动,适用关于洗钱罪的规定,予以较为严厉的惩罚;对涉其他犯罪活动的洗钱犯罪活动,依据刑法关于窝赃罪的规定处罚。

2001年12月,为适应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三)》,其中对反洗钱的刑事法律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将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的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中增加了恐怖活动犯罪。同时,将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行为,也增加规定为犯罪。

2006年8月,根据反洗钱工作实际的需要,加强反洗钱国际合作。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对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的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又作了进一步的扩大,将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作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同时,对刑法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窝赃罪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基本制度编辑

客户识别制度

是指反洗钱义务主体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与其进行交易时,应当根据真实有效地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核实和记录其客户的身份,并在业务关系存续期

反洗钱

间及时更新客户的身份信息资料。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是防范洗钱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借鉴有关客户身份识别的国际标准,结合我国的实践,反洗钱法第十六条对金融机构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义务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同时第十七条还规定,金融机构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委托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为保障金融机构履行客户身份识别的反洗钱义务,反洗钱法第十八条赋予了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客户有关身份信息的职权。

报告制度

非法资金流动一般具有数额巨大、交易异常等特点,因此,法律规定了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要求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对数额达到一定标准、缺乏明显经济和合法目的的异常交易应当及时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以作为发现和追查违法犯罪行为的线索。其中,大额交易报告,是指金融机构对规定金额以上的资金交易依法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可疑交易报告,是指金融机构怀疑或有理由怀疑某项资金属于犯罪活动的收益或者与恐怖分子筹资有关,应当按照要求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反洗钱法第二十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办理的单笔交易或在规定期限内累计交易超过规定金额或者发现可疑交易的,应当及时向反洗钱信息中心报告,以作为发现和追查洗钱行为的线索。

保存制度

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是指金融机构依法采取必要措施将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保存一定期限。设立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作为金融机构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报告义务的记录和证明;二是可以为掌握客户真实身份、再现客户资金交易过程、发现可疑交易提供依据;三是为违反犯罪活动的调查、侦查、起诉、审判提供证据。对此项制度的具体内容,反洗钱法第十九条作了明确规定。参照国际通行规则,规定客户身份资料自业务关系结束后,客户交易信息自交易结束后,应当至少保存五年。

制度现状编辑

一是金融竞争无序,个别金融机构从局部利益出发,超范围吸收存款,公款私存,违规将来路不明的资金转入储蓄账户或直接支付大额现金,随意放宽账户设立条件和金融交易审查标准,搞违规竞争,不执行金融机构内部制度,给洗钱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是一些金融机构特别是领导对反洗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员工反洗钱意识和警惕性不高;

三是中国对金融工作人员的反洗钱教育和培训尚处于空白,缺乏一大批有经验的反洗钱专业人士,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活动;

四是金融机构反洗钱手段落后,还没有开发和建立一套反洗钱的软件和系统,尚未建成与支付清算系统对接的支付交易监测系统,不能对大额和可疑交易及时进行监测、记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建立健全反洗钱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对洗钱活动的监控刻不容缓。

现状编辑

我国反洗钱尚处于起步阶段,体系不完善。

一是法律体系方面,只是初步形成了由刑事立法、有关金融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构成的反洗钱法律框架。

二是在履 行反洗钱职责方面,只有人民银行将反洗钱作为一项主要职责,制定了针对反洗钱行业的“一个规定,两个办法”,设立独立部门和专职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反洗钱工作,进行“正规作战”。其他执法部门和 行业,既没有将反洗钱作为本部门和行业的一项职责写进法律里,也没有针对反洗钱行业的规章。在反洗钱工作中,只是在案发时作为附属,或个别部门进行临时的 专项打击洗钱犯罪,进行的都是“非常规作战”或“游击战”。各部门、行业反洗钱不能形成

合力,进行“军团作战”,缺乏有威慑力的打击手段。

三是反洗钱在意 识形态中,人们对“洗钱”的熟悉模糊,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洗钱”这个名词。[2]

上一篇:行政管理制度创新不足 下一篇:没有了
反洗钱制度的概念【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