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最新6篇)

时间:2019-04-06 07:41: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护理安全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本文将从制度的建立、执行和监督等方面介绍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这需要制度的编写者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经验,能够全面了解护理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制度编写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科学研究和先进经验,制定出适用于本机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制度中应包括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明确责任和权限,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其次,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护理安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制度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发挥作用。医疗机构应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制度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最后,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机制。这需要建立专门的护理安全管理机构或部门,负责制度的监督和评估工作。监督机构应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同时,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护理质量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获取外部的监督和评估结果,进一步提高护理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加强执行和监督,是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在医疗机构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本文将从培训、设备管理和风险评估等方面介绍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护理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水平,增强其对护理安全的重视和责任感。

其次,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和完善护理设备的管理制度。护理设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机构应制定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管理规定,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同时,医疗机构还需要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修,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医疗机构需要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护理工作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如跌倒、感染、药物误用等。医疗机构应通过科学方法,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制定防跌倒措施、规范药物管理流程等。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和意外事故的监测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医疗机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篇三

  一、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科室设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安全护理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每天进行安全评估,做好标识。对危重、手术、老年及小儿患者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

  6、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

  7、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8、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对科室水、电、气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1、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护理缺陷高危因素防范要点:

  护士长对护理缺陷事故发生的高危因素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高危环节:治疗、危重患者抢救、患者流动管理、工作交接、医护合作性环节、新药新技术应用环节。

  防范:

  1、对高危环节制定操作规范等预防措施。

  2、加强操作过程中的督查。

  3、经常查找不安全隐患,善于整改。

  (二)高危人群:进修护士、实习护士、新职工;工作时注意力分散、情绪状况不良、业务能力欠缺者;护患交流性格障碍者。

  防范:

  1、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

  2、关心护士的工作、身心状况。

  3、尽一切可能消除交流障碍因素。

  (三)高危时段:繁忙、中夜班、交接班、节假日等。

  防范:

  1、护士长根据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2、发挥护士长值班功能。

  3、节假日有人员储备、安全检查等应对措施。

  (四)高危意识:主观意识过强,缺乏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保

  防范:

  1、加强法制学习,强化法律意识。

  2、加强安全学习,运用举一反三方法。

  3、对护理缺陷、事故认真对待,严肃处理。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一)护理安全常抓不懈。每位护士要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护士长经常进行提问、分析、评价、总结。

  (二)安全护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1、根据病情、年龄、精神状况,并结合病区环境,护士对患者做安全评估。

  2、排班合理(人力资源充足、业务力量分配合理)。

  3、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新药物时应及时组织全体护士对相关知识的进行学习。

  4、加强医疗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四、其他

  病房内有危重患者、重大手术及特殊治疗护理时,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并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师参加和指导青年护士工作、病情观察,护理文件书写及时、准确、认真、规范。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1、由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等组成临床护理教学小组,负责对见习、实习护士学生及进修护理人员的教学工作。

  2、临床实习带教必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护师担任。

  3、根据见习、实习护士学生或进修护理人员的教学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案分析、技术操作示范、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质量检查评比等,并定期进行考试、考核、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4、护理部要定期检查,不断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5、实习或进修人员在院期间,必须遵守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听从医护人员指导,努力学习,争取上进。

  6、每科实习结束时,护士长、带教老师应对护生进行专科护理与基础护理相结合的考试,并对学生的素质修养,理论技术及技能作出评价。

  7、凡担任教学的兼职老师,要按教学计划的安排,认真备课和讲课。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1、病房护理工作由护士长负责管理,各级护理人员积极协助。

  2、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护理服务。

  3、患者住院期间不得外出,若有特殊情况,必须经主管医师批准并签外出协议后方可离院,按时返院。

  4、病房应保持整洁、舒适、温馨、安全,避免大声喧哗。工作人员要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5、病房陈设要整齐、洁净,室内物品和床位要定位摆放。

  6、督导保洁员保持病房清洁卫生,认真执行卫生清扫日计划、周计划。定时房间通风,严禁吸烟和随地吐痰。

  7、护理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服装整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病房被服、用具按其基数配给病员使用,出院时清点、收回消毒。

  9、每月召开一次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10、病房内不得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工作时间不打私人电话。

  11、护士长全面负责病房财产、设备,建立账目并指派专人管理,定期清点,严格交接班制度,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篇六

  1.护士应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如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客观、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2.护士下班前除做好护理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治疗、观察重点,向下一班护士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3.实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三级控制,责任护士负责全面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向责任组长汇报,责任组长需及时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护理疑难问题,应汇报护士长进行讨论后落实护理方案。

  4.实行危重患者主管护士参与医疗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确、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5.对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科室护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报护理部,必要时组织全院护理专家实行全院护理会诊。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