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推荐3篇】

时间:2014-02-07 04:20: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 篇一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由社会组织、个人或者其他非国家机关投资、设立并从事公益活动的法人组织。为了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运作,保护公益事业的正常开展,制定一份章程是必要的。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的内容和要求。

一、名称和性质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应当准确、简明。性质应与其从事的公益活动相符合。

二、宗旨和目的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宗旨应当明确,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不能违反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其目的应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服务公众利益。

三、组织机构

1. 董事会:负责决策和监督单位的整体运作,成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2. 理事会:负责具体的业务工作,成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

3. 监事会:监督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成员应当具备相关的财务和审计知识。

四、财务管理

1. 资金来源: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以通过捐赠、资助、政府补助等方式获得资金。

2. 财务报告: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并接受审计机构的审计。

3. 资金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章程的规定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用资金,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和公开透明。

五、组织运作

1. 会议制度: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定期召开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做出重要决策并进行监督。

2. 人员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确保人员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公平公正。

3. 公开透明:单位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有关单位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六、章程的修改

单位章程的修改应当经过董事会的决策,并报相关部门备案。修改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的制定对于保障公益事业的稳定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能够严格按照章程的要求进行运作,为社会的进步和公众的利益做出积极贡献。

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 篇二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社会组织、个人或者其他非国家机关投资、设立并从事公益活动的法人组织。为了规范其运作,保证公益事业的正常开展,制定一份章程是必要的。本篇文章将介绍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名称和性质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应当简明、准确,能够准确反映其从事的公益活动。其性质应与其从事的活动相符合,不得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二、宗旨和目的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宗旨应当明确,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不能违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其目的应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服务公众利益。

三、组织机构

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设立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分工明确,互相配合。董事会负责决策和监督单位整体运作,理事会负责具体的业务工作,监事会负责监督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四、财务管理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可以是捐赠、资助、政府补助等方式。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并接受审计机构的审计。资金的使用应当按照章程的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使用,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和公开透明。

五、组织运作

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会议,以做出重要决策和进行监督。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确保人员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公平公正。同时,单位还应当公开透明,及时向社会公开有关单位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六、章程的修改

单位章程的修改应当经过董事会的决策,并报相关部门备案。修改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通过制定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可以确保单位的规范运作,保障公益事业的稳定发展,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希望各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能够严格按照章程的要求进行运作,为社会的进步和公众的利益做出积极贡献。

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 篇三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单位的名称

  _________。(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民办(1999)129号《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能够反映该单位的宗旨与业务范围,能够有别于其他的社会组织,地方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冠以本行政区域名称。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不得使用已由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明令撤销或取缔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

  第二条 本单位的性质

  _________。(其中必须载明:自愿举办,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单位的宗旨

  _________。(其中必须载明: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单位设立的目的。)

  第四条 本单位自觉接受业务主管单位_________、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_________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单位的住所

  _________。(应载明住所的详细地址,如:_________市_________县_________街道_________巷_________号。)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单位的业务范围(具体、明确,指明本单位所从事的行业、服务项目的种类)。

  (一)单位的业务范围中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和要领取许可证的、已经_________批准,并领取了_________许可证。

  (二)_________。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七条 本单位依法设立董事会,董事会每届三年,董事会是本单位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成员为_________人,董事由出资单位(或个人)推选,每届任期三年,董事、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

  第八条 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本单位的业务活动计划;

  (二)决定本单位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三)决定本单位的弥补亏损方案;

  (四)决定本单位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

  (五)决定本单位合并、分立、变更、解散方案;

  (六)决定本单位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七)聘任或者解聘单位主任(校长、院长),根据主任(校长、院长)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本单位副主任(副校长、副院长),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

  (八)决定制订本单位的基本管理制度;

  (九)决定修改单位章程;

  (十)_________。

  第九条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会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召开董事会议。

  (一)董事长认为必要时;

  (二)三分之一董事联名提议时。

  第十条 董事会设董事长1名,副董事长l-2名,董事长、副董事长由全体董事过半数选举产生和更换。

  第十一条 副董事长协助董事长工作,董事长不能行使职权时,由董事长指定的副董事长代其行使职权。

  第十二条 董事会议实行一人一票制和按出席会议董事人数,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当赞成票和反对票数相等时,董事长有权作最后决定。

  第十三条 召开董事会议,董事长或董事长指定的人员于会议召开十日前通知全体董事,并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一并告知董事。董事因故不能出席会议,可出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董事会议。委托书须载明授权的范围。

  第十四条 出席董事会的人数须为全体董事人数的二分之一以上,不够二分之一人数时,通过的决议无效。如经缺席的董事追认,连同追认的人数超过二分之一时,其决议有效。

  第十五条 董事会议对所议事项作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须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董事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

  董事会记录由董事长指定的'人员存档保管。

  第十六条 单位可设立监事会,监事由出资单位选举产生和更换。监事会由全体监事组成,负责对董事会成员以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察,防止其滥用职权,侵犯单位及单位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监事会由_________名监事组成,并推选一名召集人。

  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单位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第十八条 监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单位的财务;

  (二)对董事、主任(校长、院长)执行单位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单位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三)当董事和主任(校长、院长)的行为。损害单位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主任(校长、院长)予以纠正;

  (四)单位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九条 监事会议实行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制度。监事会决议需经过半数监事表决同意,方为有效。

  第二十条 监事的任期每届三年,任期届满,选可以连任。

  监事不得兼任单位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

  第二十一条 单位设主任(校长、院长)。主任(校长、院长)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

  第二十二条 主任(校长、院长)对董事会负责三并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单位的正常业务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的决议;

  (二)组织实施单位年度业务活动计划;

  (三)拟订单位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的方案;

  (四)拟订单位的基本管理制度;

  (五)提请聘任或解聘单位副主任(副校长、副院长)、财务负责人;

  (六)聘任或者解聘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负责管理人员;

  (七)单位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三条 主任(校长、院长)在行使职权时,不得变更董事会的决议和超越授权范围。

  第二十四条 副主任(副校长、副院长)协助主任(校长、院长)工作,主任(校长、院长)不能行使职权时,由主任(校长、院长)指定的副主任(副校长、副院长)代其行使职权。

  第四章 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五条 董事长为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六条 董事长由董事会全体董事过半数选举产生和更换。

  第二十七条 董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董事会议;

  (二)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三)代表单位签署有关文件;

  (四)法律、法规和单位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八条 本单位经费来源:

  (一)举办单位或个人出资;

  (二)政府资助;

  (三)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四)利息;

  (五)捐赠;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九条 本单位经费必须用于本单位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盈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条 本单位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一条 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三十二条 本单位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三条 对本单位章程的修改,须经董事会表决通过。

  第三十四条 本单位修改的章程,须在董事会通过后十五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资产处理

  第三十五条 本单位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董事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审查同意。

  第三十六条 本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解散和清算:

  (一)因不可抗方量迫使单位无法继续活动;

  (二)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

  (三)单位宣告破产。

  第三十七条 本单位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三十八条 本单位经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三十九条 本单位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章程经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董事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一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董事会。

  第四十二条 本章程自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