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优质6篇】

时间:2015-09-01 02:15: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成为困扰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将针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巡查和植保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提供农业生产的决策支持等。这些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等环境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例如,可以建设生态湿地和植被带来净化农业废水和土壤污染物,以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再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通过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同时,加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配合,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的有机衔接。例如,可以建设集中式的农产品加工厂和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可以提高农业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需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以及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等方式,支持和引导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与农业园区的沟通和合作,解决园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可以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以及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有效的措施和成果,才能够实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目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篇三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产业体系,根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农牧产业发展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以园区为引领,通过联农带农方式,推进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干)果、牦牛、西藏羊、藏香猪6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到20xx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2329万元左右,年均增长4.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3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0.4%。

  到20xx年,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浆)果播面达7万亩,实现产量10万吨;出栏牦牛、西藏羊、藏香猪8万头(只)以上,产量4824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水平达到50%,“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覆盖率达45%以上,绿色、有机认证比例达30%左右,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冷链物流流通率达5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

  二、规划布局

  (一)生产区域布局。立足多样化生态特点、立体式空间布局、差异性气候特点和各乡(镇)产业发展基础。

  (二)产业链布局。就近建设与产业基地规模相适应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依托绿色生态园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配套建设烘干冷链物流设施。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性、经营性服务业。围绕农业创意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体验等新业态。

  (三)园区布局。构建国家级到县级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创建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合理布局种养循环、加工物流、综合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板块。

  三、重点任务

  (四)建优产业基地。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标准,建成高标准农田0.8万亩。实施“净土”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新建标准化高原有机蔬菜生产基地0.5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0.4万亩、特色水(干)果1万亩,建设牦牛、西藏羊、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场各1个。以实施《县促进特色农牧业创新发展激励办法(试行)》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五)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就地就近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施。依托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有机蔬菜、道地中药材、特色水(干)果及牦牛、西藏羊、藏香猪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六)培育知名品牌。按照《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要求,参照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制定出台与发展品牌相配套的基地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力争到20xx年制定出台绿色农产品建设标准3个。以“净土品牌+产品品牌”联动模式,大力培育“莴笋”“羌活”“大蒜”“牦牛”“藏香猪”等特色优势地域品牌。依托对口援建重点开拓省内和浙江中高端订单销售市场,扩大与当地采购商的常态合作,推进品牌农业延伸行动,丰富创新品牌产品现代营销渠道,实现品牌产品订单(认购)销售占比30%以上。

  (七)提高农产品质量。以优质安全发展为目标,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建立健全涵盖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的规范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制、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落实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田残膜回收处理。

  (九)推进产村相融。把产业布局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建设以产兴村、以村促产、产村相融、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推动农文旅体跨界融合,开发乡村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建设主题公园、特色小镇。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产业设施与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

  (十)强化科技支撑。围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进一步开展产业技术帮扶,强化专家服务团巡回指导服务工作,解决农牧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到20xx年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100户以上,培训农牧民2.4万人次,实现技术指导培训100%覆盖;免费定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30人、“一村一名农技员”提能培训55人;培育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480人;特聘村级农技人员5名,实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80%以上的农户。

  四、主体带动

  (十一)突出园区示范引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鲜明、设施装备先进、产业链条完整、新业态发展良好,农业综合效益高的示范作用,引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集聚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突出科技支撑、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注重生产、加工、服务、营销等多环节主体培育,着力构建全产业链条利益分享机制。

  (十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干)果、牦牛、西藏羊、藏香猪6大优势特色产业,依托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采取“以园招商”的方式,引进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在省内外具有较好知名度的龙头企业。

  (十三)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规范农民合作社设立登记、组织运行、财务管理、经营服务等,鼓励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实现全县超三分之一的农户加入的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实施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培育行动,培育省级家庭农场3户以上。

  (十四)健全服务体系和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集农技指导、信用评价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组织,支持供销、邮政等把服务网点延伸建设到产业基地。大力培育覆盖种养、加工、销售、科技、金融等各环节多元化的经营服务实体。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推广生产托管、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合作方式,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以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为重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

  五、支持政策

  (十五)强化财政支持。以落实《县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为载体,对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提供风险保障资金。支持建立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农业园区建设。

  (十六)强化金融服务。积极推广“政银担”合作模式,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园区建设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积极开展农业农村产权融资服务改革创新,推动农村金融服务进园区,落实以奖代补、风险补助和担保业务费补助政策,鼓励担保机构为农业园区发展提供政策性担保服务,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实现园区产业全覆盖。

  (十七)强化用地保障。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腾退等节余的建设用地,优先满足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手工作坊,以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建设项目领域规范实施“点状用地”,开发建设服务于园区项目用地。实施预留一定比例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将农产品烘干冷链设施、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产品储藏流通设施、休闲采摘设施作为农业附属设施纳入农业设施用地范围。

  (十八)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围绕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烘干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应用和职业人才培养。建立农业园区与专家对接范围机制。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壮大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等技术队伍。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以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经信局、县科技农牧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旅发局、县林草局、县扶贫开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推进农业现代园区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督办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农牧局,由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篇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乡一园”创建工作,有力推动我县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效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乡一园”建设的实施意见》(九府办发〔20xx〕1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打造‘一乡一园’格局”的工作要求,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市场化理念经营农业、生态化理念保护农业、旅游化理念提升农业,聚焦产业兴旺,聚力乡村振兴;围绕优势产业,突出带贫益贫;精致建设园区,打造“一园一景”。大力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不断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和经营主体向优势产业和产业园区集聚,现代科技和先进理念向优势产业和产业园区集聚,努力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为优势主导产业集聚区、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带贫益贫机制创新区、一二三产发展融合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

  二、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创建九江(修水)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龙头作用和何市、杭口、马坳3个省级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一二三产发展深度融合,与乡村振兴示范点(秀美乡村示范点)、国家级旅游景区与特色乡村旅游点、“一领办三参与”等产业扶贫基地有机结合,重点围绕“两茶(茶叶、油茶)一桑”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做强做优核心区,提升扩大辐射区,突出产业化、生态化、环保化、景观化、智能化,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以“四态融合(业态文态生态形态)、三区共生(园区社区景区)”为核心的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丰富全域旅游要素,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二)“一乡一园”建设标准

  1.产业特色明显。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每个园区重点发展1-2个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一园一主业一循环”的目标。

  2.生产经营集约。按照“县有万亩示范区,乡有千亩示范园”的标准,“一乡一园”核心区面积要达到1000亩以上,辐射带动区面积要达到乡镇耕地面积50%以上。

  3.产品优质安全。园区内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全面建立,80%以上的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可追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在试行品类的产品要实现全覆盖。

  4.技术应用先进。园区内种养模式先进,生态环境优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广泛应用,生产过程基本无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高,良种覆盖率达100%。

  5.设施装备优良。园区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畅通、排灌方便、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100%,先进农业设施和机械装备应用广泛,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率80%以上。

  6.经营体制创新。园区内产业要素集聚,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较高,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土地流转率达60%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休闲观光协调发展。

  (三)目标任务。按照“一年成形,两年成名,三年成效”的工作要求,完善提升九江(修水)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及杭口、何市、马坳等3个省级园和白岭、渣津、西港、黄沙等4个市级园,力争至20xx年底省级园达到5个以上,市级园达到30个左右,基本实现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乡镇全覆盖。紧盯创新中国成立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目标,力争至20xx年形成以国家级园区为引领,省级园区为支撑,市级园区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四)区域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景区景点、乡村振兴示范点(秀美乡村示范点)及集镇,突出沿河、沿路、近城优势,推动三产融合,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修河沿线有关乡镇要重点结合修河风光带打造美丽休闲农旅线,高速公路及国、省道沿线有关乡镇要重点结合全域旅游打造采摘观光、设施农业、科技示范、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农旅目的地。县城近郊有关乡镇要重点布局生态观光农业、文创农业、农事体验等业态,促进“农旅、农工”融合发展,打造县城美丽后花园。围绕“两茶一桑”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做好补链增链强链文章,集中建设3个左右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油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蚕桑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力打造以茶叶、油茶、蚕桑为资源结合型产业集聚区。

  三、工作重点

  (一)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按照“一园一主业一循环”的要求,年度“三冬”工作重点围绕“一乡一园”核心区建设布局,突出茶菊、油茶、蚕桑、果蔬、中药材、畜禽水产等种养业,以“一乡(村)一品”为基础,以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为重点,推进产业扶贫和带贫益贫,在园区内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态化的种养基地,确保20xx年底各乡镇“一乡一园”核心区内主导产业种养基地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特色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园区销售总收入的70%以上。打造一批规模化茶菊、油茶、蚕桑与中药材种植基地,蔬菜及特种水产种养基地,休闲养生度假基地和大宗农产品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县扶贫办、县科技局、县文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带贫益贫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与园区高标准种养基地紧密结合的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同时引导有条件的现有加工型龙头企业向园区聚集,每个省级园区至少达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每个市级园区至少达到1家市级龙头企业,力争3年内园区内的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整合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园区内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3年内合作社总量达100家以上,带动紧密合作型农户1万户以上,其中带贫益贫达到5000户以上,并根据产业特点,适当发展合作联社。同时,在园区内建立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责权利对等”的利益联结机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推进农业特色品牌建设。以园区为龙头,建设全国知名特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整合农产品品牌资源,打造茶菊、油茶、蚕桑、中药材、畜禽水产等区域性品牌,力争3年内园区主要农产品“两品”认证率达到100%,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区域性农产品品牌总量达10个以上;实施区域性品牌的市场化包装运作,不断提高品牌的影响力,打造一批省内、国内农产品知名品牌。(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完善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一批与园区相关联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完善鲜活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积极推进农超对接,鼓励超市到园区建立农产品供应基地;大力发展园区农产品网络营销,推广“园区+经纪人+会员”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此外,大力对接央企、各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大型商超及扶贫832等网络销售平台,不断充实和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扶贫产品营销体系。(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商管办、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加强与市级以上科研院(所)的“联姻”,合作共建实验、实训、科研基地。整合园区内的科技资源,建立公共研发推广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支持园区建立各类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力争3年内园区建立农业科创平台10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蚕桑局、县林业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建设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按照“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编制完善县域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和“一乡一园”建设规划,有效衔接全域旅游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重点明确全县园区区域布局、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建点连线扩面,突出“点”上特色,强化“线”上优势,展现“面”上效应。各乡镇结合景区景点、乡村振兴示范点(秀美乡村示范点)、集镇周边和产业扶贫做好谋篇布局,立足当前,结合上情,突出产业重点,突出产业特色,突出建设重点,明确园区主要建设内容与标准,今年内编制完成“一乡一园”建设规划。〔责任单位: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园区办”)、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严格创建标准。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乡一园”的创建标准,科学制定年度建设方案,做到明确任务,明确人员,明确时限,明确责任,认真做好“一乡一园”的申报创建工作。在产业安排方面,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传统特色,重点围绕“两茶一桑”,科学选择,龙头引领,突出发展1至2个特色优势产业。在园区布局方面,要依托景区景点、乡村振兴示范点(秀美乡村示范点)、集镇及已有产业扶贫基地,科学确定产业园核心区,结合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和乡村道路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在园区建设方面,要大力推广应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畜禽标准化圈舍等设施设备,推广喷滴灌、物理和生物杀虫、无土栽培等新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含量;要因地制宜发展“园区景区化、田园公园化、产品商品化、农房民宿化”,不断推进农旅教文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茶科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文旅局、县扶贫办、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抓好全产业链开发。围绕主导产业全产业链,瞄准薄弱环节和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强弱项,补短板,提升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在基地建设上,坚持规模化,推进集中连片;坚持设施化,整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坚持绿色化,建立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在产业发展上,围绕主导产业,抓好“种植与养殖”结合,做强种养产业循环链;抓好“基地与加工”结合,做强加工转化增值链;抓好“线上与线下”结合,做实产销对接营销链;抓好“农业与相关产业”结合,做深农林文旅康融合链。(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县商管办、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加强科技装备建设。在科技支持上,突出种养新品种的研发、选育、培育,突出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在有机旱作农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装备提升上,突出机械化,发展适宜山地丘陵区作业的小型农机、植保装备,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突出信息化,大力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力争3年内,园区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园区核心区全面建成物联网示范点。(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信息办、县蚕桑局、县林业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科学培育经营主体。坚持培育、扶持、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耕、种、管、收、储、加、销等环节,推动社会服务向产后烘干、储藏、加工、包装、营销等产业链后端延伸。支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与覆盖区域农户建立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合力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县商管办、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修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乡一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分管领导任第一副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科技局、县扶贫办、县商务局、县文旅局、县蚕桑局、县茶科所、县畜牧水产局等相关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园区办,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指导推进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日常工作。建立全县“一乡一园”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规划设计、整合筹措资金、制定工作制度及协调指导。县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明确任务,协调配合,形成全力。各乡镇人民政府是园区建设的责任主体,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成立以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形成县级指导、乡镇主体、部门支持、多元运作的工作格局。(责任单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强化招商引资。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招商引资的重点,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精心编制招商项目,着力推进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国家级、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投入园区开发,引进一批大型企业与院校建设后勤基地,引进一批农业加工企业、农商超市建设原料基地。支持鼓励园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动园区农产品入企进校驻超上桌。(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县商管办、县供销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秀美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业结构调整、桑茶林畜产业基金等项目资金,重点倾斜用于“一乡一园”配套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整合安排扶贫资金,重点倾斜集中支持产业园区带贫益贫项目,对农业龙头企业和经营主体在园区内实施的带贫益贫项目,全面享受产业扶贫政策。为支持“一乡一园”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制定下发了《九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乡一园”建设市级奖补资金实施办法》,该《办法》对创建成功的产业园,按考核结果分三个档次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同时,从20xx年起,县财政配套安排一定奖励资金,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园的乡镇分别奖励100万元、30万元、20万元;对产业园获得江西省AAA级、AAAA级、AAAAA级乡村旅游点称号的乡镇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重点支持乡镇用于编制产业园建设规划、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拓展园区规模。在严格禁止“大棚房”的前提下,对“两茶一桑”加工项目用地给予优先安排,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套的保鲜冷藏、晾晒存贮、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护用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用水、用电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向园区倾斜。同时,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建立“银园”“银企”对接长效机制,优先向产业园区安排财政贴息资金,“财政惠农信贷通”等涉农贷款优先倾斜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核心区主要经营主体发展,为园区建设提供信贷支持。(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扶贫办、县蚕桑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茶科所、县供水公司、县供电公司、县税务局、县人行、各商业银行)

  (四)严格督查考核。现代农业产业园进度与运作情况已纳入省对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乡村振兴考核和全市“三农”工作考核,为进一步推进“一乡一园”建设,将“一乡一园”实施情况纳入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并设立单项奖励项目。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全力抓好园区规划建设。县直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一乡一园”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指导乡镇做好园区环境整治、产业管护与产业提升,经营管理机制的建立等工作。同时,建立“一乡一园”建设“一月一督导、一季一调度、半年一评比、一年一考核”工作推进机制,对创建工作进展快、效果好的乡镇给予考核加分奖励和通报表扬,对工作推进慢、效果差的乡镇给予考核差评,并对第一责任人进行约谈。(责任单位:县园区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篇六

  为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促进群众持续增收,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千村千园(合作社)助推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1X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脱贫攻坚为总揽,“以壮主体促规模”为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发展富硒畜牧(生猪)、魔芋、茶叶、核桃、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着力构建生态富硒产业体系,建设一批产加销一体化、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含量较高、运行机制灵活、辐射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

  二、目标任务

  在抓好市对县考核的`40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上,实现全县72个贫困村农业园区全覆盖。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全力创建园区名优特富硒产品,力争成功培育产值5千万元—1亿元园区1个、培育2千万-5千万产值园区3个,新增1个省级园区,3个以上市级园区。大力推广“现代农业园区+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

  按照每个省级园区包联120户以上、市级园区包联60户以上、县级园区包联30户以上的要求,支持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吸纳贫困户入股、就业等方式,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

  三、建设内容

  (一)加快重点园区提质增效。指导明富魔芋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在X镇蒋家关村新建魔芋基地X亩,在X镇长梁村、竹园村新建魔芋基地1000亩;加强园区加工厂生产管理,引进新工艺,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积极申报有机魔芋产品认证,将“明珠”牌省级名牌产品创建为国家级名牌产品,力争年底园区产值突破5000万元,加快建设成为领军魔芋产业发展的航母型现代农业园区。

  (二)加快省级园区创建步伐。围绕创建一个省级园区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园区功能从单一的种植、养殖功能向加工、营销、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等方面拓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一是指导X 茶叶园区做好茶园的科学化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打造知名品牌。二是扩大升高畜牧、光华畜牧园区养殖规模,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全力推进种养一体化生态循环农业。三是指导城关大鲵、绿水渔业、新源渔业园区依托科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品牌渔业,打造集垂钓、观赏、度假、餐饮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南宫湖生态休闲渔业基

  地。四是指导仁丰魔芋、X魔芋园区田间科学化管理,扩大种植规模,提高魔芋产量,及时更新魔芋加工设备,实现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五是加快东惠、众达蔬菜园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采用“猪-沼-菜”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全力打造为自由采摘、科普培训、生态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富硒)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三)加快县级园区提档升级。围绕创建3个以上市级园区目标任务,加快县级园区扩规模、上水平。一是加快民主柏枝垭魔芋、城关X魔芋园区的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加快魔芋加工厂建设进度。二是推动X御口韵、X蜡烛茶叶园区扩大基地规模,加强茶园的科学化管理,加快茶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进度。三是加快X镇民意蔬菜园区、民主鑫宝农业园区水、电、路、圈舍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按照“畜—沼—园”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力争将以上6个园区创建为市级园区。

  (四)加快贫困村园区建设步伐。大力推行“农业园区+贫困户”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按照“一村一园”的思路,依据《X 县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在全县72个贫困村各建设一个面积200亩以上的农业园区。

  (五)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制定优惠政策,优化配套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农

  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返乡成功人士等经营主体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园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多元化经营主体。力争创建1个省级龙头企业和1个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市级龙头企业和2个市级示范合作社。

  (六)打造园区品牌,突出生态富硒。围绕“X画廊、硒有X”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全力做好标准化生产、产品包装和产品营销三个环节,力争创建1-2个市级、省级名牌产品。每个园区在创品牌方面要做到“五有”,即有品牌营销战略策划方案、有注册商标、有“三品”认证、有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有农产品质量检测室。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重大举措来抓,采取县级领导挂联、镇主抓、县级部门包抓的办法,按照半年预考核、年度总评的要求,县督查室和考核办加强督查检查,使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县发改、扶贫、农林科技局等相关部门要指导各镇搞好园区规划制定、地块选定、项目落实和配套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县财政、农林、水利、扶贫、交通等涉农项目资金,用于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园区提质增效。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解决园

  区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引导贫困户将金融扶贫“5321”贷款、财政扶贫补助资金采取虚拟量化股份方式,入股现代农业园区,获得分红和其他协议收益,实现双赢。

  (三)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园区业主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以节水、节肥、节能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全面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满足园区建设发展的各类人才需要。县级主管部门要长期派驻技术员,深入各园区加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园区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县农林科技局要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园区在生产过程中以无公害为重点,突出土壤环境、物资投入和产品产出等环节,加强土壤肥力、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管理,大力实施生态循环农业,落实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生产记录、产地产出等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