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实用3篇)

时间:2013-03-05 02:31: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篇一

在这个以信息传播为主要形式的时代,教学设计需要更具创意和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登上地球之巅》这一主题,我设计了一堂引人入胜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更能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首先,我将以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开场,展示登山者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壮丽场面,激发学生对探险的向往和好奇心。接着,我会通过讲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条件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这座世界之巅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设计一次登山珠穆朗玛峰的探险计划。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各自的想法,激发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登山活动。在学校操场设置几个“登山站”,学生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如攀爬绳网、翻越障碍等,最终登上“珠峰峰顶”,体验登山的刺激和成就感。

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登上地球之巅》这一主题将不再是一堆枯燥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探险之旅。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将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登上地球之巅》这一主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壮丽景观,更可以激发他们的探险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首先,我会设计一个项目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珠穆朗玛峰的研究。每个小组需要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搜集关于珠峰的资料,包括地理、气候、植被等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学生需要利用这些资料,设计一份登山计划书,包括路线规划、装备准备、食品储备等内容。

其次,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挑战。在学校附近的山区,我会安排一次登山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登山的艰辛和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克服困难,锻炼耐力和意志力。

最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登顶珠峰”主题展示。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享对登山探险的感悟和体会。这样的展示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更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地球之巅的壮丽景观,更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探险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篇三

  为让各位同学们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这是篇自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地复述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注意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叙事手法,通过典型人物表现主题的手法。故设置第一和第二个教学目标。

  语言是要靠积累的。本文有许多优美的写景句子,可以让学生积累下来并学习、模仿、运用。故设置第三个教学目标。

  本文四个登山队员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值得学生细细体会、学习。故设置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高复述课文的能力,学习叙事的详略和选材的典型性。

  难点: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备。2003年5月中国纪念登上珠峰50周年活动的新闻报纸。

  没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好录音机,磁带《青藏高原》,以及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注重对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速读的能力,对学生的一生都是有帮助的。同时,能够抓住关键内容,进行有详略地复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素养。而本文无疑是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好材料。

  语言学习讲究积累。本文的景物描写很成功,故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积累和模仿很有益处。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登山队员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请学生谈谈对珠峰的感受。)

  师:珠峰是雄伟的,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登上珠峰是巨大的荣誉,也是许多人的梦想。

  出示2003年5月报纸新闻:纪念人类登上珠峰50周年,中国业余登山队员首次登上珠峰。

  师:50年来,有许多人登上了雄伟的珠峰,也有许多人失败了,甚至永远长眠在了那里。但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自我的挑战。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走那条艰苦卓绝的登山之路。

  (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创设了一种美好的学习情境;而新闻报纸的出示,使学生感受到了新鲜,拉近了学习的距离,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语文学习应该关注生活。)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1)5月24日9时30分,登山队员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人冲顶。

  (4)刘连满将救命的氧气留给他人,写下遗言信。

  (5)无氧攀登。

  (6)登顶成功。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比较详细?哪个人物是作者着重描述的?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该选择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

  三、细读课文,复述细节

  1.找出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细节,读一读,然后加以有感情地复述。复述时注意登山队员遇到的困难和他们为克服困难作出的努力。

  2.四人一组互相交流,然后推举一人进行全班交流、评价。要求学生注意叙事的详略。可以复述一个,也可以是几个。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叙事的详略和如何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同时让学生加以评价,是使学生明白学习是要互相协作,共同进步的。)

  四、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师:从刚才大家复述的这些感人的细节中,你感受到了登山队员身上哪些优秀的品质?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人物思想感情,感受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行情感体验。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积累语言,学习景物描写

  1.四人为一组,找出文中自己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品一品,谈一谈。然后全班交流。

  2.讨论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景物描写应该抓住景物特点,为表现事件和人物服务。

  3.模仿文中景物描写手法,写一段夜晚小景。

  (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亲身感受景物描写的妙处。同时,语言是要靠积累的,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积累一些好句,体验其中妙处,不失为一种学习语言的途径。)

  六、课堂小结

  中国登山队员以自己大无畏的精神成功登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的奇迹,向世人表现出中国人的豪气和强烈的集体协作精神、崇高的奉献精神,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为了心

中的梦想,你也去努力吧,去攀登你的理想之巅。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