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精简3篇】

时间:2018-09-05 04:23: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篇一

《凡卡》是一篇关于友情的故事,适合小学生阅读。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下面是针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凡卡》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理解文章中凡卡和小林之间的友情

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文章中凡卡和小林之间的友情,引导他们思考友情的意义。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短语,如“患难与共”、“不幸福”等。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凡卡》

2.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准备一些问题和活动,以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友情的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友情的重要性。

2.阅读课文《凡卡》,分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凡卡和小林之间的友情是如何建立的,友情的意义是什么。

4.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和体会。

5.课堂展示: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让全班学生交流思考。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友情的作文,可以结合《凡卡》中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友情的理解和体会有了提升,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友情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友情的理解。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篇二

《凡卡》是一篇感人的故事,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友情的真谛。下面是针对这篇文章的另一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凡卡》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认识友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友爱之心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凡卡和小林之间的友情,让他们认识到友情的珍贵。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生僻词汇和短语,如“患难与共”、“终其一生”等。

三、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凡卡》

2.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准备一些问题和活动,以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准备写作素材,如友情的表达方式、自己的友情故事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友情的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友情的重要性。

2.阅读课文《凡卡》,讲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凡卡和小林之间的友情是如何建立的,友情的意义是什么。

4.写作练习:让学生以《凡卡》中的友情为素材,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5.课堂展示:请几位学生读出自己的作文,让全班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6.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友情的表达方式,鼓励他们多与同学交流,建立更多的友情。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通过文字表达对友情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篇三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

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