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通用4篇】

时间:2019-06-05 07:19: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一

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于退位减法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机械记忆阶段,缺乏对于概念的深入理解。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退位减法不仅仅是一种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形、故事等方式理解退位减法的本质,从而提高他们的概念理解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退位减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计算能力。退位减法是一种基础的计算方法,学生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引导他们拓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并不断巩固和拓展他们的计算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他们真正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二

退位减法作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于退位减法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缺乏对于概念的深入理解。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忽略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退位减法不仅仅是一种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形、故事等方式理解退位减法的本质,从而提高他们的概念理解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退位减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计算能力。退位减法是一种基础的计算方法,学生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引导他们拓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并不断巩固和拓展他们的计算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他们真正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三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因此学生学习

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

  人们是用感觉的材料进行思维的。学生在接受前人科学地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地利用感觉器官,通过直观形象感知学习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十分注意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二、借助表象,加深理解

  表象是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桥梁。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低年级儿童不易掌握,所以应在他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学生摆脱具体实物的束缚,顺利过渡到掌握数量和空间的抽象特征。

  三、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

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四、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资料共享平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https://)。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四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以旧引新,“算减想加”。

  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如:9 +( )=13

  13 - 9 =

  二、合作探索,强化学习过程。

  1、动手操作。我在课上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每2人一组小棒,老师给出指定算式,如:13-9= 学生操作;同桌间互相操作。然后讨论列式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即时巩固了课上所学的新知识,也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渗透了减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习破十法。学生学习破十法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破十法,被减数比10大,而且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如:13-9= 这时,把被减数破开(拆开),其中一个数必须是10,另一个是3。用10来减9就够减了,而且还很快算出得1,再用1加回另一部分3,1+ 3= 4,所以,13-9=4。让学生明白学破十法的好处,是为了计算更方便、更容易、更准确。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

  有的学生竟然能编出口诀:看到9想到1,3+1=4。有的用点数法等。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重点掌握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接下来十几减8、7、6、5、4、3、2学生学得轻松,老师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学,有的学生可以有模有样的把过程讲出来。

  四、 做得不到之处

  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果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每一次上新内容,都觉得关注学困生的时间较少。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通用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