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通用3篇】

时间:2014-05-05 03:17: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 篇一

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等原因,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如何引导农村初中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针对农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读书分享会、读书角、读书报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讲师或爱好阅读的老师给学生们讲述书籍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某本名著、某篇优秀文章,并完成相应的读后感、读书笔记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此外,家庭也是农村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支持力量。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孩子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同时,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类图书,并与他们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共同成长。

总的来说,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和家庭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让农村初中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 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有效引导农村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

为了有效引导农村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活动。学校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读书角、读书会、读书节等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分享阅读心得。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巧妙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精彩的阅读内容,让学生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阅读小组,让学生们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阅读水平。

另外,家庭也是农村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支持力量。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鼓励他们多读书、多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同时,家长还可以定期与孩子交流阅读心得,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评价书中的内容,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庭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让农村初中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 篇三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

  提要:农村中学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农村初中教师应从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选择书籍、科学的阅读方法、做好积累,并在阅读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训练。

  关键词:农村中学阅读写作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文阅读教学而言的,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课外阅读是语文课所必须的和独有的,这是由语文课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课外阅读由于脱离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尚不成熟,因而大部分未能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同时对课外阅读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这都需要教师作具体指导。

    农村学生除上述特点外,更是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的机会相对城市学生少得多。首先是来自家庭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家长本身是农民,一年到头从不读书看报,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课本内的知识就行,看课外书是闲书,不必看。而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捉襟见肘,每学期支付学杂费、伙食费已力不从心,何来钱购买课外书?因此很多学生在家里几乎就没见过课本以外的书籍。再加上在家中或多或少都要从事一些劳动,自由支配看书的时间也是少得可怜。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生活在知识贫乏的农村,耳濡目染父辈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自然接触不到多少有益的文化生活和文学作品。再次是农村学校的条件限制。众所周知,农村的办学条件普遍比较落后,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备,有的学校连图书室都没有,学生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资源。即使有图书室的学校,藏书量也相当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再加上部分教师并不重视课外阅读,更未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些条件限制的直接结果就是:农村学生知识贫乏,理解能力普遍偏差。口头表达词不达意,毫无文采可言。当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暴露在我们面前时,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农村学生从一开始就不能与城市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想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笔者多年来一直执教于农村初级中学,以下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些指导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作好思想指导和心理指导,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他们会踏踏实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把课本知识学好,但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受到了太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并未对课外阅读引起重视。所以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农村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告诉他们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知识的贫乏,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上的要求首先从阅读数量上入手: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教师把这些阅读要求列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

    

  二、从引导阅读兴趣入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这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

    首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刚进初中,很多农村孩子未接触过课外书。笔者就曾碰到一个初一学生坦言,从小到大未看过任何一本课本以外的书,连《故事会》这样非常普及的书都没见过。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和玩引导到对课外书感兴趣,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少儿节目,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并趁机向学生推荐一些故事书,如《安徒生童话》、《365夜》、《西游记故事》等,让学生自己到学校图书室借阅。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其二、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第三、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学习了李煜的《相见欢》,可介绍并教唱他的另一首同样表达亡国哀思的《虞美人》,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愁;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报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可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阅读探知的兴趣;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比赛……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争取家长支持。大部分农村家长把课外书看作“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子女横加指责、劝阻,更不用说会花钱给子女买课外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从开展。可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尽量调到课外活动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另外,对于一些教学条件较好的农村中学,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课或课余时间,自行上网阅读。

  3、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由班委造册登记后派专人管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还书时间。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然后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教师也可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填充,还可到市区的夜市旧书摊上购买一些旧书籍拿到班上给学生看,这些书既便宜又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4、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教师可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同时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经济状况,建议他们几个人合订一份报纸和杂志,尽量不要与班上其他同学订阅的相同,拿到报刊后交换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

  5、推荐美文、名作。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名家名作。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可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可由学生轮流互相推荐。可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6、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开展课外阅读。农村虽然相对城市落后,但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能充分利用,对课外阅读会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如很多民间谚语歇后语、成语等都出自劳动人民之间,可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在广西的壮乡瑶寨更是有丰富的乡土语言,还有农村的民间习俗、传说故事、山歌、对联等,均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绝佳素材。我们在教学中,就曾利用电影《刘三姐》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中的歌词作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仿写练习和文学修辞手法的分析,让学生觉得兴趣盎然。另外,在农村尚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国家工作人员、在校大学生等,他们家中或多或少均有一些藏书,可鼓励学生多与这些人接触,大胆向他们借阅书籍,让自己有更多的阅读机会。

  四、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更何况中学生有学业负担,课外挤时间阅读已属不易,如不加选择,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可以说,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近年来的《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奥秘》等类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好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是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习的《往事》、《繁星》,学习了《狼》,推荐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要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是佳作的文章作为精读,做好摘录并作简单的评价,对自己订阅的报纸,也可以作剪贴分类,做成剪报本。

  五、指导学生以读带说促写,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积累。但这还远远不够,阅读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课外阅读,可对学生进行一些语文能力的指导训练。

  1、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等方面内容一样,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农村的学生往往诎于言辞,常有“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困窘。因此除了语文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同样应该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可以根据课外阅读材料,设计若干个训练方案

  ⑴介绍类:介绍家乡的风俗、介绍一本书(一篇文章)、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副春联等。

  ⑵独白类:说小笑话、讲故事、说读后感等。

  ⑶表演类:演童话剧、演小话剧、专题演讲等。

  ⑷讨论类:讨论孙悟空的性格、曹操是英雄还是奸臣等。

  2、写作能力训练

  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学生阅读后“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动手写出来,这是学习上必要的习惯”。多读的同时多写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作文训练也可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⑴写读书心得。要求学生在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甚至一个片段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来。如“《××××》给我的教育”、“我从《××××》中明白了道理”、“我体会到了《×××》中的亲情”等。

  ⑵仿写、缩写、续写、扩写、改写。可模仿某篇(段)文章的结构、句式、开头、结尾等进行训练,对一些长篇名著进行缩写。续写或改写某个故事等。

  ⑶鉴赏训练。如评价一本书或一个作者的风格、向同学推荐一本书,阐明推荐的理由

  ⑷自由写作训练。鼓励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抒写成文,或创作一些童话、小小说、小剧本等,在班上发表或指导学生投稿。每学年指导学生将自己平时写得满意的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写上序言和后记,收藏起来,留给未来作回忆。

  读书是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在这时,身为语文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指导中“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课程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