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三包动了谁的奶酪【通用3篇】

时间:2016-02-03 03:20: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汽车三包动了谁的奶酪 篇一

汽车三包是指汽车销售商在销售新车时对消费者做出的产品质量承诺,包括“包换”、“包修”、“包退”三项服务。这一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汽车销售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汽车三包政策也引发了一些争议,特别是在维权和消费者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汽车三包政策在维权方面存在一些难题。一些消费者在购买汽车后发现质量问题,希望通过三包政策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汽车销售商或厂家往往敷衍了事,对消费者提出的维权要求不予理睬,甚至拖延时间、推卸责任。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汽车三包政策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和执行,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汽车三包政策也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一些消费者对汽车三包政策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并不了解,导致在购车过程中出现一些误解和纠纷。因此,汽车销售商和厂家应当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消费者更加清楚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从而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总的来说,汽车三包政策是一项有利于消费者的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只有通过加强监督、强化教育,才能让汽车三包政策真正发挥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推动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汽车三包动了谁的奶酪 篇二

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保障,但同时也给汽车销售商和厂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在这个新政策下,汽车销售商和厂家需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首先,汽车销售商和厂家需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只有确保汽车的质量达到标准,消费者才能放心购买,避免后续在维权过程中出现一些纠纷和矛盾。因此,汽车销售商和厂家需要加大对生产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符合三包政策的要求。

其次,汽车销售商和厂家还需要加强售后服务的建设。在汽车销售后,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因此,汽车销售商和厂家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及时、专业的售后服务,解决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认可。

总的来说,汽车三包政策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是对汽车销售商和厂家的一种挑战和机遇。只有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才能让汽车三包政策真正实现其目的,促进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汽车销售商和厂家应当把握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汽车三包动了谁的奶酪 篇三

汽车三包动了谁的奶酪

2013年10月1日,汽车三包来了。经历了8年“抗战”,汽车三包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从2004年汽车三包政策第一次面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至今,8年过去了,汽车市场也从低迷开始走向繁荣,车企态度也从冷漠过渡到积极,甚至“献媚”,还有那假寐的1.5万多个零部件,仿佛也按耐不住开始迎接起新汽车三包政策的到来。随着三包政策实施大环境的逐步完善与成熟,消费者,经销商和厂家之间的博弈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我们不怀疑汽车三包的实施决心与力度,毕竟汽车三包也是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只是看不清谁动了三包的奶酪。表面上三包规定亮点多多(倾斜消费者),但维权大门是否真能顺利打开还是未知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三包“狼来了”的可能性很大。   争议明显,自卖自夸   有一种美好叫“圈套”,泛指那些看上去很美实则缺乏实际意义的存在。就像在汽车三包草案中,仍然有不少条款存在很大争议,倘若这些问题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汽车三包恐怕只是一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一纸空文。   监管缺失,“鉴定”老大难。包括几乎所有商品在内,鉴定问题都是阻碍维权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针对汽车行业。一方面国内专业的鉴定机构少之又少,且一般不受理私人汽车质量问题的鉴定申请;另一方面就是高昂的鉴定费用,有时候甚至比车辆的售价还高。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助长了推诿扯皮的嚣张气焰,显然无处鉴定或没钱举证都无法让消费者顺利维权, “三包”规定再好看,消费者也只能干着急了。   游戏规则谁来定,质检标准不统一。很多汽车质量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根源就在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导致很多责任难以明确。而只有技术监督局认可的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才是有效的,但目前还没有这种检测机构。这就说明你监测说了问题,但到厂家方面却监测出没有问题。这就让质量检测成了一纸空谈,消费者维权难以保障。就像油耗问题一样,消费者实际行驶的油耗与厂家提供的油耗有不少出入,这就是标准不同的结果。   恐怕踢皮球,责任谁来负。原则上家用汽车产品是谁销售谁负责三包,这本无可厚非,但汽车却不同于普通消费品,其中的真正强势是汽车厂商,而销售方无非就是特许经营罢了。一旦要求经销商负责三包,可能会觉得缺乏公正,到时候少不了各种扯皮,即经销店与厂商之间相互推诿。   华丽丽扯,鸡肋30天。与普通大宗商品不同,汽车不但算的上是名副其实的超高科技产品,而且交收流程繁复,若要在30天内出现车身开裂、制动、转向系统失效、燃油泄漏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更换、修理。但除去交收验车所耗费的1周时间,在短暂的3周内基本不可能发现如此严重问题,这样的30天规定,多少让消费者感觉很是扯淡。   抢跑三包,作秀大于实际   在我国汽车市场即将迈上2000万辆台阶之际,消费者,经销商和厂家之间的纠纷日益增多,来自上海观舆信息科技的行业数据库显示,2013年上半年汽车投诉率主要被南北大众所占据,分别为19.5%和19.1%,北京现代,长城汽车和东风雪铁龙分列3~5位,占比为14.6%,14.3%和11%。在这样一组数据面前,车企纷纷抢跑三包就显得有点意思了。   在中国,这样做无疑是无本赚吆喝,提升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和满意程度,从而提升车企的品牌形象,在中国,这样的买卖是超值的,至于执行情况,还有待考察。   在美国,只要四次修不好是可以直接退钱的。在纽约州,新车购买两年或行驶里程达到1.8万英里(约2.9万

公里)之前,存在不足以致命的质量问题,消费者向经销商反映问题之后的最多27天内,厂家必须启动车辆的维修工作,否则消费者可以直接要求退款或者更换新车。此外,如果车辆因为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累计因维修而无法使用的时间超过30天,消费者也将有权要求退款或者更换。在厂家或授权经销商处经过四次以上维修仍无法解决问题时,消费者可以要求汽车企业退款或更换新车。   在英国,销售法帮忙无需“三包”。英国1979年颁布的《商品销售法》。这部法律涵盖了英国绝大部分消费品,汽车也包含在内。根据该法规定,产品销售者必须向消费者提供符合销售合同的商品,若产品与销售商的承诺不相符,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厂商如有疑问必须举证产品达标。   在日本,协会可以帮消费者三包。日本尽管没有类似汽车“三包”的政策,但对汽车销售之后的维修和更换,日本各大汽车生产商组成的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设立了纠纷处理机构“汽车产品责任咨询中心”。而官方也并非撒手不管。1994年,日本颁布了《产品责任法》,其中规定了由于产品缺陷而引起的人身安全损失要追究责任,并明确规定用户无需举证缺陷的原因,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最后,想起一句话,千万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我……并非我们心存阴暗,只是我们经历了太多虎头蛇尾;我们真切希望这看上去很美的三包政策能真正的落实下去。尤其是希望可以对汽车生产商和销售商形成一种反向驱动力,通过先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再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以眼前利益换取长远利益,以一时“阵痛”换来强大发展动力,以期真正做大做强。

汽车三包动了谁的奶酪【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