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经典6篇)

时间:2014-07-02 05:29: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一

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吨”的认识存在着一些困惑和误解。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将“吨”与“千克”混淆,很多学生认为1吨等于1000克,而实际上1吨等于1000千克。这种误解可能源于学生对于重量单位的理解不够深入,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将“吨”这个单位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吨”的概念,我在教学中引入了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我让学生想象一辆大卡车运送货物的场景,然后告诉他们这辆卡车最多可以装载多少吨的货物。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吨”的概念,也更能够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结合了一些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讨论中对“吨”这个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思考,他们可以相互纠正错误,共同进步,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吨”的概念。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成长。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二

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吨”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足之处。在课堂上,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吨”的换算仍然有些模糊,他们在实际计算中经常出现错误。这提示我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吨”这个概念的讲解和强化。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吨”的概念,我在教学中增加了更多的实际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于“吨”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来掌握“吨”的换算方法,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另外,我还结合了一些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讨论,“吨”的概念也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吨”的认识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我也认识到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吨”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三

  吨是一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学生比较陌生,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感知体验是必不可少的。

  从量的角度体验,如30个学生的体重,一车水,从触目惊心的数字中,感受量的变化,还有一头大象的重量可能是几吨,都是比较重的物体或是宗数比较多的东西才用吨这个单位。

  从孩子的认知规律在不同层次认知中内化新知,调查汇报为感知,课前上网查或书上查,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吨的影子,个人去提水,小组合作算,估算,等过程,在身体视觉想象中内化1吨到底有多大,多多。

  在解决问题应用中巩固新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学生的心情激动,想角丰富,思维活跃,体难深入,知识掌握扎实。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1千克=1000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

  由于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预习的要求,所以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参照;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

  首先,我从学生熟悉的自己的体重入手,当有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25千克时,我顺势就以他的体重为标准,先让大家算一算:10个他共有多重、20个呢?多少个他的体重就是1吨?学生很快算出40个他的体重是1吨。此时学生对于吨的概念只处于知道的层次,他们并没有实际的体验,所以第二步,我设计让学生互相背一个人的体重,然后40个学生集体站到讲台上,大家互相感受1吨的重量。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建立“吨”的概念,我又让学生结合课本主题图中的几个小动物的重量算一算哪几个小动物的体重合在一起是1吨。学生很快发现:2头牛的体重合起来刚好是1吨……这时我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几个小动物合在一起的情景。

  最后,我还结合课后习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是几个需要用“吨”做单位的图片,如:鲸、轮船、运货物的火车箱等,这些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形象了“吨”的概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努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多、很大的,让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学生在猜测、体验、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五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

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六

  吨的认识是对小学数学低年级学段有关质量单位的学习的总结与系统化的一部分内容。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初步了解重1吨的物体大约有多重,建立吨的观念。并且掌握吨与千克间的进率关系。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为了让孩子们对吨产生兴趣,首先从生活入手从他们学过的知识入手,引出吨这个质量单位。并以吨的自我介绍引入吨的概念,这样既不显得生硬和死板又可以用他们喜爱的方式向他们初步介绍吨的知识。明白计量大宗物品和质量较重的物体时可以用吨做单位。

  教学中我运用实物体验的方式让孩子感受1吨很重,在班中准备了一袋25千克的大米。我找了几个同学上来体验,其他孩子只采取观察的方式。这样一来,其他孩子还是没有真正体会到一吨的质量很大。大多数学生只是通过观察以及听别的同学说得到了1吨很重的结论。体验中还应该再让更多的孩子亲身感受到1吨很重,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形象的1吨的概念及形象。这样便于孩子建立1吨的概念,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在教学中此处体验比较仓促,没能让孩子充分体验,而且也没有切实为孩子更好地去体验1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安排。还应进行分组体验,采用多种体验方式。

  后面的图示,我没有充分利用,只是让孩子走马观花,重在了计算上,成了机械性的练习。其实可以好好利用这个图示,帮孩子们把1吨的概念由形象转化为抽象化,再通过图示将1吨转化为形象的事物,帮孩子在头脑和思维过程中走一个来回,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吨的概念。学生们才会真正明白吨很重,并且在生活中合理地去应用它。

  在吨与千克的换算过程中,我用了很多时间去处理。这里挤了很多前面体验的时间,其实现在想想,如果孩子真的明白了,体会到了吨的概念,相信有以前的换算基础,这里的换算对他们来说也就不是问题了。而在这节课中,孩子们更多的还是机械性的、抽象的计算,没能充分联系实践和体验。

  在上这节课的过程中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诠释,老师要想做到把自己的数学思想传授给学生,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