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克和克 ”教学反思(实用3篇)

时间:2019-05-03 01:23: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认识千克和克 ”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千克”和“克”这两个单位。作为老师,我深感责任重大,需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区分这两个单位,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首先,我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概念。我会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千克”和“克”的大小差异。比如,让学生拿一块千克的砖头和一根克的铅笔,让他们比较两者的重量差异,从而直观地理解这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其次,我会通过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我会设计一些实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换算的方法,并在解题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认识。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

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提高他们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水平。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和进步。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我相信学生们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将得到提升,他们也会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作为老师,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认识千克和克 ”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千克”和“克”这两个单位的混淆主要是由于缺乏实际操作和体验造成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认识。

首先,我计划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实践操作的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称重等活动。比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天平称量不同重量的物品,并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千克”和“克”的大小差异,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

其次,我会设计一些实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千克”和“克”的换算方法。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这些知识点。同时,我也会提供一些有趣的案例和挑战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最后,我会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相信在互相讨论、分享和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千克”和“克”的知识点。同时,我也将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我相信学生们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将得到提升,他们也会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作为老师,我将继续努力不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认识千克和克 ”教学反思 篇三

“认识千克和克 ”教学反思

“认识千克和克 ”教学反思

“千克和克”这单元主要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内容大体分两端安排:第一段,了解判断物体轻重的基本方法,知道千克是常用的质量单位,感受1千克或几千克的实际轻重;第二段,认识克,进一步掌握成物体轻重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这是因为三年级学生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他们需要通过丰富的活动积累经验,形成鲜明的表象。二单位换算在解决问题时应用比较广泛,对后续学习也有桌重要的影响,所以也应该

作为重点来对待。本单元教学难点是合理估计物体的轻重。这是因为估计物体的轻重不仅需要学生对千克和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还需要他们对物体自身的质量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学生受生活经验所限,再加上刚刚接触质量单位,因此他们完成相应估计活动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通过体验、观察引导学生逐步感知。

首先是体验,通过水果分享进行体验。每位学生与家长一起购买1千克水果,用右手拎一拎感觉有多重,再用左手拎一拎感觉有多重,数一数有几个,拿起其中一个放在手心里掂一掂,感觉有多重。第二天带到教室,全班就1千克不同的水果进行深入体验。拎,右手1千克、2千克、5千克;左右手各拎1千克,左手1千克右手2千克,左手1千克右手5千克;不同的学生分别拎1千克、2千克、5千克绕教室走一走……数,数一数1千克水果大约有几个。通过交流发现,1千克苹果约4个(个儿比较大)、6个(个儿一般),1千克梨约2个(个儿很大)、6个(香梨),1千克桔子月8个,1千克桂圆约80个,1千克冬枣四十几个,1千克鸡蛋约20个……算,1个水果约重多少克。一个苹果大约重200-250克,一个桔子约重120克,一个冬枣约重20克……通过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千克、克、1千克、几千克、几十克有不同的认识。

其次是观察。千克与克,对于学生来说,平时很少接触,就算接触,也不会用“千克与克”的眼光去观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提前到超市购买不同包装不同质量的物品,带进教室带进课堂让学生们进行观察,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在物品的种类、包装上,但很快学生们就知道了,每样物品的包装袋上都标有质量,如:净含量: 200g、250g、400克、480克等,净含量200+5g……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们知道了净含量200g的意思,也知道了净含量200+5g。再次走进超市购物时,很多学生自然而然会去观察商品的质量。也有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公共自行车车篮的载重量是10千克,煤气罐上标有15千克的字样等等。

因为体验,因为观察,所以学生乐学、爱学!也因为学生乐学、爱学,所以体验更深入,观察更入微!

“认识千克和克 ”教学反思(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