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与杜丽娘形象分析

时间:2013-04-01 04:17: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崔莺莺与杜丽娘形象分析

1. 崔、杜二人皆名门贵族之秀媛且同为封建礼教之叛逆者。

崔莺莺与杜丽娘同为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不仅因为她们在婚恋问题上敢于一见钟情,自择佳偶,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更重要的是她们在婚姻问题上的叛逆行为本身体现着一种可贵的进步因素:首先她们在自择佳偶时都敢于蔑视“门当户对 ”的门阀等级观念;其次,她们在自择佳偶时都具有看重爱情感受,鄙薄功名富贵的新观念。

2. 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

《西厢记 》产生于元代。元代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旧有的思想和传统风尚发生了动摇与变化。传统的儒家思想与封建道德观念,虽为统治者接受,但已远不如前代那样受到尊崇。特别是随着程朱理学地位的降低,长期压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下层人民特别是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越来越多。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西厢记 》中像崔莺莺、张生那样突破门第,私定终身,情真意痴的缠绵爱情。《西厢记 》的反封建思想,闪耀着元代特殊的文化美学观念,注入了时代的因素,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与崔莺莺一样,也受着封建礼教的'严厉束缚,完全被家长主宰着命运,可以说她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是基本相同的,但杜丽娘的生活环境跟冷漠,更严酷,更令人窒息,明代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妇女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迫害更深。崔莺莺面对的只是一个老夫人,而杜丽娘却身处一个严密的封建牢笼之中。

3. 崔、杜的反抗和叛逆同中有异,杜强崔弱

由于时代的不同,杜丽娘比崔莺莺所受的封建礼教的束缚更深重,因此所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更强烈。这则是崔莺莺与杜丽娘这两个叛逆者的明显的不同之处。杜丽娘是一个自主的反抗者,而崔莺莺是一个被动的的反抗者。崔莺莺的反叛精神中透着软弱和妥协,因而在追求爱情时经常表现出怀疑和顾虑,有事又将真情掩饰起来,装假作伪,显得心口不一。

杜丽娘毫不掩饰真情,没有假意。始终抱着美好的理想不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相形之下,崔莺莺在争取欢迎自主的斗争中,虽然斗争精神难能可贵,但在斗争过程

中却不时表现出她的贵族小姐的软弱性,在闹简赖简中的矛盾动摇一致变卦作家,只是被动等待美满婚姻的到来,这就足见杜丽娘的反封建精神是超过崔莺莺一筹的。

4. 行为能力上的差别

崔莺莺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红娘的帮助,缺乏独立的行为能力;杜丽娘却完全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探索通向自由解放的人生道路。

莺莺的赖婚虽然也出于无奈,却或多或少带有矫情的意味;而做了鬼的杜丽娘也敢质问鬼判官自己情人的姓名,并主动敲开柳生的书房门表白心声,显直率而大胆。复活以后,杜丽娘还能与父亲争辩,甚至在金銮殿上与皇帝据理力争。

5. 情感途径上的不同

崔莺莺对于张生,是由“情 ”到“欲 ”;杜丽娘对于柳梦梅,却是由“欲 ”到“情 ”。

她并不是先爱上柳梦梅,才有冲破“男女之大防 ”的选择,而首先是难耐青春寂寞,因自然涌发的生命冲动引向与柳梦梅的梦中幽会,贪一时之欢,由此蕴育了生死不忘之情。在严格的封建礼教中,婚姻固不可以男女相慕的感情为先,但在一般的社会观念上,对这种“情 ”之后更深一层的性爱之“欲 ”,特别是女性,连提起来都是让人觉得可耻的。

而汤显祖却第一次在戏剧中以明白和肯定的态度指明,“欲 ”才是“情 ”的基础,它是美好的,应该得到合理满足的生命冲动,并以杰出的艺术造表现了它的美好动人。这种描绘对于封建礼教的冲击,它所包含的人性解放精神,无疑要比一般地歌颂爱情来得强烈。

6. 形象文化意义的比较 两个形象体现了女性觉醒历程中的两个阶段。崔莺莺是第一个阶段-主题自我意识的产生,也就是对自己最为主任的直觉的自我意识的朴素肯定;杜丽娘的觉醒属于第二个阶段——主体自我能力的自觉探索,具有近代色彩的性爱追求的。

崔莺莺与杜丽娘形象分析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