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深(最新4篇)

时间:2018-05-08 01:21: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洪深 篇一

洪深:一代文坛巨匠

洪深(1907-1993),原名杨深,江苏省江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学家,教育家等多重身份兼具于一身。洪深毕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为中国文学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洪深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他的小说作品则以写实主义为主,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洪深的散文写作更是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被誉为中国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

除了文学创作,洪深还是一位备受尊重的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学家。他在文学评论领域具有深厚的造诣,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文学史研究着重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地位,对后人的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洪深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文学理念和风格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传承。

洪深 篇二

洪深:文学抒情的大师

洪深(1907-1993),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文学抒情的大师”。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洪深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探索,他笔下的形象栩栩如生,情感真挚动人。他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融入诗歌创作之中,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引发读者共鸣。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和启迪。

除了诗歌创作,洪深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评论家,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文学评论作品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文学评论作品以其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而备受赞誉,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总的来说,洪深是一位文学抒情的大师,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他的文学成就和学术贡献为中国文学界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对后人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洪深 篇三

洪深(1894年12月31日—1955年8月29日),学名洪达,字伯骏,号潜斋,别号浅哉,江苏武进人,中国电影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导演。

目录 中国电影先驱洪深学生时期早期生涯左联时期收缩展开 中国电影先驱洪深 中国早期电影的开拓者。导演,剧作家,戏剧批评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学名洪达,号伯骏,号浅哉,字潜斋,曾用笔名庄正平、乐水、肖振声等。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1894年12月31日生于官宦世家,1955年8月29日卒于北京。他从中国话剧和电影的草创时期开始,就进行了编剧、导演、表演等全面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是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之一。

学生时期 1900年入私塾。1906年至1907年,先后在上海徐汇公学、南洋公学就读。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在校期间热心新剧活动。1913年,因“宋教仁事件”,举家避难于青岛。1915年开始创作剧本,《卖梨人》是受崂山梨启发而成就的.处女作,此后便长期从事话剧活动。1916年夏,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入俄亥俄州立大学习陶瓷工程,继续编戏演戏。1919年考入哈佛大学戏剧训练班,成为中国第一个专习戏剧的留学生。在美国哈佛大学习文学与戏剧,并在波士顿声音表现学校学习,又在考柏莱剧院附设戏剧学校学习表演、导演、舞台技术、剧场管理等课程,获硕士学位。1920年学习结业后到纽约参加职业剧团演出,翌年与张彭春合写英文剧《木兰从军》。

早期生涯 1922年回国,1922年春回国,先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上海总公司材料总管理处任理事,兼任总经理简照南之私人英文秘书。1923年上演第一部剧作《赵阎王》,自饰主角。同年9月加入戏剧协社,任排演主任,先后上演《泼妇》《终身大事》等,从此开始了建立中国现代话剧的实验活动。他建立了

正规的导演制,实行了严格的排练,并实现男女合演,将舞台布景也由原来的平面景改为立体布景,这些做法在当时国内尚属首创,使正处于由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中国话剧完成了历史性转化。1928年4月洪深提议用“话剧”一词统一当时戏剧的称谓,同年冬加入南国社,任中华电影学校校长、明星电影公司编导主任。1926年创办复旦剧社,历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外文系教授、主任,从事教学工作达30年之久。洪深自1922年起还兼搞电影工作,曾于1925~1937年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导,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并引进了有声电影技术。

左联时期 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英文秘书。8月与田汉等发起成立并以光明剧社名义加入中国左翼剧团联盟(1931年改组为“左翼剧作者联盟”) ,任总书记。1931年到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34年回到青岛,在山东大学任外文系主任。授课之余仍从事戏剧研究和有关活动。他参加了著名京剧票社“和声社”,带领师生演出了话剧《寄生草》,创作了正规的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1935年7月,会同在青岛的王统照、老舍、王余杞、王亚平、杜宇、李同愈、吴伯箫、孟超、赵少侯、克家、刘西蒙等人,创办文学期刊《避暑录话》,每周一期,随《青岛民报》发行。不久,仍回上海与夏衍等合办《光明》半月刊,任发行人及主编。他曾抵制美国辱华影片《不怕死》的上映。

闽剧演员

洪深 篇四

洪深(最新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