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的水解【实用3篇】

时间:2019-09-07 08:45: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抱歉,我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或需要帮助,请随时告诉我。我会尽力提供支持。

酯的水解 篇三

实验原理:

⑴酯的水解是一个可逆反应,在纯水中即使加热,反应也很慢,而酸性和碱性对它有催化作用: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酸的条件下)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碱的条件下)

在酸性条件下是可逆反应 ,碱性条件下不可逆,因为生成了CH3COONa 。 ⑵乙酸乙酯为无色透明液体,在实验时较难将其与下层的水加以辨别,为此可加些油溶性染料或者水溶性的染料,是两层造成明显的色差而便于区别。

实验步骤:

1、取三支试管,按1、2、3编号。

2、在三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ml蒸馏水,再依次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ml硫酸、2ml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各加入两滴亚甲基蓝试液和1ml乙酸乙酯,振荡后静置。

3、在一烧杯中注入水,置于石棉网上加热,将三支试管插入进行水浴(65℃-75℃)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用尺子测量水层高度与酯层的高度一求出酯层厚度。

4、将步骤2中加入的亚甲基蓝试液换为石蕊试液、甲基橙试液,重复上述步骤。

实验数据与现象:

实验结论:

综合以上数据可得到1、在指示剂为石蕊和亚甲基蓝时,酯的水解速度是碱>酸>水,与理论值相符合。2、在碱溶液中的的水解速率在开始时最大,随后速率减慢,这是由于开始时碱的浓度最大,随反应的进行,浓度不断减少。3、实验过程中溶液前后体积

没有多大变化,可排除酯挥发对实验的影响。4、不同的染色剂,在酸碱性相同时乙酸乙酯的水解速率不同,中性条件下:甲基橙>亚甲基蓝>石蕊;碱性条件下:石蕊>甲基橙>亚甲基蓝;酸性条件下:石蕊>亚甲基蓝>甲基蓝。

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原因:1、实验中用直尺测量,精确度不高,而且试管底部不平,测量的起点不可能相同。2、振荡过程形成乳浊液,造成体积不一样。3、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没有始终一样,并且三组实验分开进行。

注意事项:

1、振荡试管的次数要适当。酯层在水溶液层上方, 振荡试管有利于酯与酸、碱溶液的接触机会, 加快水解速度。但太频繁地振荡试管, 会使反应温度降低,延长反应时间。

2、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越易进行。但乙酸乙酯的沸点(77.1℃)在70~80℃的水浴温度范围内,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加热,乙酸乙酯会因挥发而消失。因此实验要严格控制温度,不能使连续加热水。若水的温度下降,用火加热后立即停火。

实验改进:

1、实验中用的是水溶性的染料,使水层染色,而实验观察的是酯层。作为教学演示实验,不利于学生观察水层。因此用油溶性染料给酯层染色效果更好。

2、乙酸乙酯的沸点较低,实验时可以塞上带长导管的`胶塞,以防因酯的挥发给实验带来误差。

3、可以将蒸馏水换成饱和氯化钠,减少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实验问题:

1、为什么实验中亚甲基蓝+碱会使酯层变成紫色?

答:亚甲基蓝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其水溶液呈蓝色,不溶于乙酸乙酯。在强碱性溶液中,亚甲基蓝能与强碱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季硫碱),在水溶液中仍呈蓝色。但此物质在水溶液中能被乙酸乙酯萃取,使酯层呈深蓝色。

2、为使实验能够又快又好的进行,反应条件应该怎么控制?

答:温度控制在60~75之间;浓度为5mol/L,体积为10mL的H2SO4溶液作催化剂;浓度为0.5mol/L,体酯的水解

积为3mL的NaOH溶液作催化剂。

3、为什么随着反应的进行,原本无色透明的酯层会出现颜色,而且颜色会逐渐加深?

答:随着时间的进行与不断振荡,酯层中溶解的染色剂溶解越来越多。

酯的水解【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